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这部电影中的杀人凶手,在十几年后警方才知道是谁

这部电影中的杀人凶手,在十几年后警方才知道是谁

奉俊昊导演更被多的人熟知,想必是通过今年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其执导的《寄生虫》最终斩获了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奉俊昊也摘得了最佳导演奖。

这里不得不感谢各种奖项,让我们结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导演以及影片。

我就是因为《寄生虫》才回看的其它影片。

但其实奉俊昊导演的才华从他的早期执导的作品就可见一斑。

比如他2000年执导的处女作《绑架门口狗》,2006年执导的《汉江怪物》。

我先前在介绍裴斗娜的作品时也说过这两部电影。

不过早期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可能还属2003年由宋康昊等人主演的《杀人回忆》

这部电影一度被评为“史上最好看的韩国电影”、“毫无破绽的完美电影”。

看过电影的人可能都被结尾宋康昊那意味深长、与现实发生对峙的眼神所震撼。

电影改编自1986年至1991年,韩国京畿道华城郡一带发生的连环杀人案。

前后共计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14岁,仅1人幸存。

当时韩国警方先后出动了200多名警察,嫌疑犯与证人达到近2万人,有4万人接受了指纹鉴定,500多人接受了DNA鉴定。

但凶手在1991年最后一次犯案后,从此人间蒸发,始终未被捕,至此成了上世纪韩国最大的悬案之一。

而未被侦破的案件改编成影视,向来都是最难的。

因为人们期待结果,喜欢结果。而结果对于犯罪事件来说尤为重要。再不济,凶手逃之夭夭也算是结果。

《杀人回忆》中却至始至终都没有交代杀人凶手是谁,警察也在四处碰壁。

但也正是这种“悬而未决”带来的真实感和无力感,成就了这部电影。

想一想,当时真正的凶手也许正和其他500万韩国人一起欣赏着这部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杀人回忆》

这个“主角”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在欣赏呢?

直到2019年10月,嫌疑人李春在终于供认了杀人14次和性侵犯30多次的犯罪事实。

那么案件是如何被侦破的呢?这其实还得益于韩国的另一名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他说:

“杀人一旦开始,就没法收手。现在既没有抓住他,也再没有发生同类案件,十有八九,他现在住在监狱。”

警方这才开始从监狱中逐一对比DNA,发现有一人与三次案件相吻合。

有人说,李春在看过电影,也有人说没看过。但好在凶手终究还是落网了。

这里推荐一部美剧《心灵猎人》,剧集就聚焦于警探与重犯进行心灵交谈,研究他们变态扭曲的心理,为今后刑侦做贡献。变态可不认为自己是变态

回到《杀人回忆》电影本身,电影聚焦于两位行事风格迥异的警官。

一位是由宋康昊饰演的朴警官,未经训练,一身痞气,破案全靠脚,

另一位是由金相庆饰演的徐警官,警校毕业,思维缜密,破案全靠脑。

故事一开始,一具尸体被发现于水渠中,朴警官开始对嫌疑人逐一审讯、做笔录。

在还没有任何头绪的时候,第二具尸体就出现了。

当时韩国的警方还不懂什么叫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线索纷纷被破坏。

在与女友的闲聊过程中,得知傻子白光洁总是跟在第二个被害人身后,而被害的那晚,傻子也跟在其身后。

于是朴警官将凶手锁定在了傻子身上。

确定了最终嫌疑人,朴警官想的不是找证据,而是作伪证,进行暴力逼供,想直接把帽子扣到傻子身上。

但其实暴力只是当时的韩国警察最具效果的破案方法之一,与当时军统下的韩国相呼应。

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审讯的时候警官打嫌疑人。

审讯之后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关系十分融洽。

这个时候,徐警官从汉城前来协助破案,此时的小镇早已人心惶惶,遇到陌生人都避而远之。

两个警官的相遇也很有意思,朴警官直接将徐警官误认为凶手拿下。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在影片第一次见面就是刀兵相见,后面也不止一次进行争吵。

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警方就准备将傻子作为凶手公之于众,换来的是警长搁置,媒体大曝光。

在这里有一关键的信息被警官们忽略了,朴警官是让傻子作伪证,但傻子是怎么知道详细作案过程的呢?

徐警官以为是朴警官傻子背下来的稿子,他没当回事。

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傻子目睹了凶手行凶的过程。

我个人倾向于这不是BUG,而是导演故意而为之,可见当时韩国警方的意识是有多差...

后面好不容易意识到了,但傻子被逼,不小心被火车撞死了...

新的警长任命带头调查,朴警官汇报案情时磕磕绊绊。

甚至时间都记不清,又是一巨大的讽刺。

好在警校毕业的徐警官研究出了一套作案规律:

1.穿红衣的女性

2.下雨天的晚上

这是一起连环杀人案。

不过影片紧接着就开了一个玩笑,新的案件打破了穿红衣这一规律。

朴警官还是按自己传统的方法,甚至认为凶手进行了性侵行为但是没留下yin毛,

至此下结论凶手是一个白虎,于是整天泡在澡堂子,四处张望寻找嫌疑人。

甚至朴警官开始去请神婆,而徐警官接着找线索,两位警官靠着各自的方法进行侦查。

讽刺的是,迷信和科学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在凶杀现场同时锁定了第二个嫌疑人。

第二个嫌疑人同样遭到朴警官的暴力逼供,但又出现了新的线索推翻了这种可能性。

紧接着是第三个嫌疑人小白脸,面对警方的逼供闭口不谈,很多观众一度认为凶手就是他。

但我觉得电影在这里更想表达的是小白脸作为普通平民面对实施暴行的警方的一种抵抗

当时韩国的社会背景,正处于由军统到民主的转变期,这两位警官也从侧面代表了从蛮横到理智的一转变。

但即使作为理智代表的徐警官,面对这种视人民如草芥的凶杀行为,也还是崩溃了。

一心认为小白脸就是凶手,甚至要一枪崩了他。

在现实中,一位退休的老警官曾写道“我发誓抓到你一定不让你站上法庭,我要亲手解决你。”

透过文字,我们也能感受到警官的悲愤。

同样的,这次案件影响到的无辜人不只有警官,还有受害人家属、被认定为疑犯的人等等在心灵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甚至导致一些人的死亡。

在影片中,凶手是谁可能有指向性,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真正的凶手也有过一闪而过的镜头,但都不是几个嫌疑人,这位饰演者在影片中也只饰演了这一个角色。

有人说凶手就是普通人,就在我们身边。几次案件是不同人进行的模仿行凶,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这就导致这三个嫌疑人都有可能是某一次的凶手,甚至是影片中一闪而过镜头中的那些人。

想想就不寒而栗。

影片中也有多次暗示这种可能性,开头小朋友模仿朴警官的语气神态,但记忆最深的还是老警长问朴警官

“一个是强奸犯一个是受害者的哥哥,你看看他们的脸,你能分清楚吗?”

再结合影片结尾小女孩多次强调的 “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啊”。

每个人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凶手,人心叵测。

但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善良的结局,三个嫌疑人都不是凶手,凶手只有李春在。

三次刑侦的过程只是暴露了那个年代韩国警方的无能与真实事件的残忍。

希望中的绝望,绝望中的希望,反反复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