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情感,色彩和细节三个层面解读影片《情人》及其现实意义

从情感,色彩和细节三个层面解读影片《情人》及其现实意义

《情人》是杜拉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具有自传主义色彩的小说。但杜拉斯本人是不愿意这部作品受到这么多关注的,她觉得《情人》是一部文学作品,可是大家把它通俗化了,当成通俗小说来读,她写《情人》时想的也不是爱情,但是很多人都把它当做爱情小说来读。

让-雅克·阿诺在1992年将《情人》拍成了电影,由珍·玛奇、梁家辉、让娜·莫罗、梅尔维尔·珀波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越南的西贡,贫困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法国女学生,阴郁的家庭环境让她变的孤僻、叛逆,邂逅华人富家子之后火速在一起,她以为她爱的是钱和激情而不是他,等到她踏上返回巴黎的游轮时,她才知道她深爱着他,但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事。


如杜拉斯所说《情人》里想表现的并不只有爱情和肉欲,她想要传递给人们的还有战争背景之下的人民生活和贫困富有对比之下的人生困境。

本文将从情感、色彩、细节3个方面对《情人》进行分析,并对其呈现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

◆情感:亲情、爱情、友情交织下的情感困境

◆色彩:泛黄、灰暗、明媚,纷杂的色彩下的人物内心和命运走向

◆细节:细腻的情节处理深入人心

情感:亲情、爱情、友情交织下的情感困境

①贫穷、灰暗、暴力的原生家庭让她无处安放

女主兄妹三人同坐一桌吃饭,明明是每人一盘食物,大哥霸道的把弟弟盘里最大的一块肉抢走了。女主问大哥为什么抢走弟弟的肉,他理直气壮地说:“最大的肉都是我的。”女主气愤的不能自已,但她毫无办法,因为坐在院子里的母亲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却毫无反应。她只能恨恨的留下一句:“我希望你去死”,扬长而去,留下弟弟暗自抽泣。


大哥霸道自私,还吸毒,偷钱,本来贫困的家庭被他造作的家徒四壁,充满躁郁气息。母亲是个特别容易愤怒的女人,而且对哥哥一味纵容,这让我想起《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母亲,她的过分偏袒,成为了苏明玉一生的心结。

美国FBI心理分析第一人罗伯特·k·雷斯勒说过:“一个人不可能突然从一个正常人变成魔鬼,他后来出现的凶残行为,往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邪恶的种子,而这些‘杀戮的种子’往往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

女主的哥哥有没有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变成这样的恶魔就不得而知了,可是女主已经深受原生家庭的毒害,她想逃离可是又无处可去。


②孤独又叛逆的她选择了放逐自己,走向爱情的漩涡

女主在去学校的路上邂逅了华人富二代,他努力的搭讪成功赢得了她的好感,也或许不是好感,只是她听得他说了一句:“我可以用车送你去学校”。于他而言,他成熟多金,是可以玩一玩的对象。坐在车上,他问她多大,她说:“17岁”。谎报年龄是她放逐自己的理由,也是故意给他机会。一场天雷勾地火,他们火速在一起了,女主经常在校门口等男主的车接她去他的住处,而他每次都在。


没有电话,没有信件,他们却能心有灵犀,爱情真的很奇妙。“你能跟我来家里,你是不是也能跟别人回家”,“我们中国人是不允许娶非处女的,你跟我上了床,就算我要娶你也是不能的”。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女主的有意放纵,但不知男主情深,他说出这些话以为他是个情场浪子,故意玩弄她,既然明知不能娶她,为什么睡她。

直到他爱到无法自拔,去求他爹能让他跟这个法国女人结婚,他爹不同意,他也觉得她不爱他,但是他还是不肯死心。“你不能娶我最好,我也不太喜欢中国人”,他让她自己重复他的那句“我来找你,就是为了你的钱”,她照做了。我才知道他的这种祈求,和自欺欺人,是因为不自信又深沉的爱。

她平静的打破禁忌,内心毫无波澜的同他提及他的未婚妻,而他的心早已波涛汹涌,疾风骤雨。她用他来打发孤独,享受欢愉,刺激家人,将原生家庭的破败和不堪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他面前,置他于难堪的境地。

他无力工作,舍不下父亲的钱财,没有能力带她远走高飞,他们在现实的无力感和高涨的情欲中彼此折磨。


③身处异乡,打破种族界限的爱情让她无处可逃

因为战乱,人们的内心也是一片兵荒马乱,可是,种族歧视却不会随之消失。她身处越南,白人本来就少,她跟当地人又格格不入,因为母亲的关系他们全家不和白人来往了。她做了中国人的情人,学校一时间布满了流言蜚语,更没有人跟她来往了。姑娘们都在打球,她站在旁边捧着一本书,球砸过来,又被捡起来,零交流。她想通过情人来摆脱她的情感困境,却并没有成功。

亲情、爱情、友情,三重困境交织,三条感情线同时推进,是影片集各种矛盾为一体的重点推进手法,这时候主人公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她能否突破重围,找到自我?最后,她平静地看着他结婚,然后回了巴黎,有一个晚上在船上听到华尔兹的乐曲她哭的声嘶力竭。过了那么久她才知道她爱他,爱的不可自拔,后知后觉的爱源于她一开始就不认真的态度,但这后知后觉救了她,她后来读了大学,结婚,生子,成为作家。


色彩:泛黄、灰暗、明媚,纷杂的色彩下的人物内心和命运走向

影片伊始就是冗长的黄色,这种黄色可以是 可以是湄公河黄浊的底色, 情人肌肤的颜色,法国人心中殖民地西贡的颜色,更是陈年记忆泛黄的颜色,那都是女主泛黄的青春。

她说自己十八岁以后就开始老了,用沧桑的面容和内心活了很久,她一直戴着一顶男帽,戴了很多年,只因为第一次与他见面,他说“这顶帽子真好看,你是美女,戴什么都好看”。黄,是她对他,对青春无尽的怀念。

镜头切换到她的家庭,天空一般都灰暗的,淋着雨的,气味是难以忍受的。她对家庭的排斥和厌恶,让人们都不能想象一个15岁的少女为何经常诅咒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去死,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她和他在昏暗的房子里做爱,她是多么的缺爱,所以反复做爱,欢愉过后,剩下的都是伤感,昏暗总能让她想起她的母亲。她以为放逐自己可以逃避她的出身和家庭,可惜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灰暗是她对原生家庭的憎恶和抵触。

男主用车载着她,在明媚的阳光下,穿过茂密的树林,鸟语花香,空气都是暧昧的。类似于唐人街的中国街道,每一种声音和气味都很吸引她。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就像她戴着那顶帽子,她总觉得戴上它,她的脸都是晴朗的。这是她所不知道的快乐,是她后知后觉的无欲无求的纯真爱情。

明媚是她为自己争取来的快乐,是他和她无所求的感情。影片用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呈现出视觉美的同时让观众很直观的感受情节的走向。


细节:细腻的情节处理深入人心

影片对于女主的打扮从帽子,特写到带钻的浅口鞋,精致的打扮是她属于巴黎的优雅,成功获取男主爱慕的前提。

吵完架以后弟弟试图看天空阻止眼泪掉下来,但没能成功之后的啜泣,表达了他的懦弱和这个家庭的巨大杀伤力。

男女搭讪女主,递上一盒烟,烟盒的轻微抖动和他自己抽烟的手抖;他的手一点点靠近女主的手,先是握住,觉察对方没有抵触之后的十指相扣;请女主一家玩乐,没有人跟他搭话眼里泛出的泪光都体现出男主爱的小心而慌张。

哥哥反复提醒母亲女主出去当妓女,母亲盛怒之下拷问女主,但是当男主请他们吃喝玩乐,拿了钱的女主母亲可以找学校老师让女主自由外出。女主哥哥每次从信封里偷钱,甚至拿着女主的内衣去闻味道,证明她跟真中国男人在一起。她恨透了这个家庭,却与它紧密相连。

这种细腻的情节处理深入人心,牵动着人心里那根最易动的弦。让你始终跟着电影的情感递进而心绪激荡。

结语:现实启示

杜拉斯曾经说《情人》之所以让大家觉得是一部通俗的作品,是因为很多读者很少去看严肃的作品,所以就算她描写战争背景但是人们读到的还是只有情欲。

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很多部作品中批判过法国人的媚俗,但媚俗可能是全世界的通性吧。《情人》这部电影的战争背景只是由男主口述一点点,全桌人也只顾吃饭。


爱是可以保证成功的主题,所以同作品一样,少有人去探究生活深层次的问题,也不会有人看见你活的有多艰难,人们只愿意关心飞短流长。

在生活在压迫下,在贫穷的奴役下,你难道还要他们全都长成圣人一般吗?他们身上所有的丑恶,都是源自这个畸形的社会和畸形的生活,我们无可摘择。

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是杜拉斯与社会和原生家庭对抗,成长的过程。她试图通过爱情解救自己,但是失败了。最终她认清周遭对她的伤害,用自己的力量去成长,渡劫。《情人》是在她70岁的时候写的,因为跟书里有关系的人大多去世了,她是认真的缅怀,写实和自我批判以及感谢年少时最初的爱情和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兰克·奈特经过调查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出身,其次是命运。

很多父母是有毒的,比如杜拉斯愤怒的、偏袒的母亲,这种毒深深地影响到杜拉斯的性格,人际关系和她总是感到苍凉的情绪,但这种伤害别人都很少去关注,只能靠自己修复。

我们很难摆脱原生家庭和社会背景造成的贫困和性格改变,尤其是在童年和青少年。但我们可以试着接纳和改变:

  • 勇敢地接纳自己的家庭,认识到家庭对自己的伤害。
  • 去跟伤害你的家庭成员沟通,避免重复伤害。
  • 拥抱自我,接受自己的性格不足,努力去改变,然后把精力放在人生积极的一面,成为更好的人。

中国情人是杜拉斯在跟母亲沟通未果后找出的逃避方法,她试错了,但好在她及时止损,没有对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他给她最美好的回忆,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她写《情人》都满是对他的感激和抱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