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5G!!坐拥“幸福三重奏”的澳门人,很渴望

5G!!坐拥“幸福三重奏”的澳门人,很渴望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公益爱心的薪火相传、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如同乐章的不同声部,奏响了澳门福利的“幸福三重奏”。

医疗服务的温暖

“我从事医疗工作已有53年了,见证了澳门回归前后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行政院长吴培娟说,回归前,澳门虽然实行居民免费医疗,但由于连续经济负增长,财政负担重,积累了一系列问题,许多居民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福利。特区政府成立后,对居民作出了承诺——积极提升和优化医疗保健素质,以保障全民健康为长期的工作目标。如今,特区政府除原有的仁伯爵综合医院外,已兴建离岛医疗综合体;现有8个卫生中心和3个卫生站,通过卫生中心和卫生站把病人分流,同时,它们还承担着医疗宣教工作,医疗网络十分完善。

“我小时候体质比较弱,是医院的常客。每次打针前都会害怕,但医院的护士非常耐心地安慰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做一个好护士。”吴培娟说,而当她接过医院行政院长的接力棒后,更是将以病人为中心,做好医疗服务作为重点。“我们不断地提升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比如对有心脏病的65岁以上的老人设置了24小时绿色通道;为了提升医疗环境,还现场为排队的病患发放震动器,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时间快到时,震动器会有提醒。这样就解决了科室外人满为患的问题。”

吴培娟说,澳门医疗福利很好。1993年,开始逐步实行买位服务,当时是900元/天。特区政府成立后,买位调整为1353元/天,到现在已经调整为1880元/天。所谓买位服务,就是政府出资购买镜湖医院的住院床位,供符合救助规定的病人使用。“特区政府希望把税收都用在澳门人身上,因此,医疗福利越来越完善。现在,65岁以上的老人、孕产妇和12岁以下的孩子等看病都是免费的,包括传染病、精神病等病种。一个病人的免位周期为12天,如果病情需要,可以适当延长,或者通过镜湖慈善会救助。”

尤其是对一些危重病人、贫困病人的帮扶,更体现了特区政府和白衣天使的人性关怀。“像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他们的治疗费用由政府全部负担。如果不幸离世的是孤寡贫困病人,镜湖殡仪馆会提供免费服务。”吴培娟说,“如果有一些病情非常危重,但当下又拿不出医药费的病患,我们还会和家属商量,他们能拿出多少先拿多少,剩下的由慈善会帮忙补齐。如果他们经济条件好起来,可以分几年再还。而这些还款又可以重新累积,去帮助其他病人。”

在吴培娟看来,澳门有今天,虽然有澳门几代人的努力,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祖国的强大。她介绍,镜湖医院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认可和关注,与祖国内地在医疗方面的交流逐渐密切。一方面,政府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支持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另一方面,祖国内地与澳门在医疗方面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国家卫健委派医生护士到镜湖医院指导工作,镜湖医院也派医生护士到祖国内地学习、交流经验。

“我们的住院医生在成为主治医生的7年中,一定有一年要到外地进修。他们多是到内地的三甲医院,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他们在进修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病例,积累了更加扎实的医疗经验。”吴培娟说,这两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粤港澳三地展开医疗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热带病学术交流、心脏科联盟、三地医护人员管理理念培训等不一而足。

“我现在对澳门的医疗未来特别期待。希望澳门能快点用上5G,到时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地域会诊会更加方便。”吴培娟笑着说。

公益之城的守望

澳门,地小人少,却是社会公认的公益之城。发达的义工组织,遍布城市的公益服务,人均不菲的捐款数额,以及深入人心的慈善意识,形成了澳门独特的慈善文化。澳门红十字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当天,澳门红十字会正式宣布,脱离葡萄牙红十字会,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分会。

回归当天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黄如楷依然历历在目。“一觉醒来,我们发现政府大楼前的葡萄牙国旗换成了五星红旗,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可想而知。”黄如楷说,“我相信大部分澳门人和我一样,都对祖国怀着感恩之情。我们经历过回归前艰苦的日子,正因如此,这份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日益深厚。”

每当内地发生自然灾害,澳门同胞总是第一时间动起来,募捐赈灾,关怀灾区。黄如楷介绍,近几年,澳门红十字会向内地捐助善款总数已达2.6亿澳门元,仅汶川地震一次,捐款超过1.1亿澳门元。

回归祖国之后,伴随着特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会在本地的人道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服务水平稳定提升。

“救命神器”———AED(中文名“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铺设就是他们的一项创举。经过3年的推广,在澳门教育局暨青年局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澳门已实现AED学校全覆盖,还走进了机场、码头等公众地方。

当危急情况出现时,这些设备真的派上了用场。“有一年,澳门一所学校的运动会上,有个女生突然倒地,心脏停止跳动。我们培训的学校急救队立刻运用AED现场施救,将这个花季少女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黄如楷说,此外,澳门红十字会一直为社会各界培训急救人员,为本地大型活动提供驻场急救服务,他们也为澳门机场提供24小时的急救服务,近年还成功抢救了两名心脏骤停的旅客。

在澳门的大街小巷,你可能还会偶遇呼啸而过的红十字会救护车。这些救护车每天都在路上,一年由他们接送服务的对象达3万人次。

“爱心护送服务从2003年开始,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非紧急日间往返医院的护送服务。凡是不能使用一般交通工具或使用时有困难的人士,均可申请爱心护送服务。我们的20多部车,帮助过以轮椅代步的肢体伤残人士、失明人士、独居老人。有些居民楼没有电梯,我们会用担架抬他们上下楼。”黄如楷说。

一接一送,也将一份爱心和温暖送到了每位受助市民乃至家庭的心坎上。他们又变成爱心的传递者,更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其他人。

在澳门,义工的组织越来越庞大。有家庭主妇在闲暇时去养老院帮忙,有居民参加水上安全救生培训,有不怕艰辛的青年人赶往内地参与赈灾,甚至还有红十字会青少年团,他们分为4-6岁、7-9岁、10-12岁和13-18岁等不同的年龄层,一颗公益慈善的种子,从小就植根在他们心里。

“澳门是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但钢筋水泥下的它从未冰冷。反而处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人情味。”黄如楷说,这份公益文化的积淀,为澳门增添了一抹暖色。

巾帼力量的姿态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从56.1%升到67%;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从80.5岁升至86.6岁;女性月收入中位数从不足4000澳门元升到19000澳门元,升幅近4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7.1%升至23.4%……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用一串串对比鲜明的数字,讲起了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妇女事业的发展。

贺定一坦言,回归以前,澳门妇女并未得到关注和重视,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很多妇女即使从家门走向社会,也多数是在工厂车间从事制造业。而短短20年间,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妇女状况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她们成为社会建设的参与力量。

“回归以来是特区妇女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以及特区政府的努力下,澳门妇女事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贺定一说,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妇女事业和妇女发展,早在基本法起草时,已经关注到妇女权益的立法保障问题,并将“妇女的合法权益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护”写入《澳门基本法》的第38条第2款。并于回归后成立了“妇女及儿童事务委员会”,为重视对儿童权益的维护及加大力度关注。另外特区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与妇儿相关的公共政策,包括提升产假天数、《家暴法》立法、两性差距消除等,体现特区政府对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视和关爱。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更为澳门妇女贡献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及更大的舞台。

“国家为澳门妇女提供了许多机会和平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贺定一说,其中最直接反映的,就是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和特区政府各个部门中的女性比例一直提升,加深澳门妇女对国家发展和政策认识,进一步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再比如,澳门妇女参与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年会,并以国家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发言,同时,以NGO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澳门故事。

“性别主流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9年推出了澳门妇女发展目标,为澳门妇女绘就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贺定一说,澳门广大妇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特区的发展和建设,立足澳门,面向祖国,融入湾区,走向世界,为建设澳门美好家园贡献巾帼力量。

记者:徐金玉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4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