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机构到护工,一切都在标准之外,如何理解这身处社会的标准?

从机构到护工,一切都在标准之外,如何理解这身处社会的标准?

一部优秀的作品,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能像太阳一样,给我们温暖,并笃定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像2011年的《触不可及》,可谓是法国电影中的杰作。

豆瓣评分9.2,好于99%的喜剧片,赛过98%的剧情片,深受大众欢迎。

这部电影的两个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一直是很好的搭档,他们每次合作出品的新作,在欧洲上映都是叫好又叫座。

去年,他们又合作了一部新的电影,名为《标准之外》,获得法国第45届凯撒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8项提名。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喜剧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故事围绕布鲁诺和马利克展开,他们二十多年来,不断协助医院、福利院和家庭,帮助处理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用耐心和包容心与他们建立了真挚难忘的友情,让他们走出了困境。

影片拍得一点都不煽情,更多的是温情且法式的喜剧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部豆瓣评分8.3的影片,把故事主轴放在自闭症孩童身上,通过叙事方式来深入生活比较少见,把很少有人会去注意的这些社会的边缘角落展现了出来,所以上映后收获了众多好评,温情且有正向意义,真心值得一看。

下面我们就从主人公布鲁诺的角度,来看看他理想中的标准是什么,另外,他也不是圣人,那么,支撑他这么做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最后看看电影想要展现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又在哪里。

01 从机构到护工,一切都在标准之外,他的标准是什么?

布鲁诺创办的机构,严格来说,是个寓所,20多年来,他一直照顾着那些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

在这些孩子中,有经常把父母打得遍体鳞伤的;有常用头撞硬物的;更有把医护人员咬得鲜血淋漓的……

他们每个人都需要花精力与体力与之陪伴,当地的福利院、医院等官方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照看这些人,因此,他们中很多人都被拒收,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接收的,只能给他们打镇静剂,才能保证他们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与布鲁诺相比,马利克的机构规模稍微大点,二十多年来,两人都做着同一件事情:领着一群社工,照顾着约五六十个有自闭症的孩子。


可他们创办的机构,因为场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不达标,属于标准之外的机构,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甚至连救治环境也不完善,因为这些问题,他们被调查员介入调查,机构面临关停的结局

不仅机构属于标准之外,那些青年社工,也属于标准之外,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人家的孩子,学历不高,不少人可能上一秒还是个小混混,下一秒却成了社工青年,所以,如何让这些社工有一定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实现其人生价值,鼓励他们进修拿到文凭,便成了布鲁诺和马利克考虑的重点。



电影以调查为引展开,并没有把单独的视角放在布鲁诺身上,而是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及护工这些不同的人的不同立场,把这一故事缓缓地展现了出来。

虽然机构、患者和护工都没有标准,但布鲁诺将每一位患者都视作家人,即便面临被查和资金危机,也没有选择放弃;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标准,但他并没有歧视护工的身份,哪怕其曾经是个混混,学历不高,他还是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因为在布鲁诺的世界中,他的所有标准,只是对人性真善的笃行。

正规自闭机构不是拒收这些孩子,就是给他们大剂量的药便于控制他们,只有布鲁诺说:

“我来想想办法”。

这句口头禅,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那些标准之外的孩子们。

布鲁诺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了这些问题孩子身上,以至于自己年纪一大把了,还没经历过一次恋爱的滋味。

每当有朋友给他介绍相亲对象时,他总是不得不提前离开,有时,甚至连跟对方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他实在是太忙了,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情,哪怕手机切换到飞行模式,也会有人直接杀到他面前,告诉他有事急需处理,而且非他不可。

即便人生如此琐碎,充满惊喜和意外,但在布鲁诺心里,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比自己的事重要得多,虽然他们给布鲁诺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偶然得之的温情瞬间,会让布鲁诺感动半天。

因为他要为这些自闭症孩子创造一个有的选的未来,一个标准之外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可期许的,也是可以选择的。



02 他不是圣人,支撑他做下去的,是爱和信念

有人曾说布鲁诺有点傻,为了帮这些有困难的人,连自己的幸福也不要了。

但布鲁诺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内心很充实,不过自己着实也很无奈,因为这份工作,时常要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

这种不理解大多来自于患者的父母。

影片中有一名非籍患者,到了机构后,经过一段时间,非常有进步,不仅吃得好,也慢慢开始明白别人的话,但患者的母亲坚持要将他带走。

原因却荒诞至极,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病,只是被诅咒了,要带他回非洲驱邪。不管布鲁诺怎么说,都改变不了患者母亲的主意,幸亏有其他家人的劝说,才让患者留了下来。



像这样的事情,布鲁诺不知遭遇了多少回,为了照顾自闭症患者,他已经竭尽了全力。

像约瑟夫,布鲁诺的第一位病人,布鲁诺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他。

不仅训练他独自坐地铁,还成功为他获取了一份工作,但约瑟夫并不知道,这份工作,可是布鲁诺历经万难而找到的,你无法想象约瑟夫是如何一点点进步的,但对布鲁诺来说,这每一步都很艰难。

法院、医院,儿童权利协会,每天都在给他打电话,问他能否再接收其他孩子,而此时的他,已经日夜照顾了四十个孩子。

机构无许可证、经营条件欠佳、屋内设施不全,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布鲁诺的硬伤,让疲惫的布鲁诺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和机构的未来。

就在他的机构被调查时,有关自闭症的事才逐渐被人知晓。



照顾自闭症患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孩子不善于与人沟通,情绪变化太大,他们会使用暴力,甚至是自残的方式。

像有个叫约瑟夫的人,他的习惯是,对于他喜欢的人,他会把头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布鲁诺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份试用工作,他却因多次把头放在一个女人肩膀上,结果被单位辞退了。

约瑟夫喜欢看节目,布鲁诺便陪着他,一起看那些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节目。

约瑟夫的母亲请布鲁诺吃她做的蛋糕,向他表示感谢,布鲁诺谢绝了,因为那天他实在太累了,转身便要离开,可她却坚持让布鲁诺打包带走。

布鲁诺谢绝后,约瑟夫的母亲哭了。

布鲁诺开始安慰她,说一定会把约瑟夫照顾好。约瑟夫母亲此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说,”如果我死了,约瑟夫该怎么办?一旦他被关了起来,我真想和他一起去死!”

布鲁诺在安抚了她后,最终吃了她做的蛋糕。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何约瑟夫的母亲总让布鲁诺吃她的蛋糕,细想之下,才了解,这其实就是人的情绪,在崩溃和绝望时的情绪反射,因为她担心布鲁诺会放弃约瑟夫,他一放弃,自己所有的希望也就不存在了。



世间有太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很多都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正如约瑟夫的母亲对调查员说过的话,“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我们漠不关心的人,一类是少数关心我们的人。”

这世上真正能关心像他们这种家庭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布鲁诺和他的朋友们,很显然就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仅拯救了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家庭,还有那些误入歧途,可能会自暴自弃的社工。

那个照顾瓦伦丁的黑人社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在第一次接触瓦伦丁时,就被对方撞破了鼻子。几次都无法坚持想放弃,是布鲁诺和马利克给他关心和帮助后,让他坚持了下来,同时帮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事情搞砸了,最简单的莫过于甩手不干,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真正的智慧,应该是抓住生活的考验,去勇于挑战自我。

在多方鼓励之下,最终,黑人打破了自己内心的障碍,和瓦伦丁成了朋友,影片中有好几处镜头是黑人和瓦伦丁共处时,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运用的效果特别好。

阳光总是能带给人希望,正如布鲁诺他们所做的事,给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以希望一样。

布鲁诺他们不是圣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只是不忍心,也不愿意看到这些孩子们没人愿意管,可总得有人管啊,那么,这支撑他们继续做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爱和信念的支撑,他们不遵循死的规范,只遵从自己的内心、信仰,凭一腔热血和爱心,缝补着这一缺口。



03 电影展现的意义:对他人无私的爱,值得最好的保护和礼赞

作为2019年第72届夏纳影展的闭幕片,整部电影充斥着高光的时刻,几乎找不到刻意为之的煽情,却透过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切入,还原了一个充满无私的爱的布鲁诺。

其实,真正能治愈自闭症患者的,并不是什么药物,是布鲁诺那无私的爱,这种爱让原本处于封闭自我的孩子,更愿意去打开自己的心扉,感受这个世界最为美好的善意,点滴真实所凝聚成的真善。

比如,电影中有一幕,当社工迪伦照顾瓦伦丁受伤后,布鲁诺安慰他:

“这些孩子,他们之前封闭或独立太久,人情世故不是很明白,我们让他跟大家住,他肯定会感到很迷茫、沮丧,于是用焦虑和暴力来作为表达或宣泄的出口,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终究还是会学着去尝试理解他人。”

这其实是电影想借此让我们思考的地方,如何对待这些有自闭症的孩子?如何让这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快速融入这个社会?

除了接纳,还有包容。



片中无论是借由协会让志愿者与自闭症孩子共同相处来让他们与社会接轨,还是迪伦与女医生之间的情愫,都呈现出了自闭孩童的独特之处,这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过于狭隘,要多角度地去看问题。

1) 对弱势的关心

《标准之外》在法国上映后,被调查出了现实层面的问题,但因为没法保证所有机构都像布鲁诺那样善待自闭症的孩童,所以需要有明确的审查机制,但是,在很多单位都缺资金、也没资源,把自闭症孩童视为麻烦,且相互推诿的情况下,这些乐于助人的机构,其善心和热情又能够维持多久?

这让人难过却又很无奈,一时间还很难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这也许是电影希望唤起我们重视的原因。

2) 认同那些标准之外的人

《标准之外》中有两位调查布鲁诺机构的稽查员,他们在影片中充当了“反派”的角色,当然,影片并不是想把他们妖魔化,不过是想告诉我们,照顾这些自闭症孩子的体制不够”灵活”,

很多立意良善的协会组织或个人,不被人了解或理解,这正如布鲁诺、马利克及热心帮助那些自闭症孩子的自愿者们。

如果这个社会多点包容、理解,即便未来如布鲁诺或马利克这样的协会消失了,这个社会,还是会有热心和善心的人存在,会有更多“自闭”的孩子得到帮助。

《标准之外》之所以能入围法国电影的凯撒奖,主要是它没有煽情的结尾,片中绝大部分是人物的一些日常描写,比如,自闭症孩童与其父母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留给了我们更多探讨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平凡而朴实的描述方式,让我们能感受到这不同寻常的世界,从社会对自闭症患者不认可,到现实中一群人为了消除这种偏见和错误的印象而努力,人与人之间真心的关怀和陪伴及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和尝试的重要性都告诉我们,对待自己或他人,都不应该害怕失败,不要因一点挫折而选择放弃,生活再难,还是有解决办法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