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豆瓣9.2分《触不可及》:用高级同理心共情,用真诚相待触及真心

豆瓣9.2分《触不可及》:用高级同理心共情,用真诚相待触及真心

01

《触不可及》作为一部2011年上映,并成为了当年法国票房冠军的法国电影,至今回看依旧让人动容。它在豆瓣上也拿下了9.2的高分,这部电影温情,催泪,动人,却也幽默诙谐。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两个背景迥异的人,在他们身上有太多不同世界的标签,白人与黑人,中老年人与青年人,富人与穷人,主人与仆人等等。本就是两个触不可及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了用心对待的忘年之交。


我想,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大家不仅仅被有趣、自然、真实、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电影氛围所感染,答案也呼之欲出:


迷恋跳伞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瘫痪,于是高薪聘请一位全职陪护,在诸多应聘者当中,他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的混混。身边人都不理解。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像主人公白人富翁菲利普所说的——同理心

02

何为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一九二零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指的就是这种行为模仿(motormimicry)。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同理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心比心。

那么,白人富翁菲利普之所以能选上黑人德希斯,在后来慢慢成为触及真心的好朋友,从一开始,就是黑人站在了真正的同理心上,满足了富翁菲利普内心真正想要的——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03

受高薪酬的吸引,众多应聘者大都持有同理心,为什么偏偏是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的黑人混混德希斯能应聘上?


要回答这个疑虑,我想,可以先初步分析一下,现在越来越多人提到同理心,它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生活当中,但是因为很多人的理解程度有差异,也因此出现了同理心的不同等级。就像职场心理学专家石泉,在他所写的书《客户中心积极心理学》上就曾对同理心做过等级区分。而大家在同理心的等级上,可以分以下四点(摘自百度百科):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同时,“同理心”也可分为原级同理心和高级同理心。

原级同理心指个体从思想上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高级同理心指个体不仅可以从他人立场来思考问题,而且能站在对方立场上来感受这件事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并在交往中自觉地把这种体验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对方。往往,达到了高级同理心的人,做到了真正的将心比心,共情力度加大,更能感同身受,处理更好的人际关系。

04

接下来,我们不妨再重新回到上面的问题。我想,以我个人的看法,大致以下这几点。

一,应聘者云集,各个舌灿莲花,却始终用低等级的原级同理心去思考理解菲利普的处境和心情,不曾将心比心站在更高级的同理心立场满足对方所需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在第一个同理心等级里,很多人往往是初步甚至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也就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那这种情况,就无法真正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满足对方所需。在应聘者里面,这占了大部分。

同时,也有少部分应聘者,他们不仅仅舌灿莲花,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能提供更好更细致的服务,让对方更舒适便利,这应该是很多人像飞利浦这样身体有残疾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到的。但这些并不能打动菲利普。

菲利普他要的并不是这个,原本他是一个富有激情,热爱生命力的人,一次偶然的意外让他从此告别他热衷的运动,虽已被迫接受现实,但是内心的热火一直潜藏心中,直到德希斯的出现,让他重燃了内心的渴望,知道了内心真正的想法。也许,对于德希斯来说他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缘分就这么巧合,就这么刚刚符合了菲利普所要的同理心。



二,如果说应聘者们仅仅是将对方看作一个残疾人,那么德希斯之所以能被选上,更多程度上是因为——你给我所想要的安静与尊严,我给你所愿的认可与提携。


很多的应聘者,他们在面对富翁菲利普,不断标榜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储备,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是菲利普所想要的,毕竟菲利普就是一个永远站不起来的残疾人了。那么,对方不就是要一个最专业的人来服伺自己吗?就像电影后面,菲利普不想再让德希斯陪着他这样一个没有未来的病人度过余生,于是就换了另一名看护。这个看护就如同当初很多的应聘者,始终小心翼翼,稍有问题就以“他有病”来与旁人解释的专业看护,令他的心一日日苍老。


而德希斯呢?他陪菲利普玩、陪他疯、甚至还拿瘫子这件事开玩笑,一点也不像是一个专业的看护。在后面陪伴的日子里,菲利普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他们的学识、身份、地位迥异,但是却在这一点上有着空前契合的态度:不要用你以为的善意,去让对方感激。

这恰恰就是菲利普最想要的。

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无法被陌生人轻易触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者身患重症的人。他们只有在遇到同类的那一刻,才会释放出一种夹杂着欣喜的善意。这种善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善,而是相信并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诚的表达自己,以及不把自认为的善强加给对方。他们首先把对方视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为筹码,就想左右控制对方人格自由的,最终的结局都必然是毁了那情意。


三,不怜悯是更高级的尊重,表达了尊重,且真诚相待,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做对方认为重要的事情。


德希斯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初次以应聘者的身份见到菲利普,他并没有把对方看在眼里,甚至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更大的兴趣。即便如此,菲利普却还是一眼相中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伙子。因为,在德希斯一开始带着糟糕的表现上,却明确了一个很重要的态度——他并不因为残疾人的身份而怜悯对方。不怜悯是更高级的尊重。


菲利普得到了他想要的尊重,在后面各种挑战和磨合的相处中,德希斯也渐渐了解对方,带着长期建立下来的信任,他带着菲利普去乘着滑翔伞在山谷中翱翔那幕,成了电影里美不胜收的场景。这一刻,菲利普重拾了当初的热爱,内心燃起的澎湃,是往后岁月里一想起来就带着激动的暖心。他用着自己的方式,做好了真诚相待,真心为菲利普考虑,帮他驱逐心中的畏怯,追求心中的所爱。这一切,同时也是站在了高级同理心的立场上,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做对方认为重要的事情,我想,正因为如此才在无形中,让他们不知不觉中产生的真挚友情,触及了真心。

总结

孔子在《论语·颜渊》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古便有带着同理心的言论约束。要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基督教中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其实这也是同理心原则的体现。

生活处处可见同理心,也需要同理心来协调好日常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候言语无法表达。而每个人或许都在试图寻找,寻找跟自己心灵契合的那一个人。

那就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给予最好的尊重,真诚相待,如果对方能理解、认同你,并且也回应彼此的默契,那么,恭喜你。

愿我们总能在漫漫人生中,寻到触及真心,心灵契合的一个人,陪伴左右。


作者@七月聆听,想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美好的感想,然后想和你们一起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