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顽强不屈与智慧是珠浦人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

顽强不屈与智慧是珠浦人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

这是一座古老的乡村,一座座破败的老宅,一道道残缺的门墙在无尽的岁月里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沧桑的老厝屋脊上长满了数不尽的蒿草,正在风中摇曳,它们仿佛是那无尽的岁月种下来的记忆一般,留下了过往。在幽深僻静的巷道里,到处是历史的印记。每路过一处沧桑,望着这些既破败却又有着一种神秘感的老宅,总会让人陷入久久的沉思当中。巷子深处偶尔还传来几句潮剧声,而慵懒的野猫们不知从哪里走来,显得霸气十足,仿佛它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一般。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儿同着这世间的所有,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着,它们居磐石则刚毅,长沃土则茂盛,仿佛是在展现着珠浦这个近千年古村落的先人们在创业时期的艰难和鼎盛时期的繁荣。这就是我与珠浦内寨之间的一次邂逅,也是我在内寨的那些老宅与巷道里的时候,那风挟带着古老的记忆一直回荡在我耳畔里的声音。


我久久伫立在珠浦村最高处的风水宝石——鼎脐石之上,眺望着那错落有致的老厝,重重叠叠。它们环着这颗“宝石”自上而下依次而建。经过了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经营,鼎脐石终于被这一座座老厝围在了最核心,最显耀的位置。而鼎脐石不仅仅只是一处可以眺望到整个珠浦村全境的“风水宝石”,更是整个珠浦村人心中完美的圣地,正如藏族人心中的“卡瓦格博雪山”一般,充满了神圣。我曾听闻先辈们曾讲过珠浦的黄氏一世妈在元末明初时逃难的故事。那是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一世妈曾经饱受离乱之苦,带着二世祖公终天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疲惫的一世妈带着二世祖公历经千辛万苦,才辗转来到了珠浦村,在鼎脐石附近的原老祠堂处,结草寮而定居下来。而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生存总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是孤儿寡母呢。但是坚强刚毅的一世妈却绝不向命运低头,终于带着二世祖公在珠浦村掘土耕种、安身立命了下来。而后几百年的繁衍生息里,黄姓一族终于得以兴盛,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儒学治业方面的人才,一直层出不穷。也许出自是对先辈们的感恩与感激之情,黄姓族人在一世妈原搭草寮栖身的地方,建祠以祀,从此村人也对鼎脐石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其实珠浦原来的古地名是称为“砂浦”。而“砂”本意通“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珠浦自古多美士,也多奇石。然而在我看来,珠浦村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在我接触和听闻的史料当中,珠浦村除了有传统的农业和渔业之外,很多珠浦人也在商业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就,就在近代,珠浦村便拥有着发达的采石业、榨糖业、手工作坊业、贸易业等等。而每一个地方的兴盛,多少与当地的江河湖海有着密切的联系,珠浦村也一样,依靠着濠江,珠浦人便拥有了发达商业经济的手段。


因为珠浦人的经济头脑是发达的。而这样的智慧,体现在珠浦内寨里那一座座精美气派,美奂绝伦的老厝,它们是可以作为凭证的。珠浦村自古便有着许许多多的“书香世家”,我们都知道“富能养读”,而正是因为这些富户的出现,才使得族内子弟们的学风蔚然成俗。这些富户本大多是靠着发达的商业发家致富的,有了充足的条件之后,他们便开始重视起族亲子弟们的教育,纷纷建立起了书斋,以供教育子弟。其中我们并不陌生的书斋有:捷源的书斋、高轩的书房、大夫第的高德轩...这才开创了珠浦村一直人才辈出的局面,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捷源的位置是在珠浦村新七房祠的右手处,占地约有一千多平方米。是珠浦村中一座较大的“四点金”加双火巷后还拥有后厢座和左厢座的古民居。而这座拥有一百多年的老宅却是倾尽几代人的心血而成,其中还有拥有一座“下山虎”专门作为书房供捷源子弟读书之用。而捷源最初的建造者是一个叫黄韵卿的人,黄韵卿是出生于晚清时期的贫苦家庭。因为家境贫穷,他在青年时也曾在码头当过搬运工。然而流淌着珠浦人不甘于平凡血液的黄韵卿,在石料厂打工期间便寻找到了无限商机。从先前在石料场叫卖生活用品开始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杂货店,黄韵卿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见无论是建屋筑路,还是围堤造桥,都是需要石料的,所以他很看好石料市场的前景,从而一个又一个的买下石场,做起了石料生意。在正确的策略加上聪明的经营头脑之下,黄韵卿最终还是成功了,在发家致富之后,他便想法设法为子孙后人置地建屋,这也就是捷源老屋的由来,其后捷源家族一直都是能人辈出。


黄韵卿的成功只是珠浦村千百年来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珠浦人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积极向上,不甘于向命运低头,毅然决然地将振兴家族的使命担负起来并以为己任,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就是珠浦人的风格吗?他的这种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总是让人感动的。在我看来,正是有了捷源这座老宅的存在,才能使得为我们展现了一百多年前的黄韵卿的风采,也完美的诠释了他这一生中的高度,同时也是对于他的丰富人生的一种概括。

无有独偶,同样出生在晚清时期的黄友熏,可能他的发展经历可能会更为传奇一些。在珠浦村的润德巷,有着这么一座书斋一直为乡人称道,这就是高轩书斋。建立高轩书斋的主人便是有着一代儒商之称的黄友熏。黄友熏早年也是命运坎坷,自幼家中便遭遇巨大变故,黄友熏便是由其祖母抚养成人。然而黄友熏早年的不幸经历却又磨砺了他刚毅,出事不惊,敢于拼搏的开拓精神。也正是他的这种开拓精神为他一生的辉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起初黄友熏只身在港谋生,先是从小商贩做起,后来见香港和内地常年遭受台风和旱涝等灾害的困扰,粮食常常是不足以自足,而南洋各国的大米不仅高产而且质优价廉。这便让黄友熏看到了无限商机,他用了多年的积蓄去从事大米行业的贸易,因为经营得当,再加上天资聪颖的黄友熏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终于逐渐从一家小粮食店发展成了一家大商行,也就是闻名遐迩的“泰昌行”。时人当年有句老话:番仔渣甸,唐人泰昌。足以见“泰昌行”生意之广,繁荣之盛。


现在细想,难道黄友熏和黄韵卿两者取得的成功难道没有共通之处吗?有的,他们正是有着同样的拼搏向上,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知道一个人的人生遭遇是难以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不能阻止的。所以他们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正是珠浦人在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方面的共通之处。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品格是从一世妈开始,就一直流淌在黄姓珠浦人身上的血液,唯有拼搏,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其实在珠浦,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故事总能在被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口中提及,如:坐落在珠浦东门的两座恢弘大气的大夫第,也是两百五十多年前的黄心文经商有道而置办起来的家业,还有南门古巷的武德第、儒林第...这一座座宽敞高大、古朴的老宅无一不在诉说着珠浦人自古以来的拼搏精神与人生智慧。其实不管是背负着家族使命也好,还是因为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珠浦村是因为先辈们才成就了深厚的底蕴,也成就了珠浦村的一篇又一篇华章,他们不仅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追思,更有深深的缅怀及赞叹之情。


珠浦被划分为东门、西畔、南门、北闸、宫前五个社区,令人称奇的是内寨里的这些乡道陋巷总是相连相通在一起的,如同紧密的血脉连接着鼎脐石。而正是因为那环着鼎脐石的老厝自上而下,相依而建的建筑整体风格才使得珠浦内寨看起紧密有致而不失风雅的建筑风格。千百年过去了,这样的环境终究会成为了过往,而在成为过往之前,你能做的却是在可以在这些老巷子里随意也能随处去领略这座古村落的古朴气息,你也可以去听听那几位正在晒着太阳的老妪的嘴里说起某一位先人的过去往事。珠浦村这座古老的圆形内寨,人们渐渐推翻了旧屋,或者慢慢迁出。与外面纷纷扰扰的世界不同,内寨拥有着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幽静与古朴,还有那些独特风格及优秀品质的珠浦先人们的辉煌往事。

而先辈们那顽强不屈与智慧的血液则将在珠浦后辈们的骨子里继续流淌,生生不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15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