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我的父亲母亲》:四十年忠贞爱情,背后是中国式爱情的细水长流

《我的父亲母亲》:四十年忠贞爱情,背后是中国式爱情的细水长流

《我的父亲母亲》是由张艺谋执导,由章子怡、郑昊、孙红雷主要的一部爱情片。该片根据鲍十的小说 《纪念》改编,于1999年上映。该片在豆瓣评分虽然只有7.5,但是,导演用一份弥足珍贵的纯朴,将一个本自平凡的爱情故事,变得浪漫而抒情,可谓是用最细腻的手笔描绘出了父母一代忠贞不渝的爱情。最终,该片荣获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和提名。

影片中,母亲的乳名是招娣,她年轻时暗恋上了村里的青年教师骆长余,并用自己的诚挚打动了他的心,两人浪漫的相爱了。后来,骆老师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右派。招娣瞒着众人去寻找心上人,却昏死在半途中,被路人送回。而恰在此时,骆老师却回来了,两个人再也没有分开过,一爱就是四十年。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父母一代”的爱情故事,却处处洋溢着自由恋爱的幸福和甜蜜。与此同时,两人的爱情故事里也有执着与坚守。虽然,影片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但却用朴实无华的故事,用最真挚的情感感动了万千观众。

影片的故事看似普通,实则却蕴含着厚重的感情,影片也表现出了浓厚的怀旧情绪。《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代表作。他以清新的散文笔调,描述了女性细腻的爱情心理,用真情感动了观众。本文我将从色彩运用、叙事风格、音乐艺术三方面来解读这部现在来观看仍然感觉历久弥新的电影。

01、绝佳的色彩运用,巧妙地将情节分成了回忆与现实两个部分,展现了完美的视觉美术效果

谈及色彩的运用,该片绝对可以称的上是“教科书式”的经典佳作。通观全片,导演在色彩运用上可所谓独具匠心,采用了丰富的色彩表达方式把对于爱情的追求传达给了观众,呈现出了唯美的视觉美术效果,带给观众强有力的视觉感受。接下来,我就从两方面详细的阐述一下。

第一,回忆中的彩色色调的运用,彰显出了父辈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

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母亲”这个角色在衣着方面的色彩运用。母亲一出场的时候,画面里便出现了一大堆的红色物件:红色围巾、红色发卡、红色棉袄等等。这样的配色,让这个人物瞬间就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特别恰当的体现了母亲这个角色作为少女的活泼性,也映衬出了该人物的纯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其次,让我们一起看看母亲在各个画面中的色彩运用。在母亲于田间奔跑的画面中:在金黄色的秋季的下午,山坡上有翠绿色的树木花草,脚下是黄色的土地,还有阳光折射下的色彩缤纷的树林等。这些都勾画出乡间美丽与祥和的田园风光。这些暖色调的色彩的出现,一边展现了母亲的满足与开心,也让观众感受了母亲内心中对爱情的急切的向往之情。

其实,在这种的喜悦感和满足感的渲染下,就连田间的、路边的花花草草也都有了象征意义。即使不用任何语言的诉说,就轻而易举的将父母二人稳稳当当的幸福和生活的甜美全都展现了出来。

在我看来,色彩与人物和画面的绝妙搭配,全方位的展现出了情景中的人物的情绪状态。与此同时,也惟妙惟肖的展现出了父母二人情窦初开时的羞涩和难以言表的幸福感。这样的情感让观众禁不住的内心感到欢快,可以引发观众强烈的角色归属感,并烘托出了影片歌颂纯真爱情的主题思想。

第二,现实中的黑白色调运用,衬托出40年后的农村的荒凉的,老人的悲哀

影片中的现实世界是处于90年代,讲的是故事的叙述主体“我”回到了山村,准备安葬父亲。在对这个时间段的故事的描写中,影片运用了黑白色调。在这样的色调之下,有一个场景令我尤其的印象深刻。

当父亲从县城被抬回来之后,很多他的学生也都到了现场。他们中有的人是开车来的,有的是从远方特地赶回来的。很明显,这些学生都已经成为了中产阶级。但是,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这些人却不肯为老师的“希望工程”捐点钱。否则,他们的老师也就不会死了。

这样的场景透露了很大的信息量,也暗示着旧的学校40年前是美的,是新的,父亲来时作为教书先生是受人尊敬的。可是,40年后,教室破旧了,先生也不再受人尊敬了。这样的情境中的黑白色和回忆中的彩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恰好是为了凸显现实状况的无奈与辛酸。

在我看来,两种色彩的运用,首先是在情节上让观众区分出了现实和过去。二是体现了父亲走后,父母的爱情就从开始走向了结尾,也是从彩色的开始走到了黑白色的终点。色彩的转变,向观众传达了一种爱情消失后的彻骨悲凉,只留下母亲独自一人承受着这种刻骨的伤痛。

最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回忆与现实的色彩对比,暗示了现实与过去情况的差异,着重彰显了40年后农村的荒凉和落寞。这样的双重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冲击,产生了持久的心灵上的触动。

02、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引发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共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影片的成功,除了色彩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性之外,叙事风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同于原小说中第三人称的叙述,影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讲述。影片还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叉的叙事结构来加强故事的真实性。以下,我将一一进行分析。

①现实与回忆交叉得叙事策略,展现了整个故事的前世今生,引发了观众的切身感受

影片开始的时候,先讲述了父亲去世的现状,随即就切换到了讲述回忆的段落。影片的后期又回到了黑白色的现实当中。最后,影片定格在了母亲奔跑的镜头上。由此可见,影片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叙事策略,而是采用了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的交叉得叙事策略。

这种现实与回忆交叉的叙事风格具有很好的节奏感,可以引发观众的兴趣,让他们一步步的往下探究故事的走向,又可以在适当的时刻,告诉观众期盼已久的答案。而回忆性的叙事段落更多是为整个的叙事表意来服务的。因为回忆部分的叙事,让这场跨越40年的爱情趋于完整。观众也由此了解了父母爱情的前世今生。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回忆中的故事呈现的足够纯真、足够童话,父母的爱情也足够美丽的情况下,对比现实中黑白的色彩和冷酷荒凉的基调的话,才能够产生地动山摇般得强烈震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看着以前的彩色爱情,再对比现在的黑白色现实,观众自然会禁不住的唏嘘感叹。

②颠覆了小说中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让观众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跟随人物进行情感体验

原著小说中是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的,但是影片却采用了“我‘的口吻来进行讲述。与第三人称的叙事口吻带来的疏离感不同,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具有亲切感,使得观众不感到突兀和生硬。以这样的口吻来讲述故事,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影片用画外音”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呈现了第一人称的叙事形态。而在后面的剧情中,”我“的声音也总是时不时的响起,不断的提醒着观众故事的走向和感情的发展脉络。其实,“我”的视角正好就是观众的视角,而剧中的“我”就是观众的化身,引领着观众走到故事的深处,体察到父母爱情的感人和可贵。

如此一来,观众就很好的被代入到父母的爱情经历中。而且,观众们可以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父母之间细水长流的爱情真谛。这样独特的视角,使故事变得贴近观众,也让观众对故事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 而且还促进了观众与角色的每一次情感共鸣。

03、通过相同旋律、不同音色的演绎,契合了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展现了爱情的唯美与宏大

不得不说的是,本片的音乐同样让人深深的着迷。音乐作为了解影片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也承载了人物的情感,促使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验感情的细腻,使观众可以更深的体会影片的主题。我将分三方面来阐述这部分的内容。

1、不同场景中的单一主题旋律:象征着父母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影片的主题

整个电影其实只有一段音乐,它每次出现,只是在音色和个别的地方做了改变。但它在主干的内在音乐形态上来讲,是基本不变的。整个影片从第12分钟才响起音乐,也就是贯穿整个电影的主题音乐。

音乐一开始是由排箫演奏了一段抽象化的旋律,告诉人们主人公即将回忆往事。由此,观众们也跟着讲述者的脚步回到了父母初次见面的场景中。画面中,一辆马车由远及近的行驶到村子里,在音乐经过几个小组的电钢琴的分解和弦之后,整个电影的主题音乐再次出现。

笛子演奏的主旋律,含蓄委婉,而电钢琴持续演奏平稳的分解和弦,更加强了整个影片含蓄的情绪。而此后,每一次剧情的高潮出现的时候,都伴随着影片主题旋律的再现。在我看来,含蓄委婉的音乐象征的正是父母之间的爱情。初始的怦然心动、见到喜爱之人的害羞、爱情发展过程中的浪漫,全都被包含在了音乐中,正好突出了影片对爱情的赞美的主题。

2、采用不同音色的主旋律,生动的展现了人物形象,刻画了细腻的情感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影片采用了平行转调的手法,整个曲子是小调式。主题音乐再次响起时,是在母亲为了能够见到父亲,不惜改到路途更远的前井去打水的时候。这时候,乐器又换成了厚重又明亮的电钢琴。在这个地方,主旋律是由笛子来演奏的,依然是悠扬又婉转,羞涩又含蓄,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母亲见到父亲时的含蓄的少女心态。

后来,母亲一直为父亲做饭,却不知道父亲吃到自己做的饭没有。影片这时候将表现旋律的乐器换成了中国曲笛,背景伴奏则换成了弦乐。曲笛声与弦乐交相辉映,象征着母亲期盼的心情,也表现了母亲不知道父亲是否吃到自己做的饭时那种急切、紧张的心情。

在我看来,相同的主旋律,转换成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巧妙的配合了人物心情的转变,也细腻、传神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情绪,塑造了立体的、全面的人物形象。这样的音乐,具有震撼的表现力,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心,让他们深入到主人公的命运主线当中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并发出自己的感叹。

3、尾声的音乐表现:影片和音乐同时到达高潮,表达了儿子对于母亲期望的回应

在影片中,故事最后的高潮也是音乐最后的高潮,就出现在“我”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中。同样的主旋律响起来,没有做任何的变化,影片在这里想要表达的就是儿子对于母亲期望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音乐主旋律当中,影片第一次加入了人的声音。

其实在这里,作者的意图十分的明显。作者觉得,即使是音色再动人的乐器,也比不上最人性化的人声,更能表现这一个乐段所富含的深情了。母亲与父亲的爱情,就融合在了整段旋律当中,绵远悠长、意犹未尽,让人深深地感动。

而之前出现过的排箫、笛子、电钢琴等悉数出现在最后的音乐当中,与影片开头的主旋律遥相呼应,使影片的情节完整收官,也对影片的整体感情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和阐述。这样一段长久的、感人的爱情,通过音乐独到的表现方式,绽放在了每个观众的心间,反复深化着关于爱情、亲情的永恒主题。

总结一下:

张艺谋曾说过:“《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多少年过去,那个在田野中奔跑着的、身穿红色棉袄的少女形象一直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用明亮的色彩,照亮了人们寂寥的心灵。时光荏苒,光阴流逝,但是,关于爱的渴望却始终没有远离我们。爱就像一个指示牌一样,指出了爱的港湾的坐标,让我的灵魂一点都不孤单。

本文从色彩运用、叙事风格、音乐艺术三方面解读了这部电影。作者也愿该影片同样可以带给你心灵的震撼和爱的希冀,照亮你的生活,温暖你的寻爱之路。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