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时尚 > 是什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当韭菜?

是什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当韭菜?

我这辈子说过最多的谎话,就是跟我妈说我的鞋都是200块钱买的。

作为一个喜欢球(zhuang)鞋(B)的年轻人,家里有几双上千元的球鞋基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这仅仅是一双穿着捂脚,没有一块真皮,且并我穿上不能变乔丹,成本最多150元的球鞋,所以,跟我妈说自己花了200买它时,我还是能看到她眼里嫌弃的目光。不过,我要说的是,在众多喜欢球鞋的人中,我还是维持着理智的,毕竟我的球鞋仅仅才几千元而已。

一双鞋到底能多贵?

目前,全世界最贵的鞋是 Air Yeezy2(Red October),以 1700 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折合成人民币约1.2亿元。

至于这样的天价是如何来的?

那绝对是炒起来的。2017 年,Nike旗下Air Jordan和潮牌OFF—WHITE合作的 OFF—WHITE·Air Jordan 1 的售价 1499 元的很快涨到 12000 元。

正如那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

至于球鞋的价格怎么炒,我身边的一位SNEAKER 跟我简单聊过。他每天的“工作”大概就是根据“耐克爸爸”常规的发售时间起床,提前几分钟刷新APP,去转卖平台看看利润多少。

时机一到双手操作,点击发售的球鞋、快速选择利润最高的尺码、输入密码、进入排队序列、切换账号。8个账号的登记在两分钟内一气呵成。接下来的几分钟则是不断刷新账号信息、不停切换账号。

但在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大多都是空手而归。截止目前,他大概已经“陪跑”半年了,所以在外人面前,他叫SNEAKER (球鞋爱好者),但在朋友面前,他更愿意自称鞋狗。

鞋狗的生意总会十分被动,因为大多时候还是要靠运气,但即便如此,只要中了,就可以靠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原理大赚一把,至少他的另一位“大鱼”朋友,上个月赚了100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年轻人都在为炒鞋而乐此不疲。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炒鞋文化”,谁又是背后受益者呢?

这第一个罪魁祸首,必定是品牌。饥饿营销在21世纪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品牌发售限量版球鞋,抬高售卖条件,先勾起你的购买欲,再让你买不到。饥饿营销的关键并不在于每件商品的利润,而在于店门口的长队和曝光度,能让它们剩下上千万成本的广告费和无法估量的宣传利益。

正是饥饿营销的成功,才让炒鞋者发现了有利可图。

但如果仅仅如此,炒鞋并不会如此疯狂。因为曾经的SNEAKER 文化十分小众,大家喜欢球鞋多是出于爱好,比如我是乔丹的粉丝,我会对AJ系列情有独钟,才回去放手购买,而且买来收藏或买来穿后基本不会再次出手。购买群体少,倒卖次数少,球鞋的价格自然不会高的离谱。

但现在的SNEAKER 文化已经出圈了,随着潮流文化兴起,无论人们是否会打篮球,无论人们是否认识乔丹,大家都想赶个潮,入手一双能让旁人羡慕的球鞋。所以,也能正是受众人群的日益庞大,才让炒鞋者发现了球鞋的“利”足以变成资本运作。

但任何资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比如,日本算得上是亚洲的潮流圣地,但炒鞋现象却并不明显。那里的年轻人会喜欢拥有与众不同的潮品,跟风购买球鞋并不是他们的需求。所以,如果中国年轻人也对潮流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也不会跟风购买,自然不会发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可怜景象。这正是中国潮流文化不够成熟的体现。

另外,如果相关部门监管成熟,建立合理、合法的交易机制来进行管理,炒鞋也不至于如此疯狂,甚至出现非法集资。换句话说,炒鞋的成功也来源于消费者对于潮流文化认知的稚嫩,与相关法律的缺失。

而这样的恶劣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了车圈中,加价提车的套路与炒鞋几乎如出一辙。

今年,车市疲软,车企们大打价格战,但这其中却有着几股“清流”,不但毫无优惠,还进行加价提车。除了老牌加价选手埃尔法、普拉多外,雷克萨斯是今年加价最狠的选手。

比如,雷克萨斯ES定价29万元起,普遍加价1万;LX定价129.1万元起,经销商普遍加价10~20万;最新的雷克萨斯LM,根据最新报价已经加价百万。

不得不承认,雷车能够有如此傲娇的姿态,就像那些可以被炒起来的球鞋一样,是有着一些资本的,比如出色的舒适性和静谧性,符合东方口味的设计以及经销商的服务等。

同时,雷车也非常擅长饥饿营销。根据丰田官方资料,九州工厂的年产能为41.7万辆,但近两年,雷克萨斯的销量增长迅速,导致九州工厂产能紧张。不论这是巧合,还是真的饥饿营销,但最终结果是一致的,消费者订车后,短则两到三个月、长则五六个月才能提到车。因此,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刺激消费者购买,经销商也就更有理由去哄抬物价。

但更为可悲的是,在加价提车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市场的不成熟。

首先,加价售车,是违反商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2017年7月1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

但这项规定的实施对于经销商来说仅仅是一纸空文,它们会用加装装饰的办法来让消费者加价提车,或者增加一些附加条款,如贷款、店内上全险、店内置换、店内保养等,以此变向加价,而这正表现出了市场监管的不成熟。

其次,经销商的肆意妄为也建立在了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基础上。进口就是好,小众就是好,甚至加价就是好,跟风购买等并不客观的观点支撑了很多消费者对于加价车型趋之若鹜。但如果从硬素质角度去讲,论品牌的成熟度,雷车与百年车企BBA无法抗衡;论动力性能,无非是丰田羸弱的2.0L/2.5L发动机罢了。每个品牌都有自己长处与短处,因此才会有所谓的指导价,如果顺从于加价,那就是真的盲目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炒鞋,还是加价提车,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些“贩子”之所以能够信口开河,大多来自于市场的不成熟。

最后

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正视此问题

希望品牌守住自己的诚信

希望我们

不要再把盲目当做热爱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3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