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保育员的幸福和忧愁

保育员的幸福和忧愁

保育员,一个“不起眼”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下岗工人、家庭妇女,如今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一队伍。每天,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幼儿园埋头苦干,精心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家长的眼中,他们是任劳任怨的。年复一年的劳作,支撑他们的是对孩子无私的爱。他们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给孩子换尿裤子的阿姨”,不只是教师的配角,同样是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家庭”的管家

起初安燕丽选择这份工作,是为了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度过幸福的童年,“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他”。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安燕丽对保育员的角色有了更多认识和想法:“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单纯可爱使我从心底开始热爱这份职业,保育工作虽然看似有些低微,但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所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幼儿的保健知识。”就这样,34岁的安燕丽在天津市福美霖生态幼儿园工作了5年。乐观开朗的她,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孩子们都喜欢和她相处。

“保育员的工作很烦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管家。”安燕丽的职责是配课、负责幼儿的安全、给班级消毒等工作,在传染病高发期还要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同时,她要了解每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情况,班里哪些幼儿不喝牛奶、哪些幼儿不爱吃青菜、哪些幼儿对食物(药物)过敏、哪些幼儿不能独立穿脱衣服和鞋袜、哪些幼儿走路容易摔跤、哪些幼儿上下楼梯需要帮助……全部是装在心里的“一本账”。

一个个日常生活中朴实真挚的小故事,显露出安燕丽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一颗爱孩子的真心,触动着听者的心灵。安燕丽记得刚接小班工作时,班里有一位名叫乔雨的小男孩,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从小都是保姆照顾他。刚上幼儿园那阵子,每天早上妈妈送他入园时,他的哭闹声都很大,情绪非常不稳定。由于一直哭,乔雨最后把早餐都吐出来了,教室里充满了酸臭味。放学时,安燕丽和乔雨妈妈了解情况才得知,原来乔雨从小肠胃不好,吃东西不容易消化,午饭需要人喂;乔雨还特别胆小,不敢独自去盥洗室。安燕丽每次都会陪他去盥洗室,喂他吃饭,亲自哄着他午睡。“久而久之,他对我的依赖感很强,我走到哪里,他就跟着去哪里。”经过一个学期的陪伴和独立性的培养,乔雨开始发生改变。“他可以自己去盥洗室,午餐也不再需要我喂饭了。”

从小班到中班,从刚入园哭闹的娃娃变成懂事的“小大人”,从爱哭胆小的孩子变成强壮勇敢的“小男子汉”,看着乔雨的变化,安燕丽很欣慰。后来因工作需要,安燕丽要调到别的班级,“我心里很矛盾也很苦恼”。在和孩子们聊天时,她问乔雨:“安老师要去别的班级了,你会想我吗?”“想!安老师你哪里也别去……”乔雨认真地答道,眼角闪着泪花。“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我很感动也很感恩,透过孩子的真心,我体悟到了这份职业的可贵。”

在安燕丽眼中,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其他教师,成绩则取决于自己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保育员和教学老师的岗位设置不同,大家各有各的职责,我们会努力认真地做好每件事情,永远把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缘何“重教轻保”

保育员肩负着对幼儿进行全面保育的重任。长期以来,许多人带有偏见,认为保育员只是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教研是教师的事情。“其实保育老师晚上会加班给孩子们做玩教具,孩子刚踏入幼儿园时,是保育老师抱着、哄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是保育老师一直关注的。”安燕丽告诉记者。春天,保育老师要为幼儿准备好擦汗的小毛巾和擦鼻涕的纸巾;夏天,保育老师要顶着烈日擦拭户外玩具;秋天,保育老师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冬天,保育老师要时刻检查水温并督促幼儿多喝温水,预防感冒。每天幼儿午睡时,保育老师要帮助入睡困难的幼儿;休息时间,保育老师则要协助教学老师完成教具的制作及环创主题的创设等。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教并重是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保教分离”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幼儿园中。

“原因应归于社会风气的问题。”福美霖生态幼儿园园长何琪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所谓的“特色”层出不穷,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让有些园长在立足园所发展的基础上过多追求幼儿教育创特色、出成果,这些看起来深奥的幼儿特色教育更能满足家长的需要。但是保育员却不同,他们的工作大多是关于孩子的生活方面,不能直接展现园所的特点,所以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重教轻保”。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常瑞芳坦言,城乡幼儿园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发展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在保育员配备上存在严重不足或不合格现象。即使配有保育员,也很难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赋予了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在现实中,这一岗位常被看作下岗职工的安置点、家庭妇女的就职地、落聘老师的避难所、职业幼师的过渡桥。

“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对幼儿教育、心理、保健一无所知,只知道干活、搞卫生……当孩子需要解决问题时,也不知道讲究方法。”在河北省从事保育工作多年的李非(化名)告诉记者,每当这时,幼儿园领导和同事都会耐心地指导她这位“60后”:“教育其实就发生在孩子生活的点滴中。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育员也是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点耐心、学会观察,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当时的李非牢记了这些话,却没有真正领会其中要义。一次,班上的小男孩豆豆尿湿了裤子,李非不假思索,拿来干净的裤子想要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给他换上。谁料,这个平时腼腆的孩子又哭又闹就是不肯换。“我转念一想,难道他是因为害羞?我随即拿了一条干毛巾垫到他的裤子里,果然豆豆不哭了。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么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从那以后,不管孩子是尿裤子还是尿床,李非都避开其他的孩子,帮助他们私下解决。慢慢地,她开始领悟到“保育员也是老师”这句话的意义。

缺乏更有力度的教研引领

保育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个性以及情感等方面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很多幼儿园园长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部分保育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大部分保育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存在着对保育内容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等问题。”何琪指出,保育员队伍在整体教师队伍中多安于现状,想要把他们提升至肩负教育职责的教师地位较为困难。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指出,目前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258万人,按每班“两教一保” 标准测算,尚缺52万人。从某种程度上看,正因为资源稀缺,不少幼儿园在招聘保育员时把关不严,一些不具备保育员专业资质的社会人员进入了幼儿园中。这些保育员的来历复杂,在社会中的地位不高,再加上工作琐碎、待遇不好、职业前景黯淡,积极性低、幸福感缺失,专业化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常瑞芳告诉记者,对保育员岗位重视不足、缺乏更有力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育员的成长。

她指出,理想的“保教合一”并非一定要分出保育员和教师岗位。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来看,“3名专任教师”是最理想的配备。大部分专任教师接受过相对专业的职前教育,学习了幼儿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保育与健康等科目,由他们来承担整个班级的保教工作相对容易做到保教合一。 在她看来,“保教合一”真正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逐步取消保育员岗位,而全部变成专任教师。

“现在已经有一些幼儿园在尝试全专任教师的配备,不过现实与目标之间尚有很大距离。过渡期内还是应建立健全保育员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从教研上加强对保育员的引领;还要利用多元方式开展职前培训,如在一些开设学前专业的学校、社区教育机构中对保育员进行半年、一年等的专业培训,建设起一支高素质、较稳定的保育员队伍。”

让保育成为滋养孩子的阳光雨露

“不管是专任教师还是保育员,我们都要加强教育理念的变革。理念不科学,即使是全部专任教师配备,也未必能真正落实保教合一。”常瑞芳强调,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很多原先由保育员承担的工作,现在变成让孩子独立完成。以饮食环节为例,很多幼儿园的“三餐一点”已经由孩子自主完成。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清洗碗盘,老师只是辅助者,改变了成人分餐、儿童等待的传统进餐方式。还有幼儿自己整理小柜橱、自主梳头、自主管理教室各个区域等,都颠覆了传统的保育观念,“成人要认识到并真正使幼儿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

“现在,即使是孩子们的一个小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他们有什么需要。”李非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保育员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要用心去观察、了解孩子们每天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种专业能力也让她自己的家庭获益,她改掉了动辄对儿子“错了批评,急了就吼”的毛病,“儿子还表扬我‘说话做事越来越讲究方式方法’,我也更有自信了”。

“幼儿园说到底是一个做教育的地方,是孩子奠定一生基础的地方。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有爱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做到一视同仁,给予保育老师与教学老师同等的晋升渠道,建立起保育员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消除保育员的被动心态,转变其自卑心理。”何琪表示,可以在园所日常管理中设立以赞扬保育员为主题的员工团建月,以此来提升保育员的自我认同感。

作为幼儿园先进保育员代表,安燕丽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所收获,为自己的人生添加一些有益的经历。她说自己将继续探索,发挥自身的保育潜能,并渴求园所给予像她一样的保育员一个既温馨精彩又富有挑战性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这些保育员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这个平台增添光彩,让保育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

— END —

文章刊发于《教育家》2019年9月第3期

作者| 王妍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6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