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相距50公里,找了快20年!今天,失散父子终团聚

相距50公里,找了快20年!今天,失散父子终团聚

工作人员搀扶着戴毛线帽的贺汝朋出现在眼前,儿子小贺冲上去一把抱住他,父子俩紧紧拥抱,泪水奔流。聋哑老人贺汝朋,走失近20年后,终于回家了。

“他走的时候是夏天,现在已经冬天了。19年半,终于找到了!”小贺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大前天得知父亲被找到的消息,恍如隔世。

“只有50多公里,100多里地,一个小时的路程,找了快20年!”一起来接人的村委会代表感慨不已。一早,他们就带着贺汝朋的侄子从村里赶来,“大雾,路上堵,要不早到了!”贺汝朋的侄子话不多,回忆起当时他二叔走丢,清楚记得是在7月,和往常一样,把儿子小贺放到他家,就出门了。大家以为他和以往一样是上工去了,没想到,一走就再没回来。一家人多方寻找未果。直到去年他父亲也就是贺汝朋的大哥去世,也没找到。老人去世前还在念叨“去哪了呢……”

“他小时候掉进煮黑豆的锅里,左边头上烫伤,没头发。”贺汝朋的侄子记得二叔的特征。大前天听村委会听说找到人了,他还有点不相信,但看见救助总站发来的照片,一眼就认了出来——左边头上缺了一片头发!

贺汝朋年轻和现在的对比

早上,当贺汝朋出现在大厅,家人一下冲了上去,紧紧拥抱!虽然不能说话,但老人一下下拍打着儿子和侄子的肩膀,老泪纵横。在场者无不动容。

签字、按手印,离站手续很快办妥。照料人员纷纷上前和贺汝朋合影,“这是我们建站以来成功回家的第一人!”村委会送上大红锦旗,连称没想到把人照顾得这么好!当场表示,回家会按规定为贺汝朋办理低保等相关申请,确保他生活有着。

儿子小贺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亲还是会尽量给他买他喜欢吃的东西。“自从他走了,我就成了孤儿。”小贺红着眼眶说“对父亲的感觉,很怀念也有点陌生。当孤儿久了,已经习惯了孤儿这个身份,但我不喜欢……”小贺低声说,“谁也不希望自己是孤儿,现在,父亲终于回来了!”

6日接到父亲找到的电话,那天他“在同事面前丢脸了”,哭了好久。

“你们是怎么找到的?”激动之余,贺家人都好奇不已。

贺汝朋老人的成功寻亲,来之不易。

小贺约8岁时,贺汝朋走失。其实,2003年,他就来到了北京民政救助部门。因为聋哑等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身份信息。家人尽管也曾着急寻找,但并没有报警,也就导致走失人口中没有他的信息。

“我一直坚定地相信,他肯定能成功回家。但是没想到,等了这么久。”今天,看到贺汝朋和家人团聚,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正中感慨不已。

和救助站其他滞留人员不同,贺汝朋虽有一定智力障碍、聋哑不会说话,但在生活和行动上还“比较明白”。救助人员从一开始就认定:他肯定能回家。正是坚定了这一信念,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可因为没有学过手语,加上时不常地犯糊涂,他的寻亲之路并不顺利。每次沟通,他比划最多的是,伸出手在半人高的位置画半圆,就像抚摸孩子的头部。“小孩?您有孩子?”工作人员连比带画地询问,他连连点头。但除了知道他有孩子外,一无所获。

练习写字、画图填色、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为帮他恢复记忆,机构安排医疗护理人员帮他锻炼,消除隔阂、增加信任。贺汝鹏的状况越来越好。

上周,12月6日,张正中又协调市残联,邀请来经验丰富的手语老师专程来为聋哑人员寻亲。

奇迹出现了。经过反复交流,贺汝朋居然在纸上写出了“仲男宝”“贺汝朋”“贺浏朋”几个歪歪斜斜的字。手语老师又迅速在纸上写下“天津”“河北”“河南”三个地名。他随即在“天津”“河北”间来回划线。

哑语老师和贺汝朋沟通时,他手写的名字

“他应该来自河北、天津交界处。”手语老师给出了初步判断。有了大致的定位信息就有了一线希望。张正中喜不自胜,13时07分,张正中将受助人的照片等信息发送给警方查找。13时57分,警方回复:“仲男宝”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某村的贺汝朋图像信息高度相似。

苦苦寻觅多年,50分钟,马上要终结一场17年的流浪!这下子,寻亲专班沸腾了。他们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进一步核实确认。

当地村委会负责人打来电话,确认“仲男宝”就是该村走失多年的聋哑人贺汝朋,1957年生人,今年62岁。儿子小贺今年26岁,目前在浙江舟山务工。

为确保老人回家后的生活问题,接济救助中心又和村委会协商沟通。村委会负责人表示,老人回家之后会按照有关政策为其申请低保救助,做好帮扶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可、和冠欣

监制:赵中鹏、马楠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王宏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