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踏血寻梅》竟是真实案件改编,香港奇奇怪怪的案子太多了

《踏血寻梅》竟是真实案件改编,香港奇奇怪怪的案子太多了

一般新闻事件和社会案件被改编为电影后,都会引发热议,该题材的电影,常常因案件的真实性、重要性极其较强的社会关注引发导演的创作灵感,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香港导演翁子光的《踏血寻梅》改编自2008年轰动全香港的“王佳梅命案”。



电影以血腥、暴力、性等充满噱头的新闻要素为宣传,在台北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奖赛中屡有斩获。导演翁子光根据一起“援交少女”被杀害肢解的案子改编成一部商业电影,运用客观冷静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采用倒叙的手法层层剥开迷雾,展现出与城市边缘人物内心的孤独。



翁子光在犯罪悬疑片的外衣下,投入了对人性的挖掘和对小人物的关怀,通过细腻的心里刻画,对电影中小人物的悲情命运进行探索,从电影的题材和内容上看,可以把它归类为——奇案片

奇案片这个称谓本来是从邵式1976-1977年推出的五部《香港奇案》系列转化而来的,这一锡类在香港电影的系列图谱中别具一格,影片多为发生在香港的凶杀案为素材,到了1988年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实施,也为奇案片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90年代前期,奇案片很常见,以血腥暴力为特点,代表作有《羔羊医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等……

说起来《踏血寻梅》打破了奇案片的常规叙事模式,在开篇不久,案情就真相大白了,真凶也坦白自首了,导致影片毫无悬念,但是导演就是另辟蹊径的设置了执着警察追寻命案发生原因,成为了电影新的悬念叙事,影片以严肃的叙述基调和相对复杂的叙事架构,力求深入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带领观众走进事件真相。


同为社会边缘人的王佳梅和丁子聪苟活在香港的社会底层,相似的情感经历和社会身份,让两人产生共鸣,他们无从选择的相遇,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人相遇导致了悲剧的开始:

案犯丁子聪将王佳梅杀害后,残忍分尸、抛尸,警察在查案过程中渐渐拨开了悲剧发生背后的故事,16岁的王佳梅自从追随改嫁的妈妈和姐姐来到香港后就对陌生而又全新的环境无法适应,她的内心渴望得到温暖的生活,但是现实的残酷给了她很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渴望成为模特的王佳梅成了一位靠自己身体赚钱的人。



犯罪者丁子聪童年就亲眼目睹自己母亲死去,童年给他造成的创伤一直成为他的梦魇,始终跟在他身边,最终他用一种极端的手段爆发了出来。

这两个同样被社会和生活抛弃的灵魂,最终铸成悲剧。

还有片中执着的警察,在每次查案的时候都会在案发现场拍摄一张照片,可以说他是见证了这个城市最黑暗的一面,相对来说,他也是一位孤独的人,所以他能够体会到被害者的处境,从他的视角看世界,这个世界缺乏关爱、平等,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悲剧,却没有人去真正的触碰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悲伤和孤寂。



或许他们内心是可爱善良的,也许我们每个人肯对他们投入一束温柔的目光,给与一个亲切的举动,不要冷漠,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但凡事也不能这么绝对,毕竟世事无常。

《踏血寻梅》的影片风格是残酷冷峻的,甚至带着一点恐怖色彩,在探寻事情真相的同时,观众就能够感受到边缘人在残酷现实面前有多么的卑微,真相的终端是人性的开始,翁子光导演不仅看到了当下现实社会背后的残酷,也将这样的残酷延伸到了过去和未来。



丁子聪真的是精神分裂的冷面杀手吗?

影片剧情给了答案:面对自己暗恋许久的慕容在生理期主动献身的诱惑,因不想伤害她为理由拒绝,在好友准备拿着母亲遗像进行猥亵意淫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嬉笑着打闹阻拦,当听到婆婆在门口,丁子聪也没有萌生出杀人的念头,而在案发后他选择自首,导演设定了这些情节也是在表达丁子聪心存善意,并非冷酷无情的杀人魔。



在与王佳梅相遇后,丁子聪仿佛迎来了新的希望,两个孤独者在挣脱了物质、欲望的枷锁后,给与了彼此信任和关怀,超越了男女双方的肉体关系,更是一种淳朴的意念。

所以在王佳梅提出让丁子聪杀死自己后,丁子聪选择了服从,人生价值被信任之人所肯定,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任,顺从更是丁子聪对王佳梅的一种悲悯情怀,毕竟生活在边缘的他们,本身就是透明的存在,更没有什么生存意义和价值,只有解脱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踏血寻梅》中每个人物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他们也曾经有过理想,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仅束缚了他们的自由,也限制了他们的理想,甚至还造成了个体的人性异化和分裂。

现实视角呈现出的是当下香港社会的现实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态度是成为谋杀人性的最大因素……香港作为一个各种移民汇聚的大都市,千千万万个像王佳梅这样的港漂人组件了完整的社会集体,同时香港作为一个海港城市,特殊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造就了王佳梅的社会身份与多元的本土文化。



或许导演想通过电影展现给世人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香港这座城市,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和香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每个人似乎都游离于这个城市之外,这种焦躁与感性反映在香港电影中,业界给了《踏血寻梅》荣誉,但重拾港片辉煌,为香港电影的再次振兴谋求一条可行的出路,仅凭一部《踏血寻梅》还是远远不够的……


文原创,图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