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粉丝文化”岂能异化为“粉丝骂战”

“粉丝文化”岂能异化为“粉丝骂战”

《北京互联网法院“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日前发布,对在“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着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必讳言,在粉丝时代,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广为传播和日益盛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文化。良好的“粉丝文化”,对于明星艺人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社会氛围也有着导向性功效。比如,可以促使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涌现出来,而明星艺人身上的正能量也可以借助粉丝发扬光大。

同时也应认识到,“粉丝文化”的背后终究充斥着各种利益的纠葛。据报道,以追星为目的、在网络空间聚集的粉丝团体,使得应援集资现象应运而生。正所谓“粉丝文化”催生了粉丝经济,进而催生了相关从业者。但是,追星的不菲开支均来自粉丝的集资及买单冲动,也出现了应援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管理者圈钱跑路等问题。

“粉丝文化”理当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首先,明星和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比如,过度包装“人设”、故意炒作话题等,这些显然会给粉丝带来负面示范,一旦不法利益充斥其中,难免让“粉丝骂战”成为常态。于此,各路明星当遵循德行规范,即便靠粉丝经济发财,也应该秉持依法诚信的原则。

其次,应该让法律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据了解,通过审理一系列网络言论侵害名誉权案,北京互联网法院确立了相关裁判规则:公民的言论自由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饭圈“黑话”“影射”亦构成侵权;特定情况下,对明星粉丝的侮辱亦构成对该明星的侮辱……这就具有了示范效应,唯有让歪风没有市场,“粉丝文化”才不会跑偏。

再者,“粉丝文化”也应着力于弘扬正能量。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粉丝以90后、00后的学生为主。也就是说,“粉丝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有着一定影响。所以,应当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倡导理性追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营造良好的“粉丝文化”。

有评论认为,“粉丝文化”与大众文化、媒介文化、消费社会文化、青年亚文化紧密相连,是我们观察当代社会的一扇窗口。因此,作为社会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对“粉丝文化”的乱象须引起重视。对于粉丝而言,应该坚守依法追星理念。也期待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互联网公司及传媒机构等各方力量联动,共筑积极向上的“粉丝文化”。

(燕都融媒体 杨玉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4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