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DAU. Natasha》:人性经不起挑战,但并非谁都对此有所警惕

《DAU. Natasha》:人性经不起挑战,但并非谁都对此有所警惕


置身于错乱的语境之下,人性会发生怎样惊人的异变?

《DAU. Natasha》(以下简称《娜塔莎》)并不是第一部讨论这种话题的作品。《浪潮》、《现代启示录》等等,都曾从不同角度去阐释这类话题。

但《娜塔莎》的疯狂之处在于:

跟以往的纯电影故事相比,《娜塔莎》更像一场无限逼近真实的社会实验——一个被精密复制还原的前苏联社会,一群整整3年里真实生活在错乱语境下的人。

看完全片,了解电影完整背景后,感觉瞠目结舌——这片子简直再疯也没有了。


DAU电影计划


《DAU. Natasha》中文译名《列夫·朗道:娜塔莎》,其中的DAU取自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196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字的最后三个字母。

一开始,DAU电影计划仅仅是为拍摄一部关于列夫·朗道的传统传记片。但随着导演野心的不断放大,最终演变成了一个集社会实验、电影、装置艺术、建筑、科学、信仰等复杂元素为一体的庞大计划。

为了完成电影计划,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janovsky)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市 (Kharkiv)一个荒废的游泳池周围,搭建起了一个实景的,「列夫·朗道」领导下的「物理技术研究院(l’Institut physico-technique d’Ukraine)」。

2009年,一共400多名主要演员、10000多名参演者,离开现实生活进驻了这个高度复刻版的前苏联城市里。

他们与外界隔离,成了生活在21世纪的「前苏联公民」。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友、结婚、生子,接受苏联的制度管辖,亲身经历了1938-1968年期间前苏联的时代变迁。

公开资料显示,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建立的项目场地共占据12,000平米,最终产出8000小时的谈话录音,500,000组摄影作品,700小时的35mm胶片素材,14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作品(其中最长的作品达9个小时)。


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DAU计划里的一万多名「演员」几乎都是素人出身,来到这里饰演的也是真实生活里对应的身份——真实的艺术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街道清洁工,甚至罪犯。

艺术家们继续创作艺术作品,科学家们继续科研项目,性工作者继续提供性服务……仅有的区别是——你从原本自由开放的语境,转换到了斯大林时期封闭独立的秘密机构语境里。

导演也并没有提供剧本和现成的对话。赫尔扎诺夫斯基表示自己「只控制规则,如果规则出错,我会修改它,但我不能违反它。」

《娜塔莎》的女主也表示:「只有5%左右的表演来自导演伊利亚的指导,剩下的95%完全依靠自身即兴发挥。」

也就是说,整个项目甚至可理解为:它是在导演诱导下,特殊语境里自然发生的故事。

相较于专业演员的演出,这部电影的操作流程看起来更像是把大量的真人隔空投放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而导演从老大哥视角下对这个世界施加如同上帝般的影响。

这是一群非专业演员的沉浸体验式演出,漫长的项目操作周期更是让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起所谓「电影计划」的真实面目:它还能称得上是「电影」吗?还是一场借「电影」之名,巧言令色下的大规模暴行?


翻版「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曾在大学地下室做过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心智正常的志愿者在实验环境中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并观察环境对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最终,原计划为期两周的实验仅持续6天就宣告终止。因为在特殊环境之下,无论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都开始深陷角色之中无法自拔,情况走向失控。

主导该实验的津巴多教授在回忆当年实验时也表示,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在第二个犯人出现情绪崩溃时就立即终止实验。

之后的许多年,「斯坦福监狱实验」也不断遭遇挑战和质疑。人们认为实验中「狱警」的残忍可能是受到一定引导,而「囚犯」的恐惧也可能有表演成分。

然而,如果「狱警的残忍」成了特殊语境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比如转换到DAU电影计划里斯大林时期的封闭高压语境下,情况会变成怎样?

情境压力有着支配个体、压制个性的强大力量。从这种角度看DAU电影计划长达3年的项目周期,其模拟程度之深,潜在影响之大,难以想象。


艺术作品的伦理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娜塔莎》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而DAU电影计划的另一部作品,长达355分钟的《列夫·朗道:退变》也参与了特别展映单元。

《娜塔莎》讲述了苏联一家秘密研究所里当餐吧服务员的娜塔莎与餐吧年轻同事、研究所的员工、科学家和外国访客之间发生的交集。因为一次聚会,娜塔莎与法国科学家卢克发生了亲密关系。之后,她被克格勃带走,经受了残酷的审讯。

饰演克格勃的扮演者是一位前克格勃中校,而娜塔莎扮演者则是一名性工作者。而影片最后那场带有严重性剥削意味的审讯,也成了最让观众接受无能的场景。

DAU电影计划因两部面世的影片斩获了巨大的影响力,影片中真实露骨的暴力和虐待,也被广泛质疑有违伦理道德,对非专业演员出身的素人演员造成了巨大伤害。

对艺术作品作过分的道德判断显然是不专业的。但这种制作周期漫长,特殊语境下非专业演员沉浸式的「演出」,很难让人仅从单纯艺术创作角度来作判断。

《娜塔莎》只是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而该系列主打的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的故事甚至都还没有大范围地揭开面纱。

据报道,导演赫尔扎诺夫斯基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未来他将建造一座5000人规模的实验性城市,这5000人来自全世界,这个城市的一切将会被记录,一切都将是公开、透明的。

希望这一切都不会成真。

人性经不起挑战,但如今看来,并不是谁都对此有足够警惕。


- THE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