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有爱!洛阳一医院产科来了名聋哑产妇,医护人员变“戏精”打气

有爱!洛阳一医院产科来了名聋哑产妇,医护人员变“戏精”打气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生产过程中需要医生和产妇不断沟通、有效配合。如果产妇是聋哑人,该怎么沟通呢?近日,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用行动给我们做了完美的诠释。

家住伊川的小刘是一名聋哑孕妇,已到预产期。10日凌晨,睡梦中的她突然腹痛难忍,和爱人、婆婆匆匆赶到市妇幼保健院,没想到,对生产的担忧竟在这里变成了一场“暖心之旅”。


“夫妻二人都是聋哑人,只能靠她婆婆来描述情况。”最先接诊小刘的是医生王漫丽,她说,小刘的特殊情况,一开始,让值班的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经检查,小刘一切正常,腹痛是临盆前的正常宫缩。接下来是入院待产,按照规定,小刘需要亲笔签字确认一系列“告知书”“沟通书”等。如果是一般的产妇,医护人员会针对其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口头解释,对小刘该咋办?王漫丽首先想到的是“写”,一旦看到小刘面露疑惑,她就用笔和她交流,直到小刘点头示意。平时签字确认大概需要半个小时,那一夜,王漫丽陪着小刘,用两个多小时和几大页手写注释,消除了她和家人心中的所有疑虑。

“她特别聪明,我们简单一写就懂了。”几次接触下来,产科一区的医护人员发现,小刘是个聪明活泼的姑娘,大家的表达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简笔画、自创的“手语”等,他们甚至还演起了“情景剧”——

10日上午,小刘需要做产前彩超,王漫丽和同事来向小刘说明情况。她们一个人拍拍肚皮,另一个人手握空拳放在眼前作“眼镜”状,然后把“眼镜”放在了对方的肚皮上轻轻绕圈。小刘心领神会,病房瞬间被欢乐气息覆盖。

进产房前需要记录胎动次数,小刘的婆婆无法转述清楚。医护人员又上场了。“孩子就像小兔子,动一下,数一下。”医生娄宁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然后轻轻抚摸小刘的肚皮后,忽而“手舞足蹈”忽而“拳打脚踢”,接着作出数数的动作。小刘再次领悟,迅速配合!

10日18时15分,小刘进入产房。尽管因情况特殊被允许家属陪伴,随着阵痛加剧,她逐渐变得焦躁不安。助产士王晶晶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一次次帮她缓解情绪。得知小刘选择无痛分娩后,值班麻醉医生庞波波提前将注意事项写在纸上,带进了产房。

“无痛分娩需要注射麻醉剂,产妇的配合很重要。”庞波波说,小刘的情况,无疑让操作多了一份困难。“侧卧,弯腰勾头”“后背穿刺会有点疼痛不适,不要动”“无痛导管在后背用胶带固定,别来回蹭”“有啥不舒服打手势”……庞波波把注意事项一句句指给小刘看,并示范弯腰勾头的动作;助产士李凤玮、张宁则紧紧握住小刘的手,用手势和动作引导她正确配合,用微笑给她安慰和鼓励。

随着药物注入体内,小刘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看到助产士樊玉倩写下的“还疼不疼”,她摇摇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坚持住,马上就好了”“加油,轻轻地用力”鼻子吸、嘴吐、深吸、慢吐”……在此后的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借助纸笔,教小刘如何摆分娩体位,如何正确用力。23时15分,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小刘顺利产下健康宝宝。她连连用手语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产后,医护人员依旧通过多种方式,向小刘介绍产后护理等常识和注意事项。“医生、护士们特别用心,病房里的其他产妇、家属都赞不绝口。”小刘的婆婆说:“原本以为聋哑人生孩子要作难,这么顺利真是没想到!”

“谢谢!永远忘不了你们的贴心陪伴!”15日中午,在产科一区,即将出院的小刘,将一张亲手写的纸条郑重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在她身旁,她同样身为聋哑人的爱人也急切地用手语,一遍遍表达着谢意。

收下小刘感谢的纸条,医护人员也递给他们夫妇二人一张清单,这是出院后的一些婴儿护理注意事项。

“这场‘无声的告别’让人动容。”与小刘同一病房的一名产妇家属说,这些写在纸上的关爱和温情,是“医者仁心”的最好体现。(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通讯员 刘冰 文/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3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