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法院“新品发布会”推五个司法创新

法院“新品发布会”推五个司法创新

小纠纷小麻烦,手机扫一扫添加法院为好友,法官就会上门来调解!判决了不用再来法院,“案款管家”会把钱款送给千里之外的你。想知道未来法院是什么样?可上互联网法院感受区块链存证,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黑科技”。

1月8日下午,由《法庭内外》杂志与北京青年报联合打造的直播演说节目FA言第一季“微创新·大变革”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大法庭举行,来自北京法院的五名演说者分别介绍了一款上新的拳头“产品”。本场直播通过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北京头条客户端及人民网、新华网、新浪、凤凰、腾讯等24家平台在线直播,截至8日晚7时,各平台点击量总计超600万。

互联网法院

电子证据平台上链数据达300万条

提到区块链,你会想到什么?比特币、挖矿机、数字货币和数字银行,还是吐槽一句:“都是听不懂的噱头。”演说会首位演讲者是来自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法官助理李珂,她带来的“新产品”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区块链联盟——“天平链”。

从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起,“天平链”就已经上线运营了,但对于进入法院不满一年的李珂来说,法官电脑屏幕上的电子证据材料后验证成功的一连串小对勾却是一连串的问号。于是,李珂请教了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法官,用一个小故事把区块链讲得明明白白。

“假设小明有10个小苹果,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左邻右舍,大家拿小本本默默记下‘小明有10个小苹果’,标记为A。有一天旺仔找小明买了一个小苹果,小明又跟大家大吼一嗓子‘我卖给旺仔一个小苹果’,标记为B,并标明这个小苹果来自A。左邻右舍又用小本本记下来。有一天,旺仔说,我的小苹果是自己种的。左邻右舍就跳起来了,你这明明是从小明那买的!并纷纷拿出A、B来作证。看看,旺仔想撒个谎都太难了。而这个看不到的,抽象地连接A、B及左邻右舍、并能印证事实的关系网就是‘区块链’。简单点说,就是大家互相监督,谁也别想篡改任何数据。”李珂说。

有了“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当事人可以在发现侵权的第一时间就将网页截图传上链,系统会为该证据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存证编号,也可以理解为这个证据的DNA。当此后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时,就可以提交这份证据和它的存证编号,通过天平链进行“DNA”对比验证,不用肉眼观察就可以看出有没有被篡改过,就这样,区块链把取证时间从几个月减少为几秒钟,将成本从上千元降低到几块钱甚至免费。

截至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案件材料上链数据达300万条,跨链验证数据3557条,有690件案件中当事人使用了链上的证据。

北京高院

手机里有“移动微法院”

到法院打官司,从安检、立案、送达、开庭、宣判到执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如果一方在异地,送达、传唤、开庭就会更加复杂。很多网友希望,跟法院打交道能像加个微信好友一样,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全办了。

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楠就通过一件小区宠物狗伤人案,向观众讲解了如今法院办案的十全神器——北京移动微法院。

前不久,张阿姨被小区邻居小李家养的宠物狗咬伤了腿,张阿姨咽不下这口气非让小李当面道歉。但小李身处湖北老家,不能当面沟通。于是双方争执不下,如果打官司,可能要经过一审、二审、执行程序,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而且小李人在外地,回来开庭交通费用不低,请律师至少需要2万元左右的费用。

“我们能不能尽量缩短老百姓和诉讼之间的距离,节省时间、经济成本乃至司法成本,让打官司不再冷冰冰?”高楠说。2018年12月28日,北京移动微法院正式上线,只要扫码即可添加,里面包含了诉讼所需的绝大部分环节,其中有一个在线调解功能,它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解决纠纷。而张阿姨、小李就选择了北京移动微法院,这起纠纷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

朝阳法院

“案款管家”实现异地领执行款

“总听说‘执行难’,可现如今,这执行款都到账上了,没想到发钱也挺难。”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张惠玲给大家介绍了一位专业发放案款的“管家”。

2018年冬天,35岁的小李和77岁的罗大妈都因为要到北京朝阳法院拿钱犯了愁。

2017年,北漂青年小李的公司遭遇回款危机,他被“裁员”了,不仅如此,还被拖欠了数万元的工资,只能回到远在黑龙江绥化的老家。经过劳动仲裁,小李最终胜诉了,为了这笔执行款,他得尽快、亲自去趟法院。但黑龙江到北京往返要38个小时,坐最廉价的硬座577元,加上食宿、请假误工,这去一趟法院花费至少千元。而老北京罗大妈住在北京顺义某养老院,因为患有多年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时左腿经常疼痛不觉、冷热不知,药不离身,日常需要陪护是她的生活常态。2018年,因子女置之不理、生活难以为继,她把儿女告上了法庭,索要每个月几千元的赡养费。虽然案子赢了,但她也要尽快、亲自到法院去取。可罗大妈连下楼都费劲儿,更别说去法院了。

如何打通案款发还这“最后一公里”呢?对此,朝阳法院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联合推出“案款管家”服务,就是由银行根据当事人申请或法院授权,为执行案件当事人开立一个案款电子专户,案款执行回来后,由银行协助法院把钱打入专户,银行、法院分别发短信,确保通知到当事人,当事人拿着身份证到全国工行网点中的任意一家,即可实现便捷、高效地领取案款。

西城法院

法官上门化解矛盾

在演说会的现场,主持人刘白露讲述了前段时间她接到的一个求助。刘白露邻居的母亲刚刚过世,父亲想把房产直接过户给他。但房管局却说得有法院的判决才行,这就意味着父子俩需要一个当原告,一个当被告,同时还要花几万块的诉讼费。

西城法院的王兵莹法官帮忙支了一招,让邻居到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一个人民调解协议,再拿着这份协议到法院来,法官审核完相关材料后出具一份民事裁定书就可以到房管局办理房屋过户了。整个过程不用交诉讼费,最快一天就能办完。

王兵莹介绍,西城法院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推出了一项工作机制——诉源治理直通车。诉源治理直通车以三项机制、九项措施为主体,以“线网站巡”四大平台为依托,“线”是指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瞬间就会有回应和解答;“网”是打开手机上“西城家园”APP留言,法官在法院内网上就能看到并及时处理;“站”是实体工作站,有专人处理问询,有问必接,接诉即办;“巡”是巡回法官队伍,“群众需要,法官来到”,线上解决不了的,法官会来到百姓中间、就地化解矛盾。

运行两个多月以来,“诉源治理直通车”做到了15个街道259个社区全覆盖,336名社区干部走进工作站接受培训,近6000个电话和留言涌入平台。

北京一中院

破产企业也能“破茧重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破产意味着企业生命的终结,拖欠工资、职工下岗、资不抵债、低价拍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干警曾巧艺在演说会现场,讲述了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实现破茧重生的故事。

在北京中关村,有一家“诺言”医疗器械公司,该公司核心产品是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设计工艺制造心脏支架。该产品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短时间内就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曾巧艺透露,该公司辉煌时期曾拥有14项国家专利,产品覆盖300多家医院,一年能够拯救3万名患者的心脏。但后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企业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一时间公司全面停产。从2016年开始,企业就陆续拖欠100多名职工的工资、社保费用1900多万。同时许多合作方在得知诺言公司的困境后也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

经过法官调查,此时诺言公司已经有超过5个亿的外债,账面上可供执行的财产加起来只有几百万,即使强制执行,普通债权人也几乎拿不到钱。

此时,法官换了一种思路,诺言公司虽深陷债务危机,但他们的生产技术属于国内一流水平,而产品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如果能够转入破产重整程序加以挽救,无论是对公司、职工还是广大心脏疾病患者,都是一种共赢的局面。于是法院依法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尽力挽救这家公司。

“在法院的主导下,破产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引入战略投资1.8亿元,公司恢复生产的资金得以解决,职工被拖欠工资得到全额发放。”

文/王浩雄 本报记者 赵加琪

摄影/本报记者 黑建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8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