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与乞丐的一次对谈

与乞丐的一次对谈

图片来自网络

吃过饭在路上走,一位乞讨老人移入视线,面前摆着不锈钢的缸子,里面摞着几张一元纸币,身旁不显眼的地方,斜放着一个微信二维码。

像往常一样,我从老人面前快速走过,脑海中还在延续吃饭时的思考。。。老人的二维码让我想到之前的结论:谁会给乞丐微信转账呢?

突然,我停住了脚步,这件荒诞的事情,我想做一做。。。

我蹲下扫码,转账完成后,功利地给老人看了一下,仿佛在说:

转了十块钱,不是1块不是一毛,当然,也不是一百。。。

老人职业性地点点头,说谢谢您~

我顺势蹲下,和老人攀谈起来。

移动支付对乞讨业的影响

老人说,现在不行了,好的时候一天能要一百多,不好的时候二三十。而且,给钱的其实只是少部分人有习惯的人,这些人会重复地给,都能认出来了。感觉像直播打赏和网络游戏,同样是小比例的付费群体支撑了行业的收入。

聊起微信的时候,老人说现在人们都不带钱(现金)了,钱不好要了;而且啊,人们走路都在看手机,人们不看他(乞讨者没有流量了),他都见过撞到一起的低头族。愿意用微信扫码给钱的人太少了。。。

这也印证了之前的思考:
谁会给乞丐微信转账呢?
用二维码是要不到钱的,当人们意识到你也有手机,你也有正常的生活(而不是像看起来这样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时,他们的想法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意识到这是一个转账行为,这时就产生了困惑:如果说我给李大爷转账是为了买早点,那么我给这位乞讨者转账是为了什么?

不得不说,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很多行业,当这股浪潮注入乞讨行业的时候,却严重水土不服,加速了这个灰产行业的萧条。

农村养老的新思路?

近些年爆出很多农村老人自杀的新闻,原因大都类似:在无法养活自己的时候,受到了子女的虐待。

老人是河南人,来深圳十年了,还给我讲述了这一片几年前的样子。

孙子刚刚大学毕业,儿子用光所有积蓄,给孙子买了房子,我听不清是"福州",“抚州”还是"湖州"。。。

七十多岁,老人觉得还能养活自己,不想靠儿子,而且这几年也是儿子最困难的时候。现在,老人在南头租房子住,过了元旦就准备回河南过年了,老人说了很多话,看起来很久没有倾诉了,希望他的生活能顺利吧。

对于孩子无心养老,而自己也无力再种地的农村老人,来大城市里乞讨,会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吗?

异样眼光

和老人聊了半个小时,腿蹲麻了,就直接坐在地上,这个并不协调的聊天场景,吸引了很多路过的人,我从没经受过这么多异样的眼光。。。

阳光软软地打在创维大厦上,一片金黄。。。老人最后说的话,基本没听到,因为我一直在想着午饭时的思考,突然,我像是看完了《活着》一样豁然开朗,投在身上的异样眼光并没有减少,只是,它们变得像午后的阳光一样舒适。

我感到现在的自己,对于生活,突然透彻起来。

对了,
午饭思考的是:
色即是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5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