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相隔70载故地重拍 老照片背后的辛酸与幸福

相隔70载故地重拍 老照片背后的辛酸与幸福

昔:马葆漱老人当年被拍的老照片。


今:马葆漱老人今年在东圈门重拍的照片。仲冬兰摄

一张小男孩在扬州东圈门街头探头的老照片,很多人都看到过;70多年后,当年的小男孩已是八旬老人,竟意外和童年的自己“重逢”。

老照片上的小男孩马葆漱如今已经是83岁的老人,他感慨地说:“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旧社会孤儿寡母艰难度日的时光。”

老照片背后是辛酸童年

“照片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前,是当时的东圈门街景,照片左下角的小男孩就是我,是无意中被拍摄进去的。”马葆漱介绍。

马葆漱的家原来在老城区湾子街东岳庙对面,父亲在1940年被日本鬼子残害致死,父亲去世时,母亲才25岁,3个孩子中最大的6岁,马葆漱4岁,下面还有一个两岁的妹妹。孤儿寡母,生活无着,有时就靠讨饭过日子,在老家的外婆也赶来扬州做保姆帮衬他们。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后来,母亲卖了湾子街的老房子,一家人租住到东圈门。

“家里很穷,三餐不济,理头发都没有钱,更不要说上学了,我平时就和小伙伴们在东圈门一带玩耍。”一天,马葆漱正在东圈门玩,一个日本人拿着相机在拍东圈门,马葆漱一不留神,闯入镜头,小伙伴们看到了,吓唬他:你被拍照了,日本人要来抓你了。“那时还小,也不懂,后来好长时间不敢到东圈门那边玩耍。”这件事给马葆漱留下深刻印象。

有心人牵线,喜得老照片

今年5月,因为和扬大退休教师王景新的一次闲聊,马葆漱意外发现了这张老照片。

王景新是体育爱好者,马葆漱也爱好锻炼,每天晨练。两人常在锦旺苑外面的瘦西湖路上遇到,一来二去成了熟人。一次,两人晨练闲聊时,马葆漱聊到自己童年居住在东圈门一带,常在那边玩耍。王景新立即联想到他在市区一家饭店看到的一张老照片,“该饭店店堂里挂了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扬州老照片,其中就有一幅东圈门的。”

“我推算了一下,在新中国成立前,马老差不多就是照片中小男孩的年龄,他对那一片熟悉,对一起玩耍的小男孩也应该熟悉。”王景新就把这张东圈门老照片复印了,在晨练时带给马葆漱,请他看看认识不认识上面的小男孩。“马老就告诉我,照片上的小男孩是他。我一看,脸型轮廓确实很像。”

而马葆漱能一下子认出自己,也是源于童年被拍照片那次记忆,“我那时七八岁了,对被拍照片一事一直留有印象,回家一辨认,这不就是我嘛!”

故地重拍,更觉今天幸福

找到童年老照片后,马葆漱特地来到东圈门,仿照当年的样子重拍了一张照片。“新旧照片对比,更觉得今天生活幸福。”

马葆漱说,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家人获得了新生,他一边参加工作,一边利用早、晚时间参加机关业余学校的学习,从一字不识的文盲,通过学习,成功取得大专文凭。

“如今国家很关心我们老人,每月有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上门帮助打扫卫生,过了80岁以后月月有尊老金,社区夏天送凉爽、冬天送温暖……”马葆漱老人说。 通讯员戴素丽记者冬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4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