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沐恩堂的历史 你了解过吗

沐恩堂的历史 你了解过吗

  像上海这么发达的地区,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也是有很多的,那么沐恩堂这个地方呢?你们有没有去过?如果你也很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沐恩堂以及相关资料。

沐恩堂

  沐恩堂

  沐恩堂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原名“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蓝柏在法租界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附近)建造。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中路汉口路建造“监理会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名“慕尔堂”,以纪念美国堪萨斯州捐款人慕尔去世的女儿。20世纪20年代末,筹款重建新堂,并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教堂为砖木结构,有宽大的门厅,中部是教堂的主体部分,总共能容纳1000人,其中正厅560人,楼座380人,唱诗班处6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斩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

  交通信息

  交通:公交18、20、37、49、108、930、980路;轨交1、2、8号线

  历史沿革

  “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1900年为纪念信徒慕尔的襄助,监理会堂改名为慕尔堂。1930年建成红砖结构的哥特式教堂,内有可容 1000余人的礼堂及音乐室等。曾举办夜校及补习学校等社会文化事业。现教堂宗教活动正常,每逢复活节、圣诞节都举行宗教仪式。华东神学院设在堂内。

沐恩堂

  慕尔堂新堂建于1929年,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1931年,慕尔堂新堂在今西藏中路汉口路落成。新堂包括大堂及钟楼、四层楼附屋等。中部为大礼堂,可容纳上千人。大堂的圆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錾假石饰面。1936年,钟楼顶上竖起一座5米高的旋转霓虹灯十字架。该堂早期主任牧师多是美国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慕尔堂被日军占领,作养马场之用,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座椅大多被破坏。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文革”中,该堂被迫关闭,宗教活动停止。1979年9月2日,沐恩堂恢复礼拜,是上海恢复宗教活动最早的基督教堂。

  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这里举行联合礼拜,并正式把它的名字定为“沐恩堂”。

  1989年9月25日,沐恩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全国或上海基督教界重大会议和典礼,如1988年上海祝圣沈以藩、孙彦理两位为主教,都曾在该堂举行。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罗伯特·伦西曾参加在沐恩堂举行的感恩礼拜。1993年7月,沐恩堂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面文章为你讲解的关于沐恩堂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兴趣的朋友们,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26986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