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家电 > 一个悖论:机器不能实现才是AI?别担心!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

一个悖论:机器不能实现才是AI?别担心!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

点击关注,静心科技为您提供不一样的静心视角。

这些年,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是真正能够懂人工智能的人,却并不多。对于人工智能,有人觉得人工智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有人觉得人工智能是人设计的,自然也是由人控制。

这些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的期望已经达到了最高峰,特别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取得非常不错的商业运用。

人工智能

但是,从目前来看,真正改变甚至是颠覆我们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却并不多。

于是,有人开始思索,是不是人工智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强大?未来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超越人类的智能?

我是从2015年开始接触人工智能,并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些人工智能算法,特别是在图像分割领域。如今,我经过4年的学习与实践,终于理解了人工智能的一个“破绽”。也正是因为这个“破绽”背后蕴藏的底层逻辑,让我明白:

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世外桃源”?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引起很多的人关注,曾100周蝉联为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目前已发行43个国家版权,中文版销量更是突破百万。那么,这本书之所以会风靡全球,离不开引发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这本书讲述“人类是如何从啃食残骨的猿人进化成位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原因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未来人工智能将会让社会上出现更多“无用”之人,人类也将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系统。

人类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

更甚者,算法决定了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买到什么甚至是与谁结婚。

人类似乎就像历史上人类家养的动物,人工智能时代成为人类向往“世外桃源”,但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真正点燃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是2016年的谷歌围棋天才狗“AlphaGo”。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智慧顶峰的围棋轻轻松松被AlphaGo给占领,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因为人类必然不甘心这个AlphaGo是具备比人类还高的智慧。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就像之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愿景一样,人们开始依赖人工智能的系统,比如购买喜欢的东西、人工智能接管的智能家居等。

未来,你可能对人工智能系统说,你想要去中国云南待10天,人工智能系统就能够帮助预定你喜欢的酒店、交通工具和旅游景点。你再也不用为了去云南做大量的攻略,你再也不用担心还需要人为抢票,你再也不需要担心旅游会超出自己的预算。

一旦进入舒适区,人们就离不开人工智能,算法开始改变我们的社会规则。但是反过来,其实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实现了对我们的控制。

人脸识别

一旦人脸识别算法认定你不是主人,你就真的无法打开自己的家门。这时候,你还会觉得人工智能时代是我们的“世外桃源”?

那么,这种控制能够说人工智能具备智能吗?其实不然。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人工智能系统基本都是有确定的规则,特别是棋类游戏,没有二义性。而且整个人工智能系统是闭环的,计算规模也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因此理论上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这也是AI智能成立的基本假设,“智能即计算”,也即计算机实现人的智能是可行的

“智能即计算”逻辑的“破绽”

著名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的时候,提出了一种图灵机模型。该模型是将人用笔纸进行计算的过程进行抽象,并让虚拟机器人代替人实现计算。从理论上来看,任何能够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是可以用图灵机解决。

但是根据卢卡斯论证和图灵可计算性理论,我们才开始知道人的意识是非算法的,而计算机也只能执行算法。因此计算机是无法形成像人一样的自我意识和思维

在自然界中,智能和意识是无法分开。没有自我意识的生物,自然也谈不上拥有智能。比如昏厥中的病人或者精神病人,怎么能够说其是具有智能的。不同的是,人工智能能够将自我意识和智能分开。

自我意识

因为人工智能的智能,所以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类完成很多工作。但是因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自我意识,自然也不会主动有意去控制人类。这就是为什么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棋类游戏中出现非凡的智能,但是却无法理解图片中“猫”的含义。

目前,人的自我意识产生机制也并不明确。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何谈人工智能能够超越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基本假设是计算能够造就智能,但是如果计算不能创造智能或者智能的范畴要远远大于计算,那么人工智能在理论上是就不存在。

例如,在20年前,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简称OCR)还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范畴。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充其量算作是自动化。

同样,1997年IBM研发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顶尖高手,在当时,这个事件是被称作人工智能前进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现在,业界认为“深蓝”是蛮力计算和知识储备的时代产物。

最为明显的是车牌识别系统,过去一直被认作是经典的人工智能问题。但是目前,业界认为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车辆管理系统,归属到模式识别范畴。那么相信过不了多久,业界也同样会认为“AlphaGo”和“AlphaZero”也不是人工智能范畴,也是暴力计算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工智能的定义以及智能的定义都是取决于人。人工智能的研究,本质上是试图探索智能的本质,并构建一个能够按照类似人的智能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

按照这样的逻辑,随着人对智能的认知不断提升,无法被AI实现的任务会称作是“智能”,一旦能够用计算实现,计算就不再是智能,充其量也只是自动化任务。人不断修改智能的定义,不仅仅是在不断挑战和突破的过程,更是人类满足自己作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内心需求。

人是不可能承认人的智能会被超越,那些机器没有实现的智能才是人工智能,这也就是“智能及计算”逻辑的“破绽”

因此,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

未来人工智能需要面临的问题

未来人工智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人工智能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该担心人工智能代替工作,还是应该担心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成熟?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代替高昂的人力成本。于是,人们开始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无用”之人。

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代替数据分析师、快递员等,但是目前,还有很多职业是不能被人工智能系统给完全代替,比如医生、老师对病人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未来应该是人工智能与人共存的局面。

而且,旧的职业被代替的过程也会因为新的经济增长而创造出更多的新职业,如最近阿里巴巴提出的数据标注师职业认证。相反,因一些人工智能算法不成熟导致的事故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算法已经造成了好几起“杀人”事件,其原因就是在于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还不够成熟。

人工智能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致使很多人工智能识别图片时准确度不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泛化能力弱,致使很多人工智能算法只能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整个人工智能算法的模型架构和参数都需要重新训练和调整。

因此,我们应该更努力去面对因人工智能发展不够成熟而造成的问题,而不应该过多去担心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

(二)模拟人的人工智能,如何模拟其他动植物的智能?

我们都知道植物、微生物都是没有“大脑”结构,但是因为其特有的嗅觉、味觉以及感觉,彼此之间是可以沟通,因此这同样也是智能的。

目前,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都是模拟人的神经网络,那么该如何去模拟其他动植物的智能?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有很多研究机构开始利用动植物的生活特性来研究仿生机器人,例如今年三月份,中国李曙光发表的仿生物细胞群体机器人荣登Nature封面,成为仿生机器人的典范。通过仔细观察动植物的行为习惯,总结动植物的运动反应规律,才能去模拟动植物的智能。

仿生物细胞群体机器人荣登Nature封面

那么,为什么需要去模仿这些动植物的智能?原因很简单,大自然能够提供我们很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启发。大自然发展到现在,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自洽的生态智能,其智能化程度远在人类智能之上。

毕竟面对大自然的灾难,人类显得太渺小。相反,却有很多智能生物能够有效应对大自然的灾难,这也是我们学习大自然、模拟动植物智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现自然,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智慧,其实也是提升人类智能的有效途径。

(三)“黑箱子”的人工智能,是否应该监管算法?

数字时代,算法是人为设定的运行规则,而且算法的执行又是非常刚性。但是对于设计者之外的人来说,算法又是一个“黑箱子”。对于人工智能,算法甚至对于设计者来说,也是一个“黑箱子”。

那么,我们应不应该去监管着漫天飞的人工智能算法?又该如何去监管?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对算法不加监管,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恐怖,特别是掌握算法的人能够操控我们生活。

“速度与激情8”的僵尸汽车

“速度与激情8”中的恐怖分子正是利用算法控制了大量的自动驾驶汽车,构成大型杀伤武器“僵尸汽车”。未来的自动驾驶,难免不会被黑客攻击,这必然会给科技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如何监管算法?首先需要从教育引导入手,需要大力鼓励和奖励一些从事算法安全工作的人员,形成“黑白抗衡”之局面。毕竟这个世界上的黑暗一直都存在。其次是需要督促开源平台加大对开源算法的监管与控制,不可放任开源算法的自由。之前上传至Github的AI换脸技术,如今也销声匿迹,这也印证了开源不是绝对的自由

最后,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科技从善”的科研氛围,从而有效遏制“黑盖白”的可怕局面。

结论

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过去我们对数据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政府管理、商业模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但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并没有对我们的世界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还很“年轻”。

那么,未来,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

本文从“智能即计算”的基本假设入手,明确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形成的智能。但是随着人们对智能的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一些曾经被认为智能的技术,如今早已经沦入自动化强度更高、暴力计算的范畴,相反,机器不能实现的才是人工智能。

加之,对于智能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自己的智能也是提高自己智能的过程。而且人对智能的定义也会随着人的认知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满足人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欲望。

因此,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

最后,本文从“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角度入手,阐释了人们应该更加关注人工智能不成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过多去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并且大自然的智慧远超于人类,因此研究模拟其他动植物的智能同样重要。

算法本无罪,开源也不能绝对自由,需要加大算法的监管,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能够健康正常运行。

你们怎么看待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的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板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3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