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探究“标签效应”对孩子成才的意义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探究“标签效应”对孩子成才的意义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滑稽的烟熏妆、火爆的脾气还有惊人的能力,加上一幅玩世不恭、古灵精怪的姿态,让哪吒在2019年成了万众瞩目的"小魔童"。

在没有大牌明星、顶级流量的加持下,《哪吒之魔童降世》横扫了暑期电影档,票房更逼近了《战狼2》的记录,成为近年国漫电影的又一巅峰力作。

中国神话故事中哪吒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可是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故事:哪吒虽然"生而为魔",但是勇敢撕掉标签,"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故事。

哪吒本应是"灵珠"助周伐纣的神童,可是在风云突变时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这顽劣不堪的"魔童"却有着一颗做英雄的心,在天雷降临和陈塘关被毁之际,哪吒没有成魔,反而成了救世的英雄。

在电影结束后,我们会发现导演想要展现的不只是精美的特效、迎合孩童的搞笑设定和滑稽有趣的故事情节,还有给成年人的启示:打破定义,做自己的英雄。

此外,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这部电影也有着意义不凡的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探究"标签效应"对孩子成才的意义。

电影表达的"标签效应"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意义,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用标签定义孩子,是很不公平、很危险的一件事。在负面标签的唆使下,孩子很可能会放弃了向善成长,就像哪吒的一对风火轮,在降妖除魔的时候是利器,在伤害百姓的时候却变成了凶器

2. 标签给孩子带来了不少的负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会为了讨好父母失去了自己。敖丙虽是真正的"灵珠"转世,可是因为自己是妖族而不被世人接受,从此深深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3. 签不只能让哪吒"成魔",亦能让哪吒"封神"。哪吒受了"魔丸"标签的桎梏,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给他贴标签,而且还给了他希望,让他从魔道回到了正道。

用标签定义孩子,是很不公平、很危险的一件事。

在负面标签的唆使下,孩子很可能会放弃了向善成长,就像哪吒的一对风火轮,在降妖除魔的时候是利器,在伤害百姓的时候却变成了凶器。

殷夫人怀胎三年仍未生下小哪吒,太乙真人奉命前来协助且解密,告诉了夫人"哪吒是灵珠转世"。

老爷夫人以及陈塘关的百姓都很满心喜悦,十分期待着"灵珠"降生。

可是,由于申公豹的阴谋诡计,"灵珠"被换成了"魔丸",哪吒在百姓的心里也从"守护神"变成了"魔童",个个都担忧害怕。

从被贴上"魔丸"标签后,人们对哪吒冷眼相待,认为他十恶不赦,哪吒也慢慢在人们的歧视中深信自己是一个"妖怪"。

他不甘地想:"既然你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看!"于是他开始变本加厉,用御火术烧掉了村民的房子,给村民捣乱,捉弄在玩游戏的孩子,真的成为了人人口中"妖怪"。

这是负面标签最直接的反应。

当孩子被贴上了标签,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朝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去发展,把自己定位在标签内,久而久之,"标签效应"生效了,预言也成了真。

标签给孩子带来了不少的负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会为了讨好父母失去了自己。

敖丙虽是真正的"灵珠"转世,可是因为自己是妖族而不被世人接受,从此深深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敖丙虽然身为东海龙王的三皇子,但是他却终日郁闷。

龙族被神族囚禁在深海,又因为是妖族而被世人唾弃,他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为自己族人的遭遇而愤恨。

他与哪吒一样,从小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标签——他是龙族的拯救者,背负着全族翻身的使命。

因痛苦不堪的压力,敖丙走上了邪路,试图冰压钱塘关,把村落尽数销毁。尽管标签对他敖丙的影响巨大,可是他心中善念仍在发光。

被哪吒一句"枉为灵珠,活得还不如我!"当头棒喝之后,敖丙也学会了做自己、不认命,联手哪吒对抗命运,完成了自我救赎。

很多时候,父母会用一个不经意的主观评判,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难以撕掉的标签,而这个标签,会变成孩子成长的枷锁。

负面标签就如万能胶一样,紧紧地贴在了孩子的内心,而且越贴越紧。在某一时刻,这个标签终会压垮"翻身"的渴望,渐渐成了父母口中的样子。

给孩子贴标签,就是给孩子的人生设了限,我们以后想要再正面引导孩子,也只会越来越难。

所以,请撕掉那些"有口无心"的标签,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机会。

标签不只能让哪吒"成魔",亦能让哪吒"封神"。

哪吒受了"魔丸"标签的桎梏,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给他贴标签,而且还给了他希望,让他从魔道回到了正道。

哪吒自出生起就带有暴躁邪恶的属性,一出生就将母亲的手臂咬出了血,吓得人们落荒而逃,之后也顺着这个标签,成了魔童。

可是,李婧夫妇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从来就没有给哪吒贴过标签,每次都告诉哪吒他是"灵珠转世",需要学会降妖除魔的本领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

父母的支持正是哪吒撕掉标签的力量,如果没有父母给的希望,哪吒很可能会在"魔童"的标签中越陷越深。当哪吒屈服于命运,他就成了真正的妖怪。

其实,"标签效应"远不止负面影响,正确的利用,也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引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探究"标签效应"的实验:

他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知指挥的新士兵,让他们每个人每个月都向家人写一封内容为自己在军队中从听指挥、遵守纪律的信,把自己描述成奋勇杀敌、屡屡受奖的卓越士兵。

半年过去了,这些懒散的士兵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变得如信上所说那样开始遵守军队的规章纪律,也更加认真练习。

心理学家设定的写信内容,就是为了唤醒一个新士兵心中"我也可以成为英雄"的信念,在写信的过程中接受熏陶、反省自身,最后完成品格、意志、行为的重塑。

正如哪吒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 "

我们不仅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要勇敢地告诉孩子、帮助孩子去撕掉别人给的标签。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给予多一点合理和正面的评价,让孩子找到前进的动力。

在看完这部令人捧腹大笑又热泪盈眶的影片后,我们都应该有这些共识:

1. 标签带来的心理暗示不可小觑,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多动症""内向"等标签,孩子没有天生的好坏善恶,别让标签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2. 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算有小问题小毛病,也可以通过争取的教育引导孩子"改邪归正",我们要做的是正面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撕掉身上的标签,重新认识自己。

3.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能够感到被认同,促使他不断地前进。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7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