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黄渤、姚晨+宁财神的神仙阵容,‘恶搞’众多名作却遭遇惨败

黄渤、姚晨+宁财神的神仙阵容,‘恶搞’众多名作却遭遇惨败

在漫长的影视剧长河中,因为一些导演超前的创作意识,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

上映时被认为是烂片的作品,经过时光的洗礼,最终却得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例如险些让星爷赔到倾家荡产的《大话西游》,当年被称作开启国产“大烂片”时代的《无极》,后来都被观众重新认可。



可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可以被挖掘的价值,比如今天要讲的这部片子——《大电影之数百亿》。

尽管集合了黄渤、姚晨、宋佳和曾志伟等实力演员主演,又找来宁财神为影片编剧,可十多年过去,这部片子依旧是一部糟糕的喜剧片。



选黄渤和姚晨,竟然是为了流量和省钱

这套表面上看起来还算良心的阵容,如果了解一下当时拍摄的具体情况,真相就立刻清晰了。

2006年6月30日,《疯狂的石头》火遍全国,饰演黑皮的黄渤一举从龙套A升级为喜剧新贵。

而在此之前他的上一部作品,还是其银幕处女作,与高虎合作的《上车,走吧》。



按照同年8月影片大火黄渤正式蹿红来计算,《大电影》九月底才开机,显然是瞅准了黄渤当时的热度。

自开机之日起计算,本片赶在了年内的最后一个周末上映,12月29日的上映日期,距离开机仅仅三个月整,以国内的制作周期来计算堪称神速。



而作为黄渤参演的第三部电影,尽管其本身演技精湛且起点极高,片子他饰演的潘志强一角,依旧完全不合适由他来出演。

30来岁的年纪虽然能对得上,但影视歌三栖过气明星的设定,对于初入娱乐圈的黄渤来说,显然无法摸清表演的门道。

这一角色如果能放到2014年再让黄渤来出演,当时决心减产充电的他,无疑更能诠释好这一角色。

至于制片方之所以会如此选择,无疑是看中了当时《疯狂的石头》班组的热度,以及相对低廉的片酬,不仅是黄渤,就连王迅、刘桦等人也被拉来客串。



有趣的巧合是,本片不仅是黄渤的第三部电影,也是女主角姚晨参演的第三部电影。

回看姚晨从影生涯的第一部影片《七星期无人入睡》,是一部超低成本的作品。

2001年拍摄完成,直到2009年才获得上映机会,无票房统计,豆瓣无观众留言,百度无剧情介绍,堪称“三无影片”。



另外,《大电影》也算是姚晨凭借《武林外传》走红后,第一次获得主演“大片”的机会。

男一加女一,清一色新晋蹿红的影坛“新人”,尽管两人演技尚算合格,可制片方蹭热度的意图,则是无论如何也洗不脱的。



至于编剧鬼才宁财神,他有多后悔和这部电影扯上关系,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根据当年爆料的新闻显示,原本乐于高调参与作品宣传的宁财神在《大电影》上映后,从不在公开场合提及本片。

尽管自称是为了避嫌,担心被媒体说成炒作,可他对影片导演刘晓光的评价则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怎么拍,拍成什么样导演说了算。



此番评论,可见两人在拍摄过程中会有多少矛盾和争执。

而果不其然的是,刘晓光在筹拍《大电影2.0》时(没错,这样的烂片还有续集),宁财神果断退出,与系列正式划清了界限。



至于宋佳,尽管当年也已经26岁,可刚刚凭借《好奇害死猫》进入电影圈的她,也是十足十的新人。

《大电影》中客串的角色,怕是她永远也无法抹除的花瓶记忆了吧。



套用片子里的一句台词,大概就是她最合适的内心独白。



自作聪明的烂俗大电影

本片上映的2006年,是之于娱乐文化神奇的一年。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网红文化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娱乐媒介之外,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2005年票房扑街的《无极》,在2006年又因为各种网络视频的恶搞,而被拉出来再次羞辱调侃。

以至于从普通烂片,升级为全民调侃的对象,这在之前的电影业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正是这股互联网风潮的兴起,也使得国产喜剧电影出现了巨大的变动,从原本精心打磨内容的创作派,变成了试图从互联网获得廉价笑料的抄袭派。

借助流行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滞后性,当年从互联网直接扒梗使用的行为可谓屡见不鲜。

自同年开始的数年内,国内不少喜剧电影,甚至是一些登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都走在这条取巧的道路上。

直到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互联网娱乐真正得以普及,以及网络世影视作品的日趋成熟,这一情况 才算相对好转。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笑料的内涵和深度是决定影片定位的关键,对于网络幽默而言也同样如是,有适合大众的,也有相对核心一些的内涵梗。

《大电影》在疯狂借鉴网络恶搞喜剧的同时,忘记了考虑笑料本身的受众,尽皆过火的无厘头风格,加上对经典电影的恶搞,相对只有年轻人和核心影迷群体能够get到这些笑点。

可是导演又忽略一个大问题,能看得懂这些笑料的观众,显然并不会觉得这些笑料好笑。



借助黄渤角色的身份,通过回忆恶搞经典电影的手段,《天黑请闭眼》、《雏菊》这些片子,本身的群众基础就十分有限。

曾志伟通过自身形象,恶搞《无间道》的安排,则又因为角色形象和电影风格的巨大反差毫无效果可言。

许多从其他经典电影搬过来的台词,尽管本身知名度不低,但是与影片本身契合度不高,安插突兀,反倒起了负面的效果。

譬如从《无极》中搬过来的满神的台词,用来讽刺拿身家性命炒房的人,看似打趣似的恶搞《无极》,殊不知自己更是一部洗不干净的烂片。



毕竟电影不同于情景喜剧或者网络短视频,可以抛开一切只为了博观众一笑。

以电影标准来衡量,当烂俗的搞笑内容被导演凌驾于故事剧情上时,影片其余主创所有努力的成果全部付诸东流,影片也只剩下一部毫无营养的闹剧。


即使不能翻案,《大电影》究竟有没有留下什么

虽然影片因为混乱的节奏和笑点安插成为了烂片,可十多年后回看这部作品,从怀旧的角度看,还是能有些许收获。

首先在演员层面,黄渤和姚晨在这部早起作品中,依旧展示出了不错的演技,尤其黄渤出演完全与自身特色不同的角色,也给出的不错的答卷。



而在岁月的洗礼下,当时片中客串的后舍男孩,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网红,如今看来也如同“活化石”一般,充满了复古的情调。



自1998年来,房地产经纪经历了奔腾的二十年辉煌,如今依旧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只不过如今回看,《大电影》中五万订房,全款200万买别墅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如果我们能回到2006年,更会明白当时所谓的“高房价”,甚至不及如今的首付款数额巨大。

就连叱咤全国的温州炒房团,随着各省地的限购政策,随着中央提倡的住房不炒,也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更悲催的是,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温州自身原本的支柱产业荒废,已经使得当地经济陷入停滞,曾经举国瞩目的示范区,如今成了经济发展的负面教材。

正如片中开发商老板所言:高楼盘风险很大,运气好赚了和银行平分,出了风险则全是开发商承担。

如今经济下行,倒不知有多少地产公司要走到尽头。



真要说片中有什么是能让人看起来舒心一些的,大体只有地产销售的流程越发正规,故事里出现的虚假销售的情况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我们还是要知道,在这些变革背后,有多少人被坑走的是一辈子的血汗,以及被透支掉的未来数十年的幸福。

尽管地产销售越发透明,买房子还是要明白很多相关的知识,恰好最近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其中倒是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小知识,有时间的话倒不妨找来看看,也好少走些弯路。



至于《大电影》本身,其实从故事的大体脉络来看,宁财神原本大概是想创作一部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疯狂的石头》。

可以想见的是,片中三名主角原本有各自的故事线,随着剧情的发展被汇聚在一起,又随着机缘巧合迎来柳暗花明的结局。

而作为小区里唯一卖点的一套别墅,姚晨想把砸在手里的房子甩锅给曾志伟,黄渤饰演的销售经理则在其中不断周旋。

这个故事如果不走无厘头路线的话,往深了拍完全可以是一部炒房版的《有话好好说》,可偏偏导演最终还是一拍脑门,选择了走最没有内涵的无厘头喜剧路线。


有时候,一部电影从优秀到糟糕,差距可能只在一线之间,导演的格局和选择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水准和呈现。

譬如《无极》的导演陈凯歌,如果不是时常将精力过分投入在视觉呈现方面,他的电影就不会被喧宾夺主,自然也就不会常常被讽刺为烂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