首页 > 社会 > 修铁路,盘春运,归故里

修铁路,盘春运,归故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归故里

从绿皮火车到动车高铁,是中国时代发展的缩影。时代巨变,春运更迭,但国人的归乡情节未曾改变。

每年年关,回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天南地北的国人背起行囊,不远万里踏上回家的归途。即便是跋山涉水、身心俱疲也是乐在其中。

亿万大军的迁徙联动的是游子的躯体,牵动的是家人的心。路虽远、道不同,但目标皆是家的方向。过程虽显疲惫、波折。但只有春运的机场和火车站,人人都是奔着幸福去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当下的2020,可追溯的春运记录是从1954年开始的,但对于乡愁浓重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有了春节,便有了春运。

02 修铁路、盘春运

春运:春节客运,后来被叫做“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 。


1980年,《人民日报》第一次使用“春运”来报道大规模的春节客运。


中国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列强几百年的历程,春运工具也从单一的大巴、火车多元化到飞机、高铁、自驾......但铁路依旧是春运的主力军。(大数据显示,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结果,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铁路发送旅客4.1亿人次,增长7.4%;道路发送旅客24.6亿人次,下降0.8%;水路发送旅客0.41亿人次,与去年持平;民航发送旅客0.73亿人次,增长12%。一一新华社北京2019年3月1日电)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但不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1865年(同治四年七月),一个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1里的小铁路。试行小火车,不料京人视之为“怪物”,观者骇怪,慈禧敕令步军衙门拆卸。中国第一条铁路以笑料收场。


中国的第二条铁路出现在1875年的上海。英国人在引诱等方法都失败之后,就索性使出欺骗手段。1875年底,英国人打着“供车路之用的铁器”的名义,运进钢轨和机车,上海的官员并没有阻止这些从未见过的“铁器”。


1876年8月,在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上,火轮车轧死了一个行人,当地的百姓群情激奋。慈禧再次拆除吴淞铁路!就这样,中国的前两条铁路都夭折在慈溪老太后手中。

但人类前进的步伐不会被阻挡,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始酝酿在开平煤矿修建第三条铁路......直到清末民初,火车已是长途出行的必选工具。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高度发展的四十年,中国铁路建设及运营的迭代更新是中国发展史的缩影。

80年代的铁路上绿皮火车是老大哥,走走停停,时速40公里。也正是这个慢家伙贯穿春运几十年的“青铜时代”,多少人对它谈之色变却又无比缅怀。

1996年年底,铁道部开始正式在全国推广使用软纸车票。软纸式火车票的广泛使用,恰是我国人口红利释放、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尽管铁路在增加,车次在增多,车速在加快;但是,春运期间,买票难、乘车难仍是焦点问题。

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全国客车平均时速由48公里提到54.9公里。

2000年,铁路第三次提速,车票版式做了调整。


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开始大规模引进高铁列车技术。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和谐号”面世。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118公里,穿越松软土地区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


2019年,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北京大兴机场段、昌赣高铁、成贵高铁、浩吉铁路等51条新线建成投产。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7分钟压缩至47分钟。


2020年春运,电子客票成为了主角。旅客检票通行耗时整体缩短1/3以上。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兴起了“科技范儿”。国之支柱,谓之民众,百姓的事对于国家从来都是大事,中国铁路的发展,印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时代变迁,90后已然成为春运的中坚部队,扎根他乡,落户新城市推动着“反向春运”的趋势,但不变的是回家团聚的情节,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场来去迁徙的运动也正是中国人共同的命运走向:团聚与别离,出征与归途。


归途如潮,早点回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9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