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豆瓣9.2《雇佣人生》:人类被物化到极致,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豆瓣9.2《雇佣人生》:人类被物化到极致,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最近比较喜欢看一些电影短片,总觉得短片所揭示的内容往往比较深刻而直接,且不会有剧情拖沓、节奏缓慢等问题。而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雇佣人生》,其新颖的视角和故事呈现形式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雇佣人生》是于2008年在阿根廷上映的电影短片,时长只有7分钟且全片无对白。关于此部影片的拍摄手法等内容已有不少评论讲解,故在此将从影片内容的角度,探讨其中呈现出的人性与社会的关系及作用。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仅仅是因为拥有更为高级的思维与行为,更是因为不可或缺的人性。我们可以对一些事情麻木不仁,但不能对生活麻木到不“人”。

看完这部影片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样的“人”还能被称为人吗?

一个人生活中所必需的物品全都是由其他“人”担任的:闹钟、凳子、衣架等等。在看到这一场景后我环顾了一下身边的物品,它们除了不会动之外和影片中的“人”有区别吗?我发现并没有。

影片中的人已经完全替代了物,尽管他们依旧有生命力、思维力以及其他人类所独有的特征,但他们已经不是用正常观点所能被定义的人了,因为人类进化的并不只是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刺激所能引起的一系列感情。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作为人最基本的特点都该有什么:至少你会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独一无二的灵魂以及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有价值的作用或可以做出的贡献。简单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红绿灯人”、“电梯人”、“闹钟人”之间除了长相不一样还有什么区别呢?他们所做的工作换另一个人也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他们的变换而发生任何不同。千篇一律,已经是他们与人最大的区别了。这样的人们不会去反抗,更不会去改变,正如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他们已经麻木到不“人”。

提起一味认同、毫无批判思维的人,首先能想到的便是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这本书主要是对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压抑的揭露与批判,而单向度人也就指那些被压抑着毫无反抗与批判精神、只会安于现状的一类人。关于本书的观点和内容的评论内容及文章也不在少数,在此不多加赘述。只是我们能够看出,《单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一类人与影片中的工具人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不会去进行反抗,不会去争取自己该有的正常生活。对于影片中那种极为荒唐的生活模式,他们也毫无怨言。

这里其实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说《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提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极权主义是造成“单向度的人”的主要原因,那影片中压制这些人人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从短片我们难以推测这个社会经历了什么,可能与《单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观点相似,也可能有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真正压抑了人性的,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内心罢了。

充当红绿灯的工具人

社会需求固然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但我们内心的潜在要求依旧会控制我们的思想。一旦将心也交由社会控制,便再难收回,因为此时的人已经丧失了独立意识和判断力。也就是说,即便影片中的社会终有一天回归正轨,但若心已经不属于自己,那么独立意识也将会随之消散。这也就是我们一开始所阐述的,或许你可以对事物麻木不仁,但也绝不能麻木到不“人”。


等到人人都可以与物划等号的时候,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了,整个社会都会随之丧失生命力。

影片并没有只描述一个人,这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社会的模样。影片中处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每一个人都在做着本该由人创造出的物所承担的事情。这样的社会还是鲜活的吗?自然不是,人都没有了生命力仿佛行尸走肉一般,那这个社会用死气沉沉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相信有不少人都思考过一件事情: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也有很多相关的话题比如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包括我自己在内,在享受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时,也会经常想未来的科技究竟能发展到什么样子。也许我可以一秒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也许汽车可以在天空上行驶......然而这一切的进步,都是需要人来操作的。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思维运用于创造,甚至像机器人那样将更多物品赋予更人性化的功能,但我们绝不可以被物品所替代。试想,如果物可以在某一天与人划等号,那么与影片中人替代物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呢?只不过一个是在不断地进步中悄然退化,另一个是在功用的颠倒中加速了退化。

而正如不停发展的社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舒适环境,每个人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影片中死气沉沉社会的形成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西方的哲学及教育史上,有许多学者都提出过关于人性的观点。且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属性中最重要的便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属性正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简单来说,人不会靠本能服从,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识。

这一观点在印证了之前我们所阐述的社会对人的影响的基础上,同时也体现了人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说,既然人是在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依赖于社会从事各种生产,才构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当人被物化后,这种阶级性也就随之消失。正如影片中的男子,看似在享受着他人的“服务”,实际上只是其他人的一块地毯。而伴随着这种人本性的消失,影响的必将是整个社会。


没有永恒的黑夜,只要世上还存在一丝阳光,白日就总会到来。

这部影片虽短,却十分压抑。但其中不乏令人燃起希望的部分。在影片最后,作为电灯的“工具人”摘下了套在头上的灯罩狠狠地摔在地上,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这正是人意识上的觉醒。在我看来,这种结尾比一群人觉醒要更加具有冲击力,因为我们有足够可以想象的空间:这一个人的觉醒会不会代表还有许多人心里其实都有一颗想要反抗的心呢?只有一个人觉醒的话他能不能成功地让整个沉睡的社会醒过来呢?这也是我认为影片设计的巧妙之处。

结局我们尚不可知,但最后这位“灯人”的觉醒无疑是为人带来希望的。只要作为人该有的意识还没有消亡,那么其余人被唤醒也并非绝无可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毕竟,再漫长的夜晚也终会迎来清晨。

结语

《雇佣人生》这部影片的节奏紧凑且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将人类丧失人性后的结果放大展示在观众面前。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能感受到作为人拥有独立意识的重要性,让我们切记不要迷失自己。影片基调虽然压抑,但也拥有充满希望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相信,每一个希望的出现都会带来崭新的可能。不仅是这部影片中体现的人性与社会,我们的点滴生活也是如此。坚守自我,光明永远可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