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2019记者看法院”: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王琳:我们,要和每一位法官一起奋斗

“2019记者看法院”: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王琳:我们,要和每一位法官一起奋斗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2019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邀请一众“跑口记者”讲述2019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记者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王琳


报道感言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王琳:公平正义,在法官执法的一言一行中


与法院的缘分,开始于2013年,那一年《道德观察》栏目开始承办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暨颁奖礼活动。那一年开始,我一次次走进各级法院,近距离接触法院系统中的各位优秀法官,从那一年的陈光昶,到后来的郭兴利、刘黎、黄志丽、陈昶屹、陈少华、赵鑫,我们的片子记录了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我也被这些优秀法官的事迹所鼓舞、感动;那一年开始,我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这些年度法治人物获奖者的身上——陈海仪、陈辽敏、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审委会成员,更多的模范法官和法官团体,让我更加深入、全面地见证法院工作的点点滴滴;而其中,也有很多遗憾和惋惜,邹碧华、方金刚、侯铁男、李庆军,这些法官的故事、只能由他们的亲友、同事来讲述。


正是因为这一位位优秀法官的展现的智慧、果敢,他们的人文情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正是因为记录了他们所承办的桩桩案件,正是因为看到他们为司法改革作出的点点努力,我对法院和法院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虽然获得荣誉称号的法官只是少数,但他们是全国万千法官奋斗、努力的缩影。于是,我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更多基层法院的普通法官身上。在一次拍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于洋,在走入于洋办公室的那一刻,看到桌上、地上、窗台上各处摆放的执行卷宗时,我们和执行法官的缘分正式开启,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在酝酿推出一档记录执行法官、执行案件的系列节目。


《道德观察》栏目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执行局合作制作的系列节目《本案正在执行》,于2018年7月正式播出。我作为《本案正在执行》的策划和执行导演,和小伙伴们走南闯北、跋山涉水,深入到执行的第一线进行拍摄采访。截止到今天, 60余期专题节目,超过1200分钟的播出量,《本案正在执行》见证了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点滴过程。


2019年,一个基层法官让我印象深刻。


2019年1月,《本案正在执行》走进了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执行法官赵鑫。他是万千执行干警中的普通一员,他所承办的案件也只是无数执行案件中的其中一件。但几天的拍摄下来,我和小伙伴们真切感受到,实现公平正义,就在法官承办的每一个案件中,就在他们执法的一言一行中。


图为记者王琳(左)在采访北京大兴法院执行法官赵鑫


2019年12月4日,CCTV 2019年度法治人物获奖名单揭晓,法院系统获此称号的正是赵鑫法官,我们有了第二次,也是更为深入的接触。一年的时间,从“最强执行干警”成长为“年度法治人物”,这是一个基层法官奋斗、进取的过程,也是他们在一个个案件中历练、成长、成熟的速度,更加体现了法院给予青年法官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实施二组组长赵鑫当选“CCTV2019年度法治人物”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获评“CCTV2019年度致敬奖”


永远充满朝气,永远在奋斗,这就是各级法院和每一个法官给我们传递的正能量。未来的日子,我和《道德观察》的其他小伙伴们还将记录更多的法官,见证并传播他们承办的更多案件,讲述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更多故事。我们,要和每一位法官一起奋斗。


代表作品


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让失信企业“起死回生”,

他们用实际行动弹奏执行的“和谐乐章”


来源:道德观察微信公众号


在之前道道侠推出的《法治的阳光下》系列节目中,大家应该对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少华负责的一个案件记忆犹新:


向上滑动回顾案件


在2013年的一场交通事故中,蔡某造成了申请执行人陈某三级伤残。


2014年4月,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蔡某应赔偿原告陈某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人民币70余万元。



虽然蔡某也在事故中受了伤,但康复出院后,他并没有积极解决赔偿问题,而是选择一躲了之,逃避执行。


雪上加霜的是,事故发生后,陈某的丈夫弃她而去,只剩儿子与她相依为命。


几年来,陈少华一直紧跟此案,从未放弃寻找被执行人,同时也一直记挂着申请执行人陈某的生活。



在暂时执行不能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陈某的困难,陈少华两次给予她司法救助。


2018年10月18日,执行法官终于找到失踪多年的被执行人蔡某,随后便将其控制并进行司法拘留。



然而,蔡某根本没有履行能力,执行又一次遇到了障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执行法官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客观上不具备执行条件。


这类“执行不能”案件如果单纯采取拘留、扣物、追究拒执罪或者信用惩戒等强制措施,有时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可能引发其它事端。


法学家安提戈捏说过,“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法律是刚性的,但不是冰冷的。为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执行法官灵活运用法理和情理相结合的执行理念,促成双方达成谅解,构建共赢机制。


谦抑执行,让执行暖起来

谦抑执行,谦抑、审慎、善意,指为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执行法官在采取手段时要适度、符合理性,必须在目的和手段之间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保持均衡。


2009年,家住浙江省宁波市的市民张某、李某共同买了套二手房,可收房的时候却发现里面还住着两位老人:七旬聋哑老人王瑞和他年近百岁、卧床不起的母亲。



经调查执行法官发现,原来,王瑞中了老伴和继子的圈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因此被骗走。


虽然王瑞老人的继子和老伴最终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但房子已卖出却是事实。



两位老人占着房子不肯搬走,张某、李某只好进行起诉。法院判定,王瑞老人限期搬离,并支付相应的房屋占有使用费。


但在执行阶段,法官了解到这套房子是生活来源全靠低保的王瑞和母亲唯一的住处,如果强制腾退,他们将居无定所。



一方是基于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却无法正常居住使用的买受人,一方是年老体衰却无力表达、迫切需要法律保护的弱势群体,妥善处理好双方利益是执行法官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面对这种情况,执行法官金首迎难而上。



他一方面为被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另一方面多次约谈申请执行人,建议她们拿出一部分增值所得补偿给王瑞老人,使其租房度日,从而实现早日腾退。



在金首的调解下,申请执行人最终作出让步,给了王瑞老人25万元补偿款,法院也申请到10万元司法救助款。


王瑞老人按约腾退了房子,一件棘手的执行案件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同时给了双方当事人最好的结局。


长达数年的案件得以顺利执结,根源于执行法官将谦抑执行贯穿于整个案件中,在充分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一份人性化的执行和解方案,通过和缓的方式化解了原本激烈的矛盾。


善意执行,让执行多“飞”会儿

善意执行,指法院在保护申请执行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欲其生,而不欲其死”,不是唯结果论生硬执法。


南京市一家点钞机制造公司的100多名员工被公司欠薪,他们聘请了法律援助律师,申请劳动仲裁。



由于企业负责人一直不出面解决问题,案件转入执行阶段。


2018年5月,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培鑫接到案件后,随即发出执行通知书,并按程序将公司列入失信黑名单、冻结其银行账户。


久未露面的公司负责人这才马上赶往法院陈述详情,请求解除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原来,在2015年新版人民币发行后,因行业标准迟迟未制定出来,原本效益不错的企业立马陷入了困境。



看着眼前无欠薪经历、面临转型时期阵痛的企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执行法官王培鑫采取了“放水养鱼,生道执行”的思路——


不像一般案件一样查封、拍卖公司资产用以偿还债务,而是选择给公司一个机会,将其暂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解除,让企业继续经营。



之后,王培鑫一边和企业沟通如何还款,一边给员工们做思想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部分员工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司法服务经济、执行保障民生”的口号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司法实践中,基层的执行法官正用自己的智慧,促进案件顺利执结,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和谐执行,让执行变共赢

和谐执行,旨在创建和谐社会,就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理解,促进案件顺利执结,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6年6月,浙江宁波几百位购买了某小区楼盘的业主迟迟没有收到收房通知,开发商也没有任何说辞。



原来,早在2015年,开发商就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被中国建设银行宁波鄞州支行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开发商偿还银行本金9000余万元及相应利息。由于开发商迟迟无力偿还欠款,2016年初,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执行法官考虑,虽然按常规做法拍卖烂尾工程,该案可快速执结,但治标不治本,毕竟资金链断裂问题解决不了,企业就会进入破产程序,面临“多输”的局面:


  • 对于银行,能收回多少贷款只能听天由命;
  • 对于400多名业主,可能迟迟拿不到房子;
  • 对于企业,则直接进入破产程序……



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鄞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提前介入,联合当地政府,经过多方沟通,鄞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谢贤芳给出了以下建议:


被执行人按照原销售模式继续销售,实际售出一套,款项进监管账号一笔,法院解封一套。



通过这种方法,“多输”变“共赢”,申请执行人直接领取执行款1.04亿元,小区业主住上了新房,开发商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促使各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执行工作力求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温暖。



虽然人民法院在尽最大努力、穷尽一切措施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但从全社会范围看,仍然有不少当事人对“执行不能”缺乏理解。


因此,各级人民法院还需通过加强法治宣传、积极探索个人破产制度、加大执行救助力度等长效机制加以根本解决,同时也需要执行法官用智慧和耐心去沟通、解决。



2016年以来,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成绩固然可喜,尚需更进一步。面对当前依然繁重的执行工作,各级法院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为实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继续努力。


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6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