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中国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从来都是行动大于言语

中国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从来都是行动大于言语

文|福林妈咪

这几天在家没少刷电影,偶然想起以前在中央6台看的一个电影,那时候还小,剧情是啥不记得,只记得有个男的在澡堂子里面唱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配合澡堂子的天然混响,还挺好听,姜武饰演了一个傻子,在他唱完之后还不停鼓掌。

想不起电影名字的我上网查了一下,是99年在加拿大上映的国产片《洗澡》,而且是一部温情国产片,豆瓣评分8.4,这么高的评分,我不想错过这部好片,再看一遍发现真的很温情也很感人。

我之所以称他为中国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是因为这部影片也是围绕一个澡堂开始的。

朱旭饰演的老刘经营一个澡堂,是澡堂子的搓澡好手,早年丧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濮存晰饰演叫大明,二儿子姜武饰演叫二明,有些痴傻。

大明离家南下多年,在外打拼,有些痴傻的二明则一直陪在老刘身边,帮忙打扫澡堂,招呼来洗澡的客人,成天过得无忧无虑。

有一次他想哥哥了,就给哥哥寄了明信片,在明信片上画了一幅画“爸爸睡觉,我在旁边”的图,大明误以为老刘病逝,匆忙从深圳赶回来。

后来得知是误会,面对痴傻的弟弟和迟暮的父亲,以及破旧的澡堂,他并不想久留,但没想到这时候老刘突然犯病,大明只能留下来照顾父亲、弟弟和澡堂的生意。接触多了,他才理解了父亲,并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感动。

不久之后澡堂要被拆迁,老刘坚决不和澡堂子分开,但就在这时,老刘在泡澡的时候犯病,离开了人世。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中国父亲表达爱的方式,还是多数家庭中父亲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诠释的都很到位,演员也很注重刻画人物细节。

里面有几个片段,不光展现演员的功底,也将中国父子相处的方式给放大。

大明回来后,吃的第一顿饭是父亲做的炸酱面,在饭桌上父亲老刘问大明:“出差啊?”大明说:“啊不,回来看看。”

父亲接着问他:“还吃得惯吧?”

大明回答:“还好,挺香的。”

两父子,直到吃饭的时候才问到这次回来干嘛,做父亲的面对亲手养大的儿子,竟然问儿子吃不吃得惯自己做的饭。

可是父亲在面对傻儿子的时候,互动就生动多了,说话永远笑眯眯地咧着嘴,每天晚上带着傻儿子在老北京城的胡同里跑步,偶尔还会比赛,骗儿子回来看看地上有什么,然后耍赖往前跑,晚上冲洗澡堂,父子俩玩得不亦乐乎。

被大明看到了,感觉自己像个外人一样。

跟二明相处的如此快乐,跟大明却总有隔阂。

我们撇开二明在父亲身边待得时间比大明长不说,看看二明那痴傻的样子,是不是像极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

其实,二明就像小时候的我们,大明就是长大成人的我们。

我印象中,爸爸会带着六七岁的我,去放风筝,去游泳,带我下馆子吃好吃的。但从我上初中开始就很少沟通了,大学之后更甚。小的时候,父亲对我就像老刘对待二明的态度,长大了,我们的关系变得更想老刘和大明那样。

是不待见你了?

不是,只是越来越含蓄了。

电影里,有这样几个场景。

大清早,大明在洗澡堂子里洗淋浴,但是用的是凉水,父亲在外面听到声音就进去看了一眼,问用不用往池子里放点热水泡一泡,大明却说在南方习惯淋浴了。老刘二话不说,转身急匆匆地去外面把热水打开了,大明洗着洗着水变热了,诧异之际,但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给老刘买了按摩仪,老刘笑了,但是笑是指着一旁试验按摩仪的二明笑,明明因为大明的心意开心,偏偏却要掩饰起来。

大明看老刘坐在按摩仪上笑着,就说要去买回去的票了。老刘先开始惊讶,“啊?”了一声之后,又说到“对,那你快去吧。”明明不舍却又假装开明。

父亲对儿子的爱,不说出口,但是都用行动表明了。

当天晚上雷暴雨,大半夜老刘去澡堂房顶铺塑料布,大明看到后也跟着上去帮忙。忙活完,天亮了,但是大明由于当时太担心老爷子,所以雨衣都没穿就上去了,忙活完之后老刘才发现大明衣服湿了,就说让他回去换,别冻着。

有一次大明带二明外出办事,却把二明弄丢了,老刘先开始沉默不语,后来爆发了情绪,责怪他回来干什么,说自己知道大明看不起他和澡堂子,该忙什么忙什么,回来净添乱。

好在后来找到了二明。

经历这么多事儿之后,大明跟父亲的关系更近了一些,说自己以后会常回来看看,但是老刘却说:“没事儿,你该忙什么忙你的去,我跟二明都挺好的。”父子之间,没人说对不起,但是又都互相理解了。

不过当晚,老刘在自己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澡堂中驾鹤西去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父子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需要用心去感受。

其实不少家庭里的父亲都是这样。

不善言辞表达,但是却在默默付出。

就像老刘最后说的“你该忙什么忙什么,我跟二明都挺好。”明明希望大儿子在身边,但是还在给大儿子宽心,因为他不想成为大儿子的负担。

这样含蓄的爱,反倒觉得更温情。

我之前有看到一些文章说让爸爸妈妈把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于是我见了很多经常嘴上挂着“妈妈爱你”,“爸爸爱你”却对着手机不停刷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些手拿棍棒却对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的爹妈。

其实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在表达爱的时候,行动大于言语。

一方面是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不值得向孩子炫耀,另一方面怕自己的爱成为孩子负担。

很多远嫁的女儿或者在外打拼的儿子经常打电话给爸妈的时候,是否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跟你妈都挺好的,你不用操心啊!”但是却听到电话那头的咳嗽声,或是过了很久才回到家中,看到爸妈却苍老了很多,行动明显不如上一次回来灵活。

他们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不需要整日将“我爱你”挂在嘴边。

小时候,我的爸妈从来没对我说过“我爱你”,我也没对他们说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种种,反而觉得很温情,他们把爱都放在了行动里,这样的爱在我长大之后经得住回味。

所以,不要总是嘴上说爱,要用行动。

不管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你对自己的父母,因为真正的爱,行动大于言语!

爱,从陪伴开始

从宝宝刚出生,你们的情感纽带在最初建立在温暖的怀抱和乳汁的需求与供养;

待宝宝会走之后,你们的感情在于互动和带他探索发现;

上幼儿园后,你们的感情在于互动和游戏;

上小学后,你们的感情在于教育引导及一起学习;

上初高中后,住校的孩子聚少离多,可能在于他休息时你为她做的拿手饭菜;

上大学后,你们的感情可能是平时的一通电话。

以后,更多的是这样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亲自陪伴,等大的时候,孩子可以依靠小时候父母建立起的那份感情,通过回味来支撑自己在外打拼,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

这样的陪伴,不一定要说出“我爱你”,但是父母所做的这一切,不知不觉中滋养着孩子长大成人。

爱,从不打不骂开始

打骂也许会让你感觉这是最有效率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但是,养孩子讲究效率?揠苗助长的故事应该都知道吧?

每个孩子的资质不一样,有的理解能力强,有的可能要三遍五遍的教。

之前樊登在一个节目上看到一个警犬训犬员,把狗训的特别好,他问训犬员如何让狗自己主动去厕所尿尿的?

训犬员回答:“教育这个狗去厕所撒尿,最重要的是你要经常带它去厕所。聪明的狗1次就能学会,笨的狗可能需要3次,最后就学会了。”

训犬员的耐心和身教,让狗狗养成了好习惯。

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什么都需要方法,但是打骂是最差劲的。

一边打骂一边对孩子说都是为你好,这更像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只有你亲子教他,才能让他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而打他,无非是你生气,气他不可雕,气他不可教,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所以,真的爱孩子,不用把“为你好”挂嘴上,因为真的为孩子好的父母,不用向孩子解释啊。

我们可以接受感情的含蓄和行动的付出,而不是感情的释放和行动的背离,更不是没有感情,还没有行动。

如果可以,表达出爱意,还能付出行动那样更好,言行一致更能让小时候的孩子明白其中深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