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评分8.8,打破性别偏见的“芭蕾梦”,是对理想自我的不懈追逐

评分8.8,打破性别偏见的“芭蕾梦”,是对理想自我的不懈追逐

文:宿夜花

谈及英国电影,很多观众并不陌生。那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文化的作品中,常见的一类是依托于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平,实现动作、奇幻、冒险等类型领域的强力输出,例如“哈利波特”、“007”系列;另一类脱胎于文学著作,展示过往贵族生活或是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以启迪当代观众,从詹姆斯·伊沃里的《霍华德庄园》到李安的《理智与情感》,这种古典英伦文化片也有着持续的影响。

此类电影引发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纵然它们风格突出、也形成了品牌特色,但我们无法从中感知到真实的当代风貌、普通人的生活气息以及现实中饱含矛盾冲突的冷暖人生。任何国家的电影,主流商业片、类型片固然重要,但反应现实、反思人性、批判现实的那类精品仍旧不可或缺

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跳出我天地》正是一部反叛传统英式电影刻板、保守价值观的佳作。影片以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个孩童的“芭蕾梦”为主要情节,一方面,它是反映了现代价值观启迪下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病、以及如何实现自我理想价值、确立自我个性这种普遍问题;另一方面,它从一个社会底层家庭、游离于主流话语外的一个侧面,展现出普通人的辛酸孤苦、坚毅自强,更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01

影片揭示了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对人个性的异化,倡导一种遵从个人天赋与内心意志的价值观。在一般主流的“女性电影”中,所控诉与批判的通常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物化与束缚,追求女性的独立与自我价值的回归固然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但极少有人注意到——刻板、保守的性别偏见更是对男性的约束与禁锢。《跳出我天地》从一种更深的角度揭示了这种人的固有偏见对个性发展的阻碍。

在过往的传统家长观念中,男孩应该专注于体育、理工领域,女孩应当从事文艺、舞蹈、音乐,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是女孩运动,足球、篮球才是男孩应该热爱的。这种刻板印象固然有一定的依据,因为一般来说,从人类的生理特征上看,男性在力量、冒险欲望、攻击性上整体高于女性。

但当一种传统的、刻板的、僵化的认知成为了一种话语暴力,它无形地规定了我们的思维与言行举止,成了一种枷锁桎梏人的发展自由与内心意愿、压抑了人的成长。很少有人会去思考:什么是男孩该有的样子呢?什么又是女孩该有的样子呢?反叛保守价值话语、审美偏见对人性压抑、自我个性约束,一直是新千年来主流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种对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重塑也体现在主流明星气质的变化之上。

以《房间》赢得第88届奥斯卡影后的布丽·拉森,用《惊奇队长》中的女性超级英雄开始掀起了对刻板化性别标签的反叛,她向观众宣示女性的魅力不一定是娇媚、柔弱、温婉、内敛,她线条分明的五官,率直、开朗、凌厉、干练的气质,展现出了女性的独立与强势之美。凭借《小妇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广受欢迎的年轻男演员提莫西·查拉梅,他的形象气质也更脱离了传统西部片、黑帮片男主角的原始生猛与刚性,呈现出温润、可爱等符合现代都市文明的气质。

现代的审美标准恰恰是打破陈旧的性别印象、迂腐的性别偏见,去发掘每一个人身上真正的气质特点与独一无二的性格魅力女性可以强势、自主、敏锐、富于主见,男性也可以温柔、细腻、敏感、清润

《跳出我天地》巧妙地将这种性别气质的思考融入进“舞蹈”这一意象之中。舞蹈既是一种体育运动,展现出富于力量感的强健体魄与协调平衡自我的柔韧性;同时,它又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理蛮力与粗暴攻击,更需要乐感与内心对艺术的感受力。这种刚柔并济、兼具阳刚与柔顺正好又是现代性别价值观的体现(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刚柔二元生硬对立)。

因此,影片主人公比利·艾略特(杰米·贝尔饰)拒绝父亲意志强迫(练习拳击)而遵从自我意愿(感受芭蕾并享受舞动自我的内心体验),正是对反抗传统性别偏见、重塑现代气质的一种心理写照。而比利·艾略特看似外表娇柔、身体羸弱,但内心从来没有屈从于父亲、哥哥的意志,一直在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不畏世俗眼光的勇敢独立、不惧流言蜚语的自信自强、不随波逐流的坚毅气魄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坚强与自主的魅力呢?

02

如果说“遵从自我打破偏见”的主题对于任何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下的人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主题,那么如何将其融入鲜活动人的现实故事之中、避免沦入概念先行的空洞模式?这正是《跳出我天地》另一大成功之处。

影片真实地展现出了一个普通的英国工人家庭的生存境遇,既没有刻意美化粉饰,也没有陷入一种自怨自艾的颓废忧郁、放逐毁灭的绝望之中。《跳出我天地》将比利·艾略特的芭蕾梦放置于一个明确的时代背景之下,反映了当时英国严酷的劳资关系

故事发生在1984年撒切尔时代的英格兰东北达拉谟煤田,比利·艾略特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父亲、哥哥卷入到了大罢工活动之中。个人的梦想追逐与工人家庭置于时代大环境下的凄凉处境紧密相连,这也是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关键,它有着现实的温度与底层生活冷暖交织的烟火气,既有着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现实辛酸,也有着苦中作乐、不离不弃、坚定不移的坚强与韧劲

父亲一角无疑是使得影片故事立足、人物关系合理融洽的关键,饰演父亲的加里·刘易斯也给观众呈现出了父亲一角的复杂性与典型性。一方面,是其作为普通矿工、身处社会底层的视野与认知局限性,他蛮横、粗暴、急躁、短视,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着十足的大男子主义与蛮横父权意识,这对比利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压抑;另一方面,他同样具有一个普通父亲的质朴、深沉与厚重,他的爱宽厚、含蓄从不主动言说

父亲作为一个家庭的财务来源与主要劳动力,终究在捍卫工人权益对抗贪婪矿主与强势权贵面前,彻底败下阵来。而思想上的偏见与短视、性格上的急躁与粗暴,让人感受到他的狭隘与霸道,而为了生存的坚强与隐忍,对待家庭苦力支撑的无奈与落寞,更让人感受到父亲一个词的分量

当他为了儿子的梦想选择与矿主权贵妥协时,他遭受到了朋友的不解与鄙夷,这种普通人困顿于家庭、工作中的心力交瘁、无可奈何的心酸苦楚,在他与大儿子相拥而泣时被渲染到了极致

因此,影片中的父与子关系的对立到融合成为了人物关系网中最动人的部分,作为一个思维保守、性情暴躁的传统家长,最终为儿子的理想他开始质疑自我过往的认识与偏见,忍受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不惜一切地鼓舞与勉励。结尾看到儿子获得成功的父亲,潸然泪下,百感交集

03

《跳出我天地》在商业市场上收获成功(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并取得良好的观众口碑(豆瓣评分8.8),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讲述青年人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追逐梦想的现实题材怎么诠释才会吸引更多观众去看

80年代英国电影中诞生了诸如《席德与南茜》此般朋克乐队传记片,它们纵然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描绘出了普通青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社会变迁、变幻莫测的生活环境、无法预知的未来,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助与痛楚;但迷幻摇滚乐及其衍生的“青年文化”总是不免于一种过分自我放逐、自我迷醉的沉郁气质,那种挫败、失落、愤恨与癫狂使人感到宣泄自我的酣畅淋漓,但却无法给大众带来亮色

因此,史蒂芬·戴德利的《跳出我天地》没有愤世嫉俗的抑郁消沉,也没有壮志难酬的自怨自艾,更多地是用一种饱含人情冷暖、世事沉浮的温情脉脉,一种不骄不躁、不疾不徐的坦率与纯真,展示一种坚定与从容,又不失活力与趣味。轻缓曼妙的配乐,工整却不呆板的构图,不过度装饰却别具一格的色彩,在导演随后的作品《时时刻刻》、《朗读者》中可以发现相似的美学追求。

而《跳出我天地》之所以广受认可,不仅仅是导演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更在于其中所展示出的乐观与坚毅,纵使生活充依然严酷与凛冽,对待生活依旧需要永不妥协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成长独立、追逐梦想、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体味到的感动仍旧是无可替代的,影片也提醒观众感受并珍视成长的美妙、超越自我的过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