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 > 一篇文章让你秒懂抗战影视剧中的武器(手枪篇)

一篇文章让你秒懂抗战影视剧中的武器(手枪篇)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13篇文章

这一次,我们讲一个很少人关注的,但是大家又都有所耳闻的话题,那就是——抗战影视剧中的武器。

说起这个话题,我们很多人其实都能够说出一些名词,比如什么“三八大盖”、“盒子炮”、“王八盒子”、“歪把子”之类的,这些都在我们从小到大所看过的大量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有着重要的戏份。可是这些名字到底指代的是什么武器?它们又为什么被起了这样的外号?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出来。那么在这里,我尽量用一周的时间,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武器讲明白些,这样下次再看到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有一些新的角度。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手枪篇、步枪篇、机枪篇。今天是第一篇,手枪篇。

01 双枪李向阳的得力拍档——“盒子炮”

要是说起在抗战影视剧中所出现的手枪,“盒子炮”必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盒子炮”这种手枪在影视剧中保持着极高的出镜率,简直可以说是哪里有共产党八路军,哪里就有“盒子炮”。在我们的印象里,“盒子炮”几乎已经成为了打鬼子的部队必须标配的一种武器了,凭借着在观众中的极高人气,“盒子炮”就必然成为了我们文章第一个要讲的武器。

在我们的印象中,“盒子炮”的典型用法,就是像《平原游击队》里双枪李向阳的用法一样,遇见敌人,直接从腰间摸出枪直接就是一梭子过去。然后飞身上马扬长而去,别提多潇洒了。

“盒子炮”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广为人知的别名,比如“二十响”、“快慢机”、“驳壳枪”等等,但是叫的最广泛的还是“盒子炮”。可是读者朋友不知道的是,这个简直可以称得上“抗战标配”的“盒子炮”,它其实并不是中国血统,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外”,它的根是在遥远的欧洲。

“盒子炮”的学名,叫做德国毛瑟M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后来引进中国后也有称为C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是1893年由德国枪械工匠费德勒兄弟3人所设计的,1894年由德国南部的奥本多夫市毛瑟兵工厂制成了样枪。后来在1897年初被命名为:毛瑟M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中都称呼这款枪为“盒子炮”)

德国毛瑟M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即“盒子炮”的最初版本

后来这款手枪又经过不断的魔改,到了毛瑟M1932式7.63mm半自动手枪(可以称为“终极盒子炮”)的时候,又增加了全自动/半自动调节拨杆,这也就是俗称的“快慢机”,可以进行半自动射击和连发射击,弹夹容量也增加到了20发。所以这一款,M1932式7.63mm半自动手枪也在中国被称为“快慢机”和“二十响”。所以说,不是所有“盒子炮”都是“快慢机”、“二十响”,只有特定型号才叫这个名字。

毛瑟M1932式7.63mm半自动手枪,即“快慢机”、“二十响”。注意这款枪的弹夹明显增加了。

说起来这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枪,在它的原产地却命运悲惨,无人问津。毛瑟一直希望能够用这款枪拿到国家军队的合约,但是事与愿违,作为欧美国家的制式武器,“盒子炮”还是有着一定的缺陷,首先这款枪长度太长,体积比较大,重量也比较重,携带起来有点不太方便,此外,毛瑟原版“盒子炮”造价也比其他手枪要昂贵一些,当时其他手枪也就不过几美元,可是“盒子炮”却价格定到了25美元一支,手枪装备部队怎么也得上万把,这价格差值可是不少啊。

可是,富裕的欧美国家买不起,“盒子炮”却在贫穷落后的中国打开了销路,焕发了第二春!据统计,仅仅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的这20年里,中国各路军阀就从德国毛瑟公司进口了40多万支各个型号的“盒子炮”。这就奇怪了,中国不是穷国吗?什么时候都能卖富裕国家都买不起的东西了?其实原因主要是武器禁运闹得。

一战后,各个列强都对中国实施了武器禁运,飞机大炮枪械等都在武器禁运的名单上,但是手枪属于防御性武器,因此并未列入名单,所以,国外大量的手枪开始涌入中国。在众多手枪中,“盒子炮”以突出的优势,吸引了中国各路军阀的目光。

与其他手枪不同的是,“盒子炮”属于半自动手枪,除了一般手枪的单发模式,“盒子炮”还有一个独有的连发模式,可以进行半自动射击和连发射击,自动模式可以达到120发/分钟,这对于急需短时间密集火力的中国军队可以说是宝贝了。此外,“盒子炮”还可以一枪两用,除了当普通手枪外,它还可以把装枪的盒子安装在手枪后部作为枪托,这样就可以当个冲锋枪用。实战证明,用“盒子炮”装枪托,带20响弹夹,近战威力可以说不逊于冲锋枪。在“淞沪会战”中,国军的“手枪队”就是用的“盒子炮”跟日军进行巷战,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热播的电视剧《雪豹》中,周卫国的特战队就有过这样的用法。

“盒子炮”虽然这么好用,但是也有他的缺陷,这个缺陷主要就是射击稳定性上。虽然“盒子炮”可以进行自动射击,但是在自动射击时,“盒子炮”的枪口容易发生上下的跳动,这导致在连发状态下,射击精度无法保证。

但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中国的八路军武工队等武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种独特的用法,巧妙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就是——把枪口旋转90°,由竖着射击改成横着射击。采用这种射击姿势在连发状态下,枪口的跳动反而成了优势,可以在射击时形成扇形的弹幕(弹幕这个词就从这来的),在近战中杀伤范围更大,以至于国外媒体都惊叹只有中国人发现了自动手枪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热播剧《亮剑》里,李云龙带着和尚,加上楚云飞和他的手下一共四个人八把“盒子炮”就干翻了平安县城一票日军伪军头目,就是这样横着打的典范。而且打出了“弹幕”。

《亮剑》里李云龙和楚云飞大闹平安县城聚仙楼

还有像《平原游击队》里的双枪李向阳,使两把“盒子炮”,其中一把把准星磨掉了,这是为了插在腰带里的时候,拔出来方便,准星不会卡在腰带里,如果有突发状况可以直接拔出来顺势来一梭子。近战火力无敌。

“盒子炮”进入我国以后,很多地方开始山寨这种手枪。其中国内山寨的比较多的单位有: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等,其中汉阳的产量最大,时间也最长。国外也有山寨的,像西班牙就出了个“皇家牌”盒子炮,这个盒子炮因为降低了射速,所以连发时射击稳定性有了一定提高,所以有时候反而比德国的原版还要更受欢迎一些。

“盒子炮”也与很多革命前辈结下了不解之缘,朱总司令在南昌起义的时候,使用的就是一支“盒子炮”,后来这支盒子炮被刻上了“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在革命战争年代,“盒子炮”更加受到我党高级指战员的喜爱。

“盒子炮”作为一款堪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经典武器,在我国经历了军阀混战、北伐军、红军、国民革命军、解放军、甚至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曾经有过,但是在建国后大部分“盒子炮”都退役作为民兵的枪支或者警用枪支了。这支名枪在中国历史上所留下的传奇轨迹,让人拍案称奇,难以忘怀。

02 哪里有鬼子,哪里就有“王八盒子”

我们抗日武装普遍使用的手枪是“盒子炮”,而日本鬼子所主要配备的手枪,就是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这款手枪的别名——“王八盒子”,那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可以说是哪里有日本鬼子,哪里就有“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俗称“王八盒子”

那这款手枪为什么会起了“王八盒子”这么一个拉风的名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当然是羞辱的意思,为了表达老百姓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和愤怒,所以就把“王八”这么有前途的名字安在日本鬼子的武器身上。其次是中国人往往把有枪套的枪叫做“盒子枪”,而这款手枪,日本人也是用一个皮质的或者木质枪套来容纳,自然是符合“盒子枪”的准入门槛了。第三也就是最主要的,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的枪套上有一个大鼓包,这主要是为了装备份的弹夹,有时还会装备用的撞针,看起来活脱一个大王八

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动手枪的枪套,有一个大鼓包

那么这个手枪为什么叫一个这么复杂的名字,这要从一位日本陆军中将说起,他的名字叫做南部麒次郎

这里我要插几句话,这位的名字简直就是个薛定谔的猫,在我所查询的部分资料里,他叫南部麒次郎,还有的一些资料里他叫南部麟次郎,也不知道这哥们到底是“麒麟”中的哪一个,不过不管哪一个都白瞎这么好的字了。因为百度百科中这位叫南部麒次郎,所以本文中暂以此为准,叫他南部麒次郎,简称南部。

不管这位到底叫个啥,他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个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人物,日本在二战中陆海军所使用的几乎所有轻重武器,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三八大盖”三八年式步枪,“歪把子”十一年式轻机枪,“鸡脖子”三年式重机枪以及这里所说的“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等等全部是出于此公之手,堪称是“日本轻重武器之父”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的设计者,南部麒次郎中将

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日本军工史上的传奇人物。南部麒次郎生于1869年,出身于炮术世家,后来干上武器设计也算是子承父业了。1904年,南部麒次郎凭借出色的能力,担任了东京炮兵工厂的步枪制造所所长。同时,南部开始对日俄战争中日军所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枪的一些缺陷开始改进,在1905年完成了俗称“三八大盖”的三十八年式步枪的定型。后来陆续完成三年式重机枪、十一年式轻机枪、十四年式手枪等等武器的设计工作。1918年升任日军少将,1922年升任日军中将,1923年任陆军科学研究所所长,1927年2月,南部脱离现役,成立了南部步枪制造所,开始作为武器生产商与日本政府合作。1949年5月以81岁高龄辞世。

说到这里就明白了,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的名字来源,这“南部”两个字肯定是指南部麒次郎了,这“十四年”是因为这款手枪定型于1925年,这一年是日本大正天皇十四年,所以叫南部十四年式。不过这个名字太拗口,在下文中我们还是用它的俗称“王八盒子”来指代。

“王八盒子”的特点主要是有这么几点:第一,“王八盒子”采用了空枪保险结构,可以避免发生“走火”的事故;第二,造型布局很有些人体工程学的理念,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夹角为120°,而且枪管比较细长,易于瞄准;第三,整体结构设计上,比过去的日本手枪简化了许多,这样拆卸保养比较方便。所以,在“王八盒子”刚一问世,就成为入侵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的最早装备的制式手枪了。

这“王八盒子”虽然这么好那么好,可是我们的抗日武装提起这枪来真是嗤之以鼻,没有多少人爱用这玩意。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曾经把秀芹一顿忽悠,想用这个枪换他原来给她的勃朗宁。那么,“王八盒子”为什么不招中国军民待见呢?其实原因还是在这枪本身的缺陷上。

《亮剑》中,李云龙在评价“王八盒子”

首先主要的毛病就是出在手枪的撞针上。“王八盒子”的上膛,是需要把枪管后方的螺纹环向后抽出才能完成上膛动作,在这个螺纹环上直接连着的有一根撞针,就是这根撞针,非常脆弱,动不动就断了。这也导致后来出厂的每只“王八盒子”都随枪附送一根备用撞针,便于在撞针损坏时及时更换

“王八盒子”上膛示意图

还有一点就是火力不足,虽然这款手枪口径8mm也还算不小了,但是弹药里装填的火药量比较少,仅仅0.32g,这样的药量基本上打穿门板都费劲,更有甚者,有的日本兵调侃说这个枪连自杀都费劲。最后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经常卡壳,故障率太高。

为什么这款枪会有这么多毛病?原因主要是研制过程中大量借鉴其他国家的手枪的设计,这款手枪基本上就是一个“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产物。它握把角度像德国的卢格手枪,自动机构方式像德国的毛瑟C96手枪(也就是上面说过的“盒子炮”),空枪保险结构像比利时的勃朗宁。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武器结构被拼凑在这一款手枪上,基本上就告别“可靠性”了。在我所知之中,唯有印度的“国产”航母在东拼西凑这一点上可以与“王八盒子”匹敌。这样的产品,故障率高是很正常的了。

作为日本军队的制式装备,“王八盒子”见证着日寇侵占东北乃至全面侵华的全部过程,它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是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的证明。如今再谈起“王八盒子”,除了刻骨铭心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还有对革命先烈的无尽缅怀之情。

那么,除了本文中所说的“盒子炮”和“王八盒子”这两款手枪外,抗战中还有哪些装备也为人所耳熟能详呢?敬请期待下次更新——《一篇文章让你秒懂抗战影视剧中的武器(步枪篇)》。

——————————————————————————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评论,也可以转发朋友圈,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6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