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剧情相似,口碑两极,《狙击电话亭》完胜《死亡倒计时》

剧情相似,口碑两极,《狙击电话亭》完胜《死亡倒计时》

对于喜欢看电影,且阅片量很大的观众来说,总能碰上几部创意撞型,剧情相似的。

比如宅男舞会历险记《太坏了》和女学霸的派对之旅《高材生》。再比如《魔窟》和同样为幽闭恐惧的《黑暗侵袭》。

黑暗侵袭(左)魔窟(右)

新瓶装旧酒的翻拍,比如1956年的《天外魔花》、1978年的《人体异形》、1993年的《异形基地》、2007年的《致命拜访》。

这四部电影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加上年份相差较远,不容易发现彼此的关联。

《天外魔花》

《致命拜访》

如果剧情雷同,还是同年上映,这就很尴尬了。比如说《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和《死亡倒计时》(Liberty Stands Still)。

然而只有科林.法瑞尔主演的《狙击电话亭》成功出圈,知道《死亡倒计时》的观众并不多。究其原因,大概分为3种情况:

没听过,没看过

听说过,对“抄袭”不感兴趣

好像看过,不记得/不喜欢

《死亡倒计时》

先说第一种情况:没听过,没看过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死亡倒计时》没有在院线上映,一个是口碑影响了后期推荐。

2002年的电影《死亡倒计时》第一次公映是在棕榈泉国际电影节上,由于收到的负评太多,制作方决定取消院线上映,直接发行DVD。

这一举动显然减少了曝光度,而且投资1100万美元的电影,DVD只卖了59.5万美元。严重亏本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了后续宣传的资金来源。

★★

电影爱好者大致分来两类,一类是主动型,除了院线大片,会自己找其他电影来看。一类是被动型,可以理解为“吃安利”的。

比如《水果硬糖》和《恐怖游轮》都是10年以上的老片,却不影响新观众入坑。《恐怖游轮》被不少人奉为惊悚片经典,这部无缘在美国上映,全球票房只有两百多万的电影,丝毫不影响它的强势出圈。

像《恐怖游轮》、《狙击电话亭》这样好看的电影,不缺少主动型观众的挖掘,被动型观众这“安利”吃得也高兴。

看看《死亡倒计时》和《狙击电话亭》在三大影评网站,豆瓣IMDB烂番茄的战绩。从分数和评论数量来看,《死亡倒计时》都是完败。

从锥形图上更直观地看到,《狙击电话亭》的评论量像三座大山一样,彻底“碾压”《死亡倒计时》的“平地”。

根据上图的数据,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种情况。

听说过,对“抄袭”作品没兴趣。

《狙击电话亭》2002年9月份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2003年4月份正式在院线上映。时间比《死亡倒计时》至少晚了4个月。但《死亡倒计时》抄袭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是名气不够,先入为主造成的。

《狙击电话亭》讲的是一个深陷“成功人设”无法自拔的“中间商”斯图。他对妻子和情人说谎,剥削仰慕他的小跟班,事业上也是靠贩卖假消息赚钱。

这样一个谎话说多了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很优秀的男人,被“困”在了一个电话亭。81分钟的电影,三分之二以上的剧情都在电话亭完成,可以说科林.法瑞尔撑住了场面。

在路人不断出场、警方出动、大众的注目下。斯图在隐藏狙击手的胁迫下,说出自己多年来的肮脏秘密。然而背后的神秘人出于何种目的却始终是个迷。

《死亡倒计时》被困住的地方是一个热狗小吃餐车,主角换成了女性Liberty。电影中Liberty是个军火制造商,狙击手Joe的女儿在一次校园枪击案中遇难。Joe想要一份机密的名单,既是为女报仇,也为伸张正义。

两部电影都是在探讨人性,主角都是在生活中劣迹斑斑。尤其是狙击手对决“坏人”的单一场景,让《狙击电话亭》和《死亡倒计时》在设定上十分雷同。

从时间上来看,《死亡倒计时》抄袭一说,是误会一场。但人们对“劣质的冒牌货”总是抵制的,不明真相的观众也懒得给《死亡倒计时》太多关注。

下面来说第三种情况:好像看过,不记得/不喜欢

好看的电影总是忍不住二刷、三刷,但对于不那么满意的电影恨不得快进看完,这就可能造成了看过却没记住的情况。

《死亡倒计时》的确在台词和节奏上比《狙击电话亭》差很多,铺垫太长,高潮平淡。科林.法瑞尔将无视、愤怒、无助、绝望到妥协的过程展现得很有层次,有渐入佳境的感觉。

《死亡倒计时》谈论了军火贩卖这样一个非常大的主题,在美国还曾遭到爱枪人士的抵制。

从电影女主的名字Liberty(自由)可以看出电影的野心,Liberty Stands Still既是电影中“不许动”的意思,也是自由停滞的隐喻。

但剧本本身薄弱,没有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无法赢得主流媒体的青睐,更得不到普通观众的共鸣。

相对《狙击电话亭》的婚姻、职场等日常相关话题和对人性的探讨,显得更容易接受。总结来说,大主题需要大胸怀,无深度不喜爱。小人物做切入点,更讨巧。

从豆瓣、IMDB、烂番茄的评分也可以看出观众更喜欢《狙击电话亭》。数据足以佐证这一说法。看看折线图中“红线”(死亡倒计时)跳水式口碑。

对比两部电影的主角,科林.法瑞尔虽然一直不温不火,但不影响他的好莱坞地位。

2002年的另外两部作品,与布鲁斯.威利斯合作的《哈特的战争》、与汤姆.克鲁斯合作的《少数派报告》,豆瓣都在7.5分以上。

《少数派报告》

对于喜欢“顺藤摸瓜”的观众,也很容易通过其他作品找到科林.法瑞尔的这部《狙击电话亭》。

《死亡倒计时》的主演琳达.费奥伦迪诺在知名度和作品数量上不敌科林.法瑞尔。喜欢韦斯利.斯那普斯《刀锋战士》的观众,《死亡倒计时》也不合胃口。

《刀锋战士》

从发行、剧情、演员、观影习惯等方面来看,《狙击电话亭》比《死亡倒计时》更成功存在必然性。

另外,2010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痛击》是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对《狙击电话亭》的“翻拍”,属于赤裸裸的抄袭。

2013年上映的《洛克》讲述的也是一通电话改变命运的故事,跟《狙击电话亭》的框架很相似。

《洛克》曾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十佳独立电影、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最佳编剧等奖项。IMBD7.1分、烂番茄指数90%,豆瓣7.6分,希望《洛克》也能早日出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6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