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电影的喜剧手法分析,为什么《婚姻故事》不叫《离婚故事》

从电影的喜剧手法分析,为什么《婚姻故事》不叫《离婚故事》

关于离婚的故事,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都涉及到了。就像结婚是绝大部分人一生都无法避免的事情一样,离婚也是许多已婚人士,曾经面对过的问题。

就像大多数的离婚,以两败俱伤为结局一样,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离婚故事,也总是聚焦于男女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在作品中进一步强化这种矛盾以便最大化作品的戏剧张力。

同时,影视作品中往往借助于男女双方的性别,还会往离婚故事中加入譬如女权、男权、出轨、性别等比较深刻的社会性问题。

但少有电影能够像《婚姻故事》这般,既不站在男性的角度、也不站在女性的立场来解读离婚这件事情,而是仅仅站在婚姻的角度,借助于离婚这个具有独特仪式感的事件,来解构两人之间的爱情。

所以,《婚姻故事》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而不是所谓的"婚姻劝退指南"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所以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和剧情,都是十分温和的,镜头的运用和处理,也是十分简单的。所以,这也拉近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电影中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大段大段精妙的人物独白和对白,也让观众置身于两位主角的日常生活当中,仿佛通过两人的纠葛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一般。

《婚姻故事》更为独特的是,在讲述这样一个悲伤的离婚事件时,采用了大量的喜剧手法。这些喜剧手法的使用,并没有使得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喜剧电影,而是使得《婚姻故事》中的故事更为动人和饱满。

更有意思的是,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的履历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喜剧电影:《鱿鱼和鲸》、《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美国女主人》……

似乎诺亚·鲍姆巴赫格外地擅长通过用喜剧来解读他所理解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婚姻故事》中所使用的一些喜剧手法,来探讨为什么《婚姻故事》,明明讲的是离婚故事,却偏偏不叫《离婚故事》。

"我见到他两秒钟后,就爱上了他"

电影的一开头,就是双方回忆彼此记忆中美好的一面,当我们不曾知道后面的剧情、第一次看这电影时,一定会为这美好的开头温暖到。

在这段的彼此回忆里,电影的基调是轻松且愉悦,一如我们所有人所期待的婚姻爱情那般,即使生活再多的琐碎、再多的分歧,也改变不了彼此相爱的事实。

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分歧可以被解决,矛盾可以被化解。回忆里的画面,也总是上了带着暖色调的滤镜。这段剧情里,喜剧手法的加入,就使得彼此的婚姻故事当中,加入了许多欢乐的调料。

比如出丑,在喜剧电影里,人物的出丑,总是能够带来直接的笑料。

在查理的回忆中,当查理说道妮可很会挑礼物时,镜头里妮可送给了查理一个小号时,查理立马吹了起来,只不过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悦耳的音乐,而是五音不全的人吹出来的沙哑的噪音。这是查理这个人物形象的一次出丑,并且与他画外音所说的"妮可很会挑礼物"形成了一种可以让人会心一笑的反差。


而在妮可的回忆当中,说到当人们出现不合时宜的丑态查理会以一种不让人难堪的方式指出时,镜头里妮可露出整整齐齐的牙齿,牙齿上确实黑黑的食物残留。这是妮可这个人物形象的出丑。

通过这两次出丑,不仅大大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原来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也会出丑,也不会吹小号,牙齿上也会有残渣,而且将这段彼此的回忆,显得格外的甜蜜。

还比如反差,可以有身份的反差、环境的反差、性别的反差等等,通过这种与人们常识不一样的反差,来制造突如其来的笑点。

这段镜头里,最典型的在于查理全身因为过度用力而颤抖都无法打开罐头时,妮可却可以一边看着书一边双手轻轻一拧便将罐头打开。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里、在日常的生活里,扮演柔弱打不开罐头盖的角色总是女性,但偏偏《婚姻故事》里,将查理塑造成那个双手弱鸡的形象。

这也为后面描写查理为了照顾儿子而手忙脚乱埋下了伏笔,因为查理此时的形象已经是一个在艺术上是天才、在生活中里却是蠢材的人。

这段剧情中,丝毫不见双方离婚的迹象,镜头描写的都是双方在生活中最为美好的那一面。双方性格相同的地方,为彼此制造着共同话题,性格不一致的地方,也使得双方成为了彼此在生活中互补的依赖。

所以在这段加入了许多喜剧手法的故事里,讲述的是双方彼此相爱的缘由,讲述的是促使彼此作出结婚这个决定的原因。

正是由于彼此欣赏,才能够深陷爱河;正是因为能够包容彼此的缺点,才能在婚姻的故事当中,书写太多的欢乐

相爱,可以很简单,有时只需要两秒钟就足够;但婚姻,却不是只有相爱就足够。

"我们还想继续做朋友" "这不像说不爱了那么简单"

如果说,电影的最开始,是查理和妮可温和的相处。那么,从妮可正式地将离婚协议在洛杉矶交给查理开始,双方的博弈就逐渐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并最终走向失控。

尽管双方曾一度想要和平解决此事,一是因为彼此深爱过、并且依然深爱,二是不希望离婚这件事情给儿子带来伤害。但和平解决此事的后果就是,离婚这件事被无限地拉长。

妮可递交离婚协议的那个场景,导演依然选择了喜剧的处理方式。

首先是妮可有一个十分有自己想法的母亲,和一个容易紧张的姐妹凯西。

一是递交离婚协议这种正式严肃的事情与妮可家庭中并不严肃的氛围所形成的反差。这种手法比较经典的在于《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这个人物与大观园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反差中就极容易带来喜剧效果。

《婚姻故事》里,想要将自己与查理的关系独立于妮可与查理离婚这件事的母亲,以及把任何事情都当做试镜的凯西,使得原本极为正式的协议递交,变得有些滑稽。

二是时间与人物、事件的错位。凯西在事前反反复复模拟各种递交离婚协议的场合,但是没想到实际递交的时候,是如此的巧合,在与查理对戏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完成了协议的递交。

这种错位还表现在离婚的整个事件上,因为结婚的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但离婚,却是人、时间和事情的错位所导致的。

三是台词的应验。查理一进妮可家门,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先别告诉别人,这还是个秘密",所以查理在刚开始时,在妮可家显得十分的自然,也十分的自在。但他不知道的是,妮可家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妮可要和查理离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想让观众们笑一笑吗?

显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查理一进家门,便于妮可像往常一样,互相亲吻了彼此。而且在妮可家的查理,对于妮可家十分熟悉,挂衣服、找杯子、开厨门、倒水,仿佛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

而当妮可听到查理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时,妮可是发自内心的替查理高兴、祝福查理,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要和查理离婚这件事,观众一点也没有感受到离婚的那种挣扎与痛苦。

导演通过喜剧的手法,来安排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反思,他们离婚是因为不爱了吗?显然不是。

妮可在会见律师时,袒露自己的心声:

"事情很难说清楚,不像说不爱了那么简单。"

也正是妮可与律师见面并倾诉自己心情的这个场景,寡姐斯嘉丽贡献了她在电影中比较精彩的一幕。

在长达7分钟的独白中,斯嘉丽刚开始时不断在画面中变换自己的动作和位置,先是坐在沙发上忍不住黯然神伤,然后又在镜头里于不同的地方变换着肢体语言,并以此来表达妮可此时不安与不解的心情。

随后,妮可整理好情绪回到镜头前,斯嘉丽便开始了一段长达4分钟的长镜头独白。此时导演还用了大特写的镜头,以捕捉着斯嘉丽的每个微表情。也正是这样的安排,随着妮可的开始讲述,观众也和律师一样,成为了在场的倾听者。

在这场倾听里,我们看到她与查理相遇时的甜蜜、婚姻开始时的幸福、拥有孩子时的喜悦,然后到意识到自己生活开始失去自我,开始变得迷惘、失落、痛苦,我们也看到一个曾经收获爱情的妮可,逐渐在婚姻中迷失。

而查理的自私与自我,正是妮可迷失的关键。在查理此前的眼里,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爱情和蒸蒸日上的事业,无论是在家庭里、爱情中还是事业上,他都是无可厚非的主导者。

这种主导,使得他渐渐失去了这段爱情里,应有的平衡感。所以,才会在后来妮可聘请律师,并且随着离婚案逐渐往前推进时,他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已经不再占据主导。

在这部分的故事里,导演将两人由爱生恨的过程,展现在了观众面前,一同展现出来,还有两人的藕断丝连

但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并没有突出两人关系的"断",而是一直在强调两人之间的"连"。通过表现两人在离婚中的挣扎,来表现两人依旧相爱的事实。也正是因为两人对彼此还存在情分,所以分开的过程,才会痛苦不堪。

"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爱他,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电影里,最后一次集中使用喜剧手法,是在查理与妮可第一次通过律师对话的场景,此时查理的律师还是伯特这个有些和蔼可亲的老爷子。

这场戏,是妮可在离婚这件事上的首次"出招",尽管在她的要求下,律师诺拉已经对这个离婚案子做了温和化的处理,但在查理看来,这种将两人的日常作为一种武器的方式来攻击他的行为,让他感觉到了无力与难堪。

所以这场戏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查理和他的律师伯特所出现的窘境。面对准备充足且招招致命的诺拉,查理和伯特都有些措手不及,并最终迫不得已使用了"私下商量"。通过两人的这种窘境,与诺拉的掌控全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查理被置于一个可被嘲笑的境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喜剧效果,或者说为什么导演要这里使用这种喜剧手法?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查理和伯特会深陷这种窘境当中。查理在这场律师会谈之前,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够进入到离婚的角色和事件当中,他始终都觉得妮可不会如此"决绝",他依然习惯性的将他的事业放在他生活的最中央,离婚这件事,是可以在工作之余"顺便"处理完成的。

而伯特,则是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攻击性。因为他十分清楚,这种离婚案件,不应该作为一场战争去战斗,离婚的双方不应该是敌人,他们还彼此相爱,至少曾经深爱过。所以他甚至试图通过说服查理作出适当的让步,来让彼此有一个体面的结局,他见过太多的爱人,最终因为离婚闹得水火不容。

这一次的会谈之后,感觉受到羞辱的查理,斥巨资请来了律师杰伊。这才有了电影中十分经典的一幕:双方律师在法庭上短兵相接,而妮可和查理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彼此生活中的琐碎,全部变成了攻击彼此的子弹。

双方分别坐在法庭两侧的最外侧,隔着最远的距离,眼里时不时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也正是这场庭审之后,妮可找到查理,试图改变这种"战斗"的状态,但两人此时都在不稳定的情绪当中。原本想要协商解决方案的双方,慢慢从辱骂上升到人格侮辱。

这正是这两场戏份,让无人观众看到了婚姻当中最为恐怖的那一面,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妥妥的婚姻劝退指南。

但真的是如此吗?电影在安排这场戏份的中间,插入了另一场十分温馨的戏。查理从酒店前来妮可家帮妮可修理无法关上的大门,妮可这帮查理修剪了乱糟糟的头发。两人离开前,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内,互相望着彼此,欲言又止。

对于造成双方互相攻击的理由,或许李安的一番话,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取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因为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婚姻故事》这部电影里,要插入这么多喜剧手法、这个讲离婚故事的电影中要插入如此多的两人美好生活的那一面、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叫做《婚姻故事》的原因。

不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两个人的婚姻中会出现多么可怕的事情,而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离婚这种情况,为了从妮可和查理一地鸡毛的离婚当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我们努力地追求一个人,并得到一个人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弃努力坐享对方给予的爱,相反的,婚姻代表着两人努力的开始。

但查理明白的太晚了,等他明白儿子并不是双方婚姻的战利品、等他明白为什么妮可会离他而去、等他读到妮可对他的表白信时,一切都晚了。

他只能在陪着儿子读信的时候,努力控制着自己眼眶里的泪水,不让它掉下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