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华为在国内取得胜利后,制定由近及远,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华为在国内取得胜利后,制定由近及远,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打败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后,华为继续前行,经过长期“磨剑”,终于扬帆出海。

1

第一站香港

香港是世界电信公司最聚集的地区之一,世界许多知名的电信运营商都集中在那里。

当时,香港电信在香港电信行业一家独大,和记公司作为香港的第二大运营商开始与之争夺地盘。正值香港回归之际,李嘉诚也比较倾向于和内地企业做生意,但就是对内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不太放心。

1996年,华为与李嘉诚的和记公司开展交换机业务,至此华为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结果真的让李嘉诚说中了,华为出师未捷,身先受阻。

香港大都用惯了西门子的产品,对国产交换机信心不足。香港电信管理局要对各个运营商进行检查,和记公司如果通不过,就无法取得电信业务经营权。

国内国际市场差别很大,而且制式不统一,用户使用习惯、网络间各交换机的信令配合千差万别,这无疑更增加了难度。

华为硬件部总监的周更生讲,第一次去香港,本来是八点半集合出关,但到八点四十五人才到齐。调试设备时,一名员工发现一处错误,却没有及时通知调试组人员,致使大家都犯同样的错误,明明知道病毒危害严重,但发现病毒后不去处理而是继续调试。随后,又接二连三发生意外,交换机频频出问题。交换机接通不稳定,时间紧迫,若与和记公司对接出现问题,经营许可证就别想拿了。

为了加快进度,华为的工作人员就买来睡袋在机房打地铺,大伙轮番调试。同时,内地的工作人员也给予积极支持。每到周末,深圳总部的设计人员都自动放弃休息,协助调试。

那一段时间,每当凌晨两三点钟,项目组组长的手机就特别繁忙,不停地传递调试信息。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感动了和记公司的人员,伸来援助之手,提出各种建议。“人心齐,泰山移”,问题终于解决了。顺利通过了验收,拿到了电信业务经营权,华为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2008年12月10日,华为为电讯盈科(PCCW)建设的香港地区首个CDMA2000 1X/1xEV-DO Rev. A网络已成功开通。

作为香港领先的通信服务商,电讯盈科利用该网络,主要为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游客提供CDMA网络漫游服务。全球CDMA用户到达香港后,手机将自动切换到电讯盈科的CDMA网络上。在香港,华为与电讯盈科已经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华为此次为电讯盈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以华为第四代绿色多模CDMA基站为核心,兼具“多制式融合、高集成度、全IP、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

2

第二站俄罗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俄罗斯地处北极圈附近,冬季寒冷漫长,冰天雪地。极地气候很单调,极昼和极夜各占一半。这一次,华为人彻底见识了北极极夜的“漫长”和“严寒”。

早在1994年,华为就瞄准了俄罗斯,那时华为在国内已小有名气,但与世界电信设备巨头相比还是小学生。当时俄罗斯经历了痛苦的“休克疗法”,经济动荡,一片萧条景象。

俄罗斯的市场很冷,有时候半年都见不到客户。1996年,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和几名高管一起去俄罗斯,希望能见到客户,以便推广产品。但是在那里待了两周,连客户的影子都找不到。当时一名负责软件业务的俄罗斯某大型企业负责人见徐直军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俄罗斯根本不会用任何新的交换机,所以不可能与华为合作。”

1996年6月,第八届莫斯科国际通信展开幕。任正非意识到这里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电信普及率很低,而市场需求却很大。尤其是普京政府执政之前,由于俄罗斯卢布贬值及证券、金融等行业的问题,众多早先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跨国公司都陆续退出,对该市场停止投入。

任正非亲自来到俄罗斯为华为做宣传,然而正好赶上中国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俄罗斯,当时负责展会的朱建萍说,那时莫斯科大街上几乎所有的商店门口都竖着一个牌子:“本店不出售中国货。”一听说是中国人,展台前的客户就扬长而去。

紧接着,1998年俄罗斯发生金融危机,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了。华为的俄罗斯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但是,依任正非的脾气,这样的结果他不能接受,于是,他的执拗劲上来了。1998年初,李杰还在负责华为的湖南市场,任正非突然一个命令把他调往俄罗斯开拓市场。离开中国的时候,他最大的一件行李是一箱书。当时他只有一个感觉:孤单。

刚到莫斯科时,他对员工说,我们要把俄罗斯的每一个地区都跑一遍,竞争对手吃饭、睡觉、滑雪、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我们都用来攻取阵地,一定能够闯出来。

几个月之后,李杰拿到了一个销售合同——这是几个电源模块的交易,合同金额38美金。“高兴中更多的是凄凉”,李杰对《环球企业家》回忆。随后是当时政局不稳引发的一场金融危机。“传来的消息中是有多少运营商即将倒闭,有某某对手退出了市场的争夺,有打官司的,有清理货物的,官员们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晃来晃去。”

在1998年的俄罗斯,李杰说,他们这些华为训练出来的狼却都变成了冬眠的北极熊。整个1998年,华为一无所获——除了告诉俄罗斯“华为还在”。1999年,仍是几乎一无所获。

任正非不信邪,宣布还要继续加大在俄罗斯的投入。在日内瓦的电信博览会上,他对李杰说:“如果有一天俄罗斯市场复苏了,而华为却被挡在了门外,你就从这楼上跳下去吧。”李杰只回答了一个字:“好。”为了这一个字,李杰开始了像蜜蜂一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产品推广,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华为在当地招聘的人才都送回深圳总部培训,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俄罗斯市场的中坚,一支职业的本地化营销队伍建立起来,培训后送往俄罗斯各个地区,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目前的营销网络,在不断的客户拜访中,认识了一批运营商的管理层,建立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最终形成华为的核心客户群。

鉴于俄罗斯政府的一系列特殊电信产业政策,比如要求一定程度的国产化,使得华为公司在1997年6月与俄罗斯贝托康采恩组建合资企业“贝托华为”,生产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及其他通讯设备。并于2001年4月获得俄罗斯邮电部认证的俄罗斯国产厂商地位。

目前贝托华为生产的交换机已在俄罗斯通信网上广泛开通运行。华为在俄罗斯不仅有市场销售人员、技术支援人员,还在莫斯科有研发机构,已成为俄罗斯电信市场上主要的电信交换设备供应商之一。

经过6年的努力和等待,2003年,华为在俄罗斯实现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额,承建了俄罗斯3797公里超长距离30G国家传输网,这是华为6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华为在独联体地区名声渐起。2002年俄罗斯成为华为国际市场最大的出口地区之一,在俄罗斯及周边国家,收入超过了3亿美元。

根据俄罗斯SPARK公布的数据显示,华为公司2018年在俄罗斯的销售营收从2017年的617亿卢布(约66.7亿人民币)增加到了1323亿卢布(约143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并且净利润增长了2.4倍,达到33.5亿卢布(约3.6亿人民币),而促使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智能移动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除此之外,还有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电设备等。

3

决战亚非拉

华为人发现:“当我们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它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从1996年开始,华为人就离别故土,告别亲人,纷纷奔赴海外,不论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不论是海啸过后的印度尼西亚,还是地震灾区的阿尔及利亚……都留下了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在许多国际大公司眼里,亚非拉只是世界上的“农村”,环境恶劣,局势动荡,犯不上丢了西瓜捡芝麻。华为迅速抓住这个机会,乘机捡起这些“剩下的果实”,开始进入“农村”。这些新兴市场电话普及率低,进入门槛低,容易打开局面。

但就是这些国家也不看好中国技术。因此,在初期华为走了许多弯路。那时,只要听说某国的电信运营商有项目招标,华为的销售人员就前去投标,但是胜少败多。

华为人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直到打破零的纪录。为此,华为人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冷漠。

华为人不畏艰难险阻,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开拓,由此赢得了这些“剩下的果实”,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始在“农村”生根发芽。

从1997年开始,华为进入非洲,为他们带去了质高价廉的产品。

在进军刚果(金)的时候,华为人的经历可谓惊心动魄。屋外枪响如鞭炮,一粒子弹射进来,弹孔在墙上,弹头掉到锅里,“当”的一声响。

这是2006年的刚果首都金沙萨。由于不接受总统选举落败的结果,副总统本巴的卫队与总统卡比拉的卫队发生了武装冲突。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华为员工所在的宿舍楼被交战双方包围了起来。办事处30多个工作人员来不及撤离,全部被困住了。他们无计可施,只能自祈多福,希望火炮不要打偏了。

事后,亲历该事件的员工还有点后怕,“如果他们稍动歪念进来洗劫,我们30多号人就都没命了。”那一晚,他们听见炮弹在宿舍楼前的一栋烂尾楼里爆炸,觉得时间既恐怖又漫长。

华为之前,刚果电信市场主要的设备供应商是阿尔卡特,其次是西门子。竞争者的先入并没有让市场饱和。以设备融资方式进入的阿尔卡特,用很高的薪水在国际上大量招募短期雇佣军,大量采用工程分包的形式,成本比华为高了许多。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太差,刚果很多村庄基本上不通公路,加之疟疾横行,对手们的员工通常都难以忍受,待不长久。

在当地负责人的华为前员工说,在非洲现场做物流时,手握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签单权的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超强的忍耐力,也充满了活力,这在国有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在整个非洲,竞争者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本可使电信网络迅速膨胀,但它们没有做到。市场空隙给了华为机会,1999年加速挺进海外的时候,华为的大量营业收入都来自这些最艰苦的地区。

一般认为华为与沃达丰大规模合作的开始,是2004年价值3400万美元的肯尼亚智能网改造与升级项目。实际上,在这之前还有过一个中途中止的项目,之所以中止,是因为沃达丰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

2006年,华为在毛里求斯承建了非洲第一个3G商用局;在尼日利亚承建了南非2005年建设的最长的国内传输网。华为在南非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短短10年,华为已覆盖了整个南非。

打开非洲市场之后,华为开始进入中东地区。进军非洲需要忍受艰苦的环境,而对中东的文化差异则需要一颗包容之心。

沙特这个石油资源充足、外汇储备雄厚的国家,有着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均终生免费。沙特男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不会把工作当作生命的全部,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没有中国员工一样高效。沙特也是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每天都要做祷告,祷告时间一到,他们会成群结队地去清真寺,直到祷告结束后才回来继续干活。

公司一直在大规模招聘当地员工,外籍雇员的增长比例与整个公司人员的增长比例保持了一致的步调。成为一线设备提供商后,华为在沙特的人才市场上有了不错的口碑,只要以市场价或略高于市场价就能招募到比较好的外籍雇员,其中有些还来自沙特最好的大学。

只对穆斯林开放的麦加圣城,每年伊斯兰教教历(回历)12月朝觐期间,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将近300万人会使用国际国内长途通话及短信服务,包括运用先进的3G视频通话技术。

巨大的数据传输量无论对硬件设备还是网络服务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因此这一通信保障项目的难度相当大。2005年前,朗讯、阿尔卡特、爱立信均承担过这一项目,但最后的结果都不是很圆满。

华为于2005年开始接手一部分任务,2006年基本上全部接手,2007年则继续承担。因为圣地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华为只能派出中国籍穆斯林员工会同本地员工进入麦加和麦地那的基站。在交换机设备供应、基站建设和网络服务等方面,华为占据了朝觐通信服务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的出色表现,使沙特电信对华为颇为满意。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1日报道,5月30日,华为与迪拜签署了一份超大规模的5G合同,合同金额接近500亿美元。

在亚太地区,华为也迅速成为该区域的主流供应商之一,在印度、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和尼泊尔等得到广泛应用。

华为在南美市场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04年2月,华为成功获得巴西最大的数据和长途运营商Embratel的下一代网络项目,一举签订了超过700万美元的合同。2005年6月,华为技术在阿根廷成功实现商业运营。2006年,华为在北非战绩辉煌,在西亚旗开得胜,在南美进展神速。

经过一番折腾,华为终于在“农村”找到了根据地,先占领“农村”,并以此为依托,对发达国家市场形成层层包围,为最后进入高端市场准备了条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2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