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89岁屠呦呦响彻世界:家有女儿,这样“富养”可以很了不起

89岁屠呦呦响彻世界:家有女儿,这样“富养”可以很了不起

“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适合生活的世界,各种体线面都被我们欣然接受,动与静、因与果以及诸多形式的存在。即成的这些规则作为一种可信之物,支撑着绝大部分人的生活,然而,那一切并未真正地经过检验。

生活并非论据,而生存条件可能原本就有错误。关于一个女子和她的生活,旁人向来是乐于窥探、点评以及唏嘘的,那些过于聪明的女子,过于独立的女子,过于严谨的女子,甚至还有那些过于朴素的女子,几乎都不讨喜,人们纷纷隐晦地指出她们缺乏女性气质,仿佛她们的精神不够妩媚似的;

评价中即使有认可的部分,那语气也是带着不可避免的几许可惜之情,然而这又是在为何者可惜呢?冷静理性、朴质淡泊、富于探索与研究精神等等品质在一个女子身上同样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重自己;伟大的灵魂永远雌雄同体。性别的区分并不是泥沙俱下,气质、才能、个性的丰富海洋里并没有分水岭。

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是目前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用温婉而坚毅的一生书写了作为一名女性、一位药学家、一个生命个体的隽永与赤诚。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诗意

诗意的基因和诗意的熏陶是送给一个女儿最好的见面礼。诗人般的灵性具有无可争论的普世价值,这种诗意贯穿她的一生,使得她能于绝无诗意处觅得诗意、创造诗意;这个世界上不止是书写十四行诗的诗人,还有另外无数隐藏的诗人,比如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二种诗人,其逻辑严密犹如律动的诗歌韵脚,语言简明犹如珍贵的澄净偈语。

屠呦呦之名由她的父亲取自《诗经》,其中跳跃的灵动诗意是可爱的,而同时又仿佛是最动人的谶语,指引了屠呦呦与“食野之蒿”的漫漫情缘。后来的“青蒿一握,痴迷一生”可以说是曼妙的印证和对照。

书籍给予一种鲜妍的铿锵。屠呦呦家楼顶有一个古典医术藏书丰富的小阁间,那里曾是她童年的“三味书屋”,其中磕磕绊绊的阅读经历、探秘医药魅力的那种隐秘的快乐,想必是屠呦呦一生热爱的萌发摇篮;屠呦呦的父亲重视她的教育,这对于那个年代而言是少有的、难得的先锋之举,屠呦呦作为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得到了真正的“掌上明珠”该有的待遇,在动荡的时局之下仍然接受了完整教育,这是父亲给予女儿最好的礼物,对她可谓是“富养”。

用一颗自由的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价值

不要再把头埋进世俗名誉、他人评判、自我怀疑这类东西的沙滩里,而要使头自由,唯有此,我们自由的尘世头颅也会为尘世创造出意义来。

在屠呦呦“长相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的中学时代,她的成绩并不拔尖,甚至有一点偏科严重的情况,但从那时起就有一个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在这个少女的身上浮现:但凡是喜欢的事情,便竭尽全力,决不行半途而废之事。这种对热爱之物的韧性最需要的是一颗自由、自信而不为世俗所动的单纯之心,这种心灵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家庭的最初教育和长期支持。

率直与粗线条的女子同样令人倾心。在学术上,屠呦呦是极坦诚和干脆的,与同事交流探讨时若认为对方的观点不对便会直接说自己的反对意见,从来不会所谓的隐晦与周旋,而这种直言不讳所表达的正是一种尊重、真诚、单纯;在生活上,伴侣李廷钊也乐于帮助“粗线条”的屠呦呦,一个典型知识分子家庭的温馨令人羡慕。

宁静如蒿叶,淡薄如蒿花,正直如蒿茎。屠呦呦的喜欢、向往与追求如此纯粹,纯粹使人成为他自己本身。

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自从厌倦于彷徨,已经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没有一条道路是所谓的康庄大道。屠呦呦的求学之路,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局中艰难进行,曾因不幸感染肺结核而不得不暂停学业,试想一下那时的肺结核几乎等同于绝症,活下来是很困难的,然而生命力顽强的她通过乐观的坚持治疗和调养竟治愈,于是坚定地继续学业

;屠呦呦的学术之路,毫无畏缩地选择冷门的生物药学专业,仅仅为了自己心中的志向。在中医研究院的初创时期,实验室的条件艰苦,而她“一头汗两腿泥”则是家常便饭,为完成重要学术著作的编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室里的枯燥与寂寞她最熟悉。屠呦呦的不懈探索求道的漫漫过程,仿佛是在越过一座座荒原、高山、险恶的沼泽和恶水湖,在这一过程中她实现了自我的完成,实现了自己灵魂的摆渡;与此同时,奇迹般地,之后又有无数人被她所拯救,青蒿素的发现如救世者般切切实实地将百万生灵从疾病与死亡的桎梏里解脱出来。

屠呦呦的上下而求索之路如同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由于她的坚忍、耐心、精神世界的充盈与富足,这样的故事令人激愤慷慨、令人望而生畏,同时又温暖、回归人性,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作为一个女性,作为宇宙间的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确实对自己有着绝对的把握权,追寻自己的心之所向是渡人渡己的最绮丽的生活方式。

89岁的屠呦呦震惊世界,作为父母,对一个女儿的“富养”与最大宠爱恐怕莫过于给予她一生的诗意与果敢,让她懂得如何获得一个丰盈的自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4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