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明星 > 海清、孙俪公认不好合作的演员张译,是星爷眼中用演技整容的演员

海清、孙俪公认不好合作的演员张译,是星爷眼中用演技整容的演员



在一个看颜值的时代,才华似乎是深埋地底的文玩古器,不易被人发掘,人送外号“驴脸”自称“衰神”的他自然也打破不了这个世俗的规则。

眼小、额头大、未老先熟的面容,注定了演艺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从被人痛骂“你演戏就是个死”到成为演员,他用了20年的时间。而从演员到“被观众喜爱的演员”,他说:“我会用一辈子!”

他就是海清、孙俪眼中“不好合作”的演员,就是星爷眼中“用演技整容”的演员。

他就是靠演技征服你我的张译。

1

1978年2月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户居民家里添了一个带把的娃娃。或许,父母深谙“生活不易,必须坚毅”的道理,于是给娃取名张毅(原名),谁料却“一语中的”。

别看现在的张译那么成熟稳重,小时候的他可是活脱脱的孩子王。

从上托儿所开始,他就是各项运动的主力,比如带头说话、带头不吃饭、带头吃手指头、带头不睡觉、带头晃床,搞得托儿所的阿姨也没辙。

富有爱心的他会拿着大葱喂邻居家的兔子,调皮捣蛋的他会往邻居家的鸡身上撒尿,天真可爱的他会拿着斧头砍蚂蚁......“调皮”二字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不知怎地,又长了几岁的他却喜欢上了安静,不打架,也懒得玩捉迷藏,最喜的是除了午后的阳光中坐在地板上玩人偶和积木,就是每周日全家度过松花江在太阳岛放松一周紧绷的神经,划船、戏水、混水摸鱼。



如果一直这样悠然自得下去,张译的生活幸福度可以超过当时百分之九十的人。可惜,上天不想对不起他名字中的“毅”。

1985年8月18日的一件事一改他顺风顺水的命运,从那天开始,他也因此成了自己口中的“衰神”。

只要和他沾边的地似乎都没有好下场,小学倒闭,初中改名,高中挪地,战友话剧团的番号被取消,连他碰过的车也都出了问题,不愧是“衰神本神”。

那天,正是周日。张译一改往常渡江放松,走到码头边,他却怎么也不肯上船,非要去动物园看动物,遭到反对后便连哭带闹,全家只好临时改变行程。

恰恰是那一天,渡轮沉没,船上的人无一幸免,被称为“八一八沉船大难”。所幸,那天张译的临时起意让全家与死神擦肩而过。

正如张译所说:“他一生的幸运都在这一次用完了”,为他今后的“衰”找了个合理的理由。

2

自从张译出生,父亲就玩命挖掘他的优点,这一点很符合父亲教师的本质。听人说他嗓子好,就让做音乐老师的母亲教他识谱唱歌。

奈何,张译从小的理想是当播音员,演员只不过是他不断调整后的选择。

高二那年,张译试着向梦想进发,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考试,考了个专业第一,有了自信。然而,高三再考,又“衰”了下来,被少数民族同学加分占了名额。

于是,18岁的张译手里握着居委会大妈送来的“待业青年证”,理想破灭,成为一名持证的待业青年,但那座令他心驰神往的学府始终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那一年,恰逢哈尔滨话剧学院表演学习班招人,对表演一无所知的待业青年张译,自掏腰包上了学习班。

“演员要化得红红白白的面孔”是张译对话剧最初的印象,然而,话剧《地质师》和《一人头上一方天》却让他流下了眼泪,从此就喜欢上了话剧。

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哈尔滨话剧班的张译有苦有笑,期间也闹过不少笑话。

一次,哈尔滨话剧院九六表演学员班期末形体考核汇报,由于汇报要从早上六点半到下午两点才能结束,形体老师心疼大家就带一整壶大枣儿水。

张译因为缺课,不能参加汇报,只好在台下负责放音响,也就无法脱身去后台喝大枣儿水。下午两点多,汇报一结束,张译渴得一个高儿就蹿到了后台找水,只见一个灌满大枣儿水的道具啤酒瓶,他没想那么多了,仰脖就喝了一大口。

这时,一个同学走来吃惊得看着张译。张译瞪了他一眼说:“看什么看?”随之又喝了一大口说:“真解渴呀”。同学目瞪口呆地说:“哥们儿,你知道……这一上午……谁都没法去厕所……”

两年后,爱上话剧的张译,去北京考戏剧学院,恰逢北京战友话剧团学员班招生,20岁的张译,穿上了军装,如愿成为了“北京话剧界”的一员。



在北京考试空档期,张译找了辆破自行车,一路逆风,骑了两个小时,目的地直指北京广播学院,一个令他痴迷五年的地方。

在广院,张译把教室走遍,趴在后窗看着老师们讲课,连厕所也没放过。最后,走出大门,他一拍胸脯,释然地说:“广院,不过如此!”

回到驻地,大病3天,广播梦就此了断,演员梦至此升起。

3

身为新兵的张译,自然免不了老兵的“特殊待遇”。

第一次进澡堂时,张译看到每个花洒下都排了10个老兵,大池里的人只能站着,他也只能乖乖排队。等到轮到他时,他刚抹上肥皂,紧急集合号就想起了。

全排战友一起负重急行,张译除了装备、八一步I枪,还背了一口大锅。入伍前,妈妈送给张译的一块手表也因训练而损坏。

大年三十,由于掏粪工具不够,张译只能拿脸盆掏,掏后用二锅头洗刷下,倒上面和水,就和起面,抱起了饺子。

换了一种生活的张译,也从“厌食者”变成了一个“暴食者”,平时一顿25个馒头,最高纪录32个。

然而,生活上备受“磨难”的张译,演戏上也未曾被温柔以待过。

在话剧团中,个个都是超高颜值,张译也因此高票获选“三大丑男”名列,人送外号“驴脸”。由于颜值欠佳,小眼睛、单眼皮的张译一直处于没戏可演的状态。



好不容易抽到表演小品机会,却“特别倒霉”地落了空;好不容易轮上一次,却因为紧张发挥得不好,处女秀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能演个“男三号”,却因导演被换,自己也被拿下。

张译不服气就打电话给政委,政委却说:“你演戏就是一个死。”

眼看着同学们都演上了主角,张译的“主业”却是演双簧,偶尔客串主持人,时常负责装台卸台等一系列 “副业”工作。

录广播剧、做场记、跑龙套样样都干一做就是十年,唯独演戏不成,擅长写文的张译没有一条路走到黑,索性改行当了“半吊子”编剧,也算是曲线圆梦。

张译写了处女作,是一个短剧《文小姐和武状元》,剧本被很多人看好,但小品最终没能演成。最后,却意外被《剧本月刊》编辑赏识并刊登了,600快稿费还未捂热,已张译和演出团的哥们下肚了。

之后,张译前后忙活了五六个月刚写到18集的20集电视剧,制片人忽然说不要了,张译备受打击。

2000年,张译将要被提干,但张译并不想如此。于是,他决定不好好表现,,既要让领导不开除他,又觉得你确实不适合军队的文职工作不过。

张译这个分寸拿捏的非常好,毕业的时候,张译如愿地没有进政治处提干。

然而,无戏可拍的张译犹如被抛弃般,投简历成了他的工作,也只能用坚持跑剧组来证明他是一个演员。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都觉得我就像一条狗,就这样混,但还在坚持。”

4

2005年,团里准备拍摄《时,张译很幸运地被定为男三号。那时,张译已经接到康红雷的副导演的试镜电话,也是男三号,为了向团里证明自己,他推掉了以团里的工作优先。

然而,世事难料,《红领章》导演被换,张译自然随之变回了场记。不甘心的张译,厚着脸皮又去打电话给康红雷的副导演,一身军装的就去了《民工》现场,总算保住了这个“男三号”。

彼时的张译张译除了对演戏的热爱,几乎一无所有,他把每次演戏的机会都当作“生命最后的稻草”。

拍《民工》的时候,张译以为表演就应该像生活里一样自然不应太过,结果被康红雷嫌弃演技差。然而,完片的那天,康红雷态度180度大转弯对他说“你演得最好”。因为现场表演和完成片是两回事。



这是张译第一次得到肯定,但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在那之后,张译去《乔家大院》剧组"跑龙套",胡玫导演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于是问他多大了。

张译回答说27,于是胡玫摇摇头说:"男演员,28岁还没出来的话,洗洗睡吧。"

然而,《乔家大院》里的陈建斌,看了《民工》中张译的表现,为张译抱屈,对导演胡玫说

“你看了《民工》没?他为什么会演现在这个角色?”胡玫只好说:“我错了。”

也许,张译会因为胡玫那句"男演员,28岁还没出来的话,洗洗睡吧"的话而沮丧,而更多的会因为陈建斌的肯定而振奋。

2006年,那年张译28岁,三年的场记加上三年的等待,终于迎来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拍。由于部队,只能“二选一”的他也由此放弃了“金饭碗”,离开了带了九年的部队。



早在200年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就开始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三年的场记让他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

于是,在《士兵突击》筹备之前,他给导演康洪雷写了3000字的自荐信,列了16条自己是许三多最佳人选的理由,最后康洪雷给了他史今的角色。

虽然在《士兵突击》中,张译只有9集的戏,他都认真完成,尤其史班长退役在天安门前走过精彩绝伦的"哭戏",让无数人落下了眼泪。



史班长在车里看着车窗外划过的景色,从隐忍到痛,哭得像一个孩子。那一刻,与其说他是退役的史班长,不如说他就是即将离开部队的张译。

然而,《士兵突击》让王宝强爆红,而张译只是由此被人熟知。

虽说《士兵突击》后,张译也片约不断,《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演了主角,参演的《北京爱情故事》也大热,但却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与“火”始终多了“灭”字头上一横。

那时,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走进了张译的生活。因为性格相近,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结婚。而这位女孩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

后来,在钱琳琳不离不弃的陪伴下,让星途不顺的张译,更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

5

2014年,陈可辛在筹拍《亲爱的》,找到张译,想让他演一个暴发户。

张译第一反应是“角色找错了吗?”,张译并不太想演,最后被陈可辛“连哄带骗”地弄进了剧组,剧组离得张薇、黄渤等看到张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来干嘛?”因为连张译都认为剧中没有一个角色是适合自己的。

然而,张译凭借自己的演技征服了观众,他也因此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这是他出演影视剧以来获得的第一个专业性大奖。

首次登上领奖台的张译,把想好的获奖感言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乎一口气感谢了17个人。



此后张译更加努力,拍戏最忙的时候,一连一个月每天只睡2-3个小时,比起“无戏可拍”的心累,这种忙碌的身累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在往后拍的《山河故人》、《鸡毛飞上天》、《追凶者也》等多部影片,让张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观众们才发现了这位被埋没已久的好演员。

凭借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张译拿下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在颁奖礼上,他说:“今年40岁了,我终于拿到了金鹰奖。”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心酸。在演员行当里摸爬滚打20年的张译,这次终于火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张译拿奖从国内拿到国外,拿奖拿到手软。

他说:“这一切我并不觉得想做做梦,因为我知道这一路走来的全过程。”

6

张译爱水,他说自己是水做的,他也如水般温柔;张译爱猫,他被人称为猫奴,他也如猫般平易近人;张译爱写作,他的文笔也很好,他也如笔下的故事般有趣......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率真、阳光、温柔的一个男孩却是好多演员公认的“不好合作”。

和海清拍摄《抹布女的春天》时,张译还不红,工作人员评价他“不好合作”,但海清还是认定了找张译演。和孙俪合作《辣妈正传》时,“不好合作”的张译也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不好合作”的演员分两种,一种是耍大牌,一种是对表演的较真。张译属于第二种,和他合作过的演员很多都表示他“不好合作”。但是,一旦和张译合作以后,他们又特期待和张译的再次联手。

张译,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演员。

张译曾说:“演戏要把角色画到身上,我即是他,他即是我。如果一部戏演下来,从头到尾都没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士兵突击》中,靠在连长肩上、哭的像个孩子的史班长,将对战友的热爱和军人的赤诚,表现的淋漓尽致。

《鸡毛飞上天》中,在相向而行的火车上与8年未见的骆玉珠原地对望歪头流泪的陈江河,在那一瞬间将主人公复杂的心里表现的恰到好处。



《八佰》片场里,让身在监视器后面的导演管虎落泪的老算盘,在那一刻张译的一段哭戏感人肺腑。

......

无论是从小太爷到小男人,还是从朴素的农民到土豪父亲,一直认为自己形象不突出的张译,最得意的就是自己角色形象的多变。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年龄增长了,本事没长,那就是“酒囊饭袋”,相反,则无憾一生。

我想,他就是自己口中的后者,他将用一辈子从演员努力做到被观众喜爱一辈子的演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