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信任成本与区块链

信任成本与区块链



人对其他人或某套机制的信任是一稀缺的资源,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不计成本的信任。


生活中常见的信任机制


  • 源自文化的倾向: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更容易对陌生人表达善意,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对于集体之外的陌生人缺乏认同,更容易产生提防心理。
  • 熟人之间更容易信任:这种信任也称作了解性信任,熟人的生活圈子彼此心知肚明,增加了双方的违约成本
  • 可信中间人能增加信任:电商平台会向商家收取保证金来向消费者提供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增加了商家的违约成本上的。当然所有的中间人都有失信的风险
  • 重复博弈能增加信任:即使是两个匿名的交易对手方,在完全匿名的环境下经过多次成功的交易,它们之间也会产生信任
  • 有强力机构的参与:称为威慑性信任,如法律的约束,比如当交易双方作为法人签订线下合同时,事实上强力机构扮演的也是一种可信中间人,国家就是终级的中间人。
  • 优秀的产品本身就是信任:优秀的产品自身就会传达出一种信任,人也是一种产品,是唯一一种生产后可能会变得更好的产品,也是唯一一个一生都在制作的产品。
  • 社会声誉背书:当交易的对手方身后获得了众多的社会声誉资源背书时,会更容易产生信任。
  • 同类的信誉:如点对点贷款或奶粉行业,当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增多,人们会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 规模从众心理:相对小的组织,人更愿意相信规模大的组织
  • 风险恐惧心理:在初次博弈时,用户通常会选择从统计学角度获得的看似与交易对手方无关的、陌生的评价,越是非多数派的评价,单个评价对用户的影响越大
  • 关联性信任:在一些场景中,交易双方互相掌握对方的命脉,或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利益上的强关联性能增加信任。


极致的中心化但分布式的信任模型


  • 依托基于身份证的数字身份体系
  • 通过公民对各类内容的消费,如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或微信文章的浏览习惯
  • 通过对即时通信软件中聊天内容的筛查
  • 通过微信、支付宝、携程、电商等超级应用以及各类小应用后台数据审查形成的公民金融与生活状态的大数据画像
  • 通过电话、户外摄像头对语言、行为和轨迹数据的采集

通过以上几种和其他未知的方式,国家完全可以对每个人、公司的行为进行分析统计,并将这种统计结果输出为人或组织的可信评分给其子组织无偿使用,或向授权的社会组织有偿调用,这既是一种可以预料的数据治理集方式,也是一种中心化但分布式的信任采集和分发方式。这种信用所能覆盖的领域是极为庞大、全面、准确的,且能兼顾实时性。最近国家对违法采集用户数据行为进行的一系列严厉打击事件,就是由一种国家数据垄断的意愿在推动。


区块链无需信任解决方案的原理


区块链出现之后,我认为:区块链最大的成功在于它降低了信任成本,而实现的方式就是:无需信任。

以区块链运用到互联网金融-如点对点抵押贷款为例,假如一个用户已经完成对自己实体资产的上链和数字化,那么就可以将基于自己的实体资产发行的,同持化的ERC20代币,或者非同质化的Erc721代币交易给点对点贷款管理合约,合约将向注册在在案的出金公司发布一个出金任务,注册的出金公司可以以抢单或其他的方式获得这个订单,并向申请者发放贷款。

这个过程相对于传统的点对点抵押贷款有以下的优点:

  • 资产数字化之后可以分散抵押,或部分抵押
  • 不会出现一种抵押获得重复贷款,因为区块链上的资产是原子化的
  • 实时-全流程通过合约实现,无需繁琐的手续,可以实现实时入款
  • 可链上匿名-资产的信息只隐私保存在一个资产上链DAO组织中,这个资产可以以零知识证明等方式开放验证或实地验证。

至少目前看来,这种无需建立信任的解决方案很好、很理想,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之前通过归纳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信任形成机制有了简要的概括,但究其本质,人类是否愿意选择相信一个人、组织或产品通常取决于:

  • 选择时是否理性,这取决于选择的重要性、急迫性、外界压力的方向等。
  • 是否有充足的信息和能力帮助作出基于收益-风险概率模型的决策

区块链通过开放透明的记账方式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不理性的决策出现的概率,并利用合约替代了人作为决策者从而使信任成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区块链上的信任成本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成本:区块链提供一种可信的协作空间,这个空间维持存在的成本在于硬件、电力、存储空间、社区理想等一系列维持这个公有链正常运转的资源,下面将按照协议分层的方式解析公有链信任的成本分布。

底层资源-网络带宽、计算芯片、电力资源、配套硬件、存储资源、地理资源、组织资源、资本资源。比如维持BTC 和 ETH 1.0等基于POW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网络就需要大量的硬件、算力等资源投入才能参与参与出块并获得出块奖励,在这种激励下其网络才能不断延伸。而POS类机制在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上变得少了很多,但极大增加了直接的现实世界社会和资本资源向区块链世界的引入。POC类共识将极大的电力和算力资源消耗变为了少量的的电力消耗和不易损坏的硬盘资源占用。以IPFS协议下的Filecoin为代表的POStorage共识可能让所有的消耗真正有意义的共识。

应用资源-事实上双边网络效应在区块链领域仍然存在,目前很多区块链的综合性能其实已经超过ETH了,但用户仍然很少,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无论是社区、还是区块链应用比如Defi应用,都需要一定的用户规模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而ETH作为第一个支持智能合约的公有链,其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都已经在发挥作用。

智慧资源-开发者、算力提供者、经济激励和社区治理机制研究者等,建立在账本之上的应用甚至底层的技术迭代都需要新的智慧资源来优化和完善。


早些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如下摘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金融科技将会重塑某些金融服务领域,如电子支付、清算、结算等,这些领域几乎无需人工判断、不涉及顾客决策的业务,金融科技将提供更大的透明度。”罗伯特·莫顿认为,金融科技将重塑部分金融服务领域。不过,他同时指出金融科技无法对那些具备“内在不透明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造成很大影响,比如医疗服务、金融咨询、方案解决等服务都是基于信任而产生价值的,金融科技并不能取代信任。

我想说的是:区块链是有可能解决这种内在不透明性的。甚至巴萨在一定时间内的点球谁是第一主罚都可即使当梅西站在点球和任意球罚球点时,队友、教练和球迷对他的信任都可以被投票量化,尽管这可能会让足球失去它的流畅性和不确定性的魅力。

之后有时间会写一篇标题可能为《区块链在解决信任问题时,不止有自身的成本,还将包括其导致的线下数据和信任采集成本》的文章,解释 预言机-Oracle的成本结构。

参考

一个报告:https://www.mongoose-report.com/mongoose/title_detail?title_id=417

知乎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38885

一个报道:https://new.qq.com/omn/20180116/20180116B0GQ8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21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