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台词太真实引发恐慌?《小欢喜》发起了一项灵魂拷问

台词太真实引发恐慌?《小欢喜》发起了一项灵魂拷问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

“你没错,我错了,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该你操心的你不操心,不该你操心的你瞎操心。”

“我们做的这些是为什么?我们不是为我们自己,我们就是为了你!”

“你是我祖宗,我每天起来给你烧柱香供起来。”

这些熟悉的台词,几乎每个人都曾听到父母在自己的耳畔念叨。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黄磊&海清、陶虹&沙溢、咏梅&王砚辉呈现了三对不同背景、不同观念、不同亲子关系,却最具代表性的父母:

家里家外一手抓的女强人式的母亲,加上老好人父亲,“严母慈父”的搭档是时下不少家庭的标配。

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的单亲妈妈,对孩子有着无所不在的控制欲,更有着难解难分的依赖。

令人羡慕的“官二代”,其实只是一个可怜的留守儿童,空降而来的父母,如何面对叛逆而疏离的孩子?

不同家庭中不同代际关系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幕幕中国式家庭的成功与渺小、失败与伟大。

剧情一开始,因为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而产生的焦虑扑面而来,影像与观众的回忆迅速重叠, “学渣”方一凡接连闯祸,让海清饰演的童文洁迅速进入“咆哮模式”,接下来所有的话,全部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有没有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一定都上过同一个“训娃培训班”?

更有趣的是,当董文洁在接通方圆的电话后,一句“你儿子,让他跟你说”,让不少电视机前的家长和孩子会心一笑——这不就是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吗?

表现好的时候是“我”孩子,表现差的时候就是“你”孩子。

而接下来的这场对谈,也向所有的观众发起了一项“灵魂拷问”——高考,是不是人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妈妈童文洁代表正方发表观点: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就指望高考鲤鱼跃龙门了。

而儿子方一凡作为反方,有着自己的见解:我的人生才刚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最终,两人的对话,因为妈妈的一句“我们都是为了你”,无疾而终……

过于真实的剧情,引发不少快要经历高考甚至刚刚度过这场“劫难”的年轻网友的恐慌:“这简直就是我妈本妈!”;“千万不能让我妈看到这场戏!”

高考对于人生而言,有多重要?作为过来人,不少网友也参与L 这场辩论:

除了这几段教科书般的对话,剧中父母与孩子所呈现的亲子关系,也值得所有人思考。

比如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宋倩对于女儿英子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每天熬好的营养汤、避免噪音打扰的隔音墙甚至让人细思极恐的“监控玻璃”,这些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倾注在孩子身上全身心的付出,有时反而成为孩子的负累,让双方的关系剑拔弩张。

母女关系的第一次爆发,是宋倩在誓师大会上,自作主张在许愿的气球写上了“清华北大取其一”,完全无视了女儿的航天梦,甚至还逼着女儿写“考到700分”。

爆炸的气球正预示着两人的关系——剑拔弩张,一点就着。

而更大的爆发,源于一场电影。宋倩觉得女儿英子辛苦了,“好心”带她去看电影,不曾想英子已经看过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英子假装没看过,兴高采烈地和妈妈去了电影院。但一次意外的“剧透”,让妈妈发现了事实,于是双方都爆了:一面是妈妈觉得女儿为什么要骗自己,看两场电影浪费了宝贵的时光;一面是女儿的委屈,陪妈妈再看一遍是她爱妈妈的方式。

“我爱你,不必人懂”,这是不少中国式家庭中常见的问题。

而像宋倩这样,把人生的所有希望和赌注,都压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前进的家长,也绝非少数。

如果说前两组家庭中,站在前线与孩子交锋的都是妈妈,那么第三组家庭中,问题更严重的可能就是王砚辉饰演的爸爸季胜利。

有一个身为区长的风光父亲,和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儿子季杨杨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少人羡慕的对象,但从小就鲜少得到父母陪伴的他,其实一直在心中有怨气。

而王砚辉饰演的父亲,尽管在外一呼百应,但回到家中对自己的亲儿子,却无从下手。完全不受管束的儿子,叛逆中甚至有疏离和冷淡。从小便缺席孩子的成长,又在某一天“空降”在孩子的生活中,这对熟悉又陌生的亲人该如何相处?

三个家庭犹如三座战场,剧中的每对父母、每个家庭都是现实的写照与缩影。

就像黄磊所言,之所以在《小欢喜》中延续前作《小别离》中主角方圆和董文洁的名字,正是因为,“方圆也好、董文洁也好,就是个名字而已,在家里,我们就只有家长这一个身份。我们就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爸爸妈妈。”

而相较于《小别离》中,父母面对子女的成长和别离,《小欢喜》更多探讨的是父母直面自己的长大。“我们首先得是我们自己,然后再是父母。”在黄磊看来,父母对儿女的影响和教育,不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影响这个社会,和父母自己生活的当下。

也正因此,《小欢喜》反应的不仅仅是该如何应对高考这一难关,更多的是折射出当今各家庭中父母子女的相处现状。

剧中,真正的灵魂拷问也并非“高考能否改变命运”,而是——

“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

愿每个家庭都在这片战场中,收获和解与欢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6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