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和你在一起》:教育目的不是仅培养成功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和你在一起》:教育目的不是仅培养成功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和你在一起》是一部艺术与商业价值并存的优秀影片,然而与《霸王别姬》、《英雄》相比,也是陈凯歌早期作品中较受冷落的一部。从来没有人,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发掘并解读影片中蕴藏着的巨大的育儿价值。


音乐温情片《和你在一起》上映于2002年,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是当年的票房亚军,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最终斩获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剪辑奖,以及第5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可以说是一部商业与艺术价值并存的优秀影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与亲情的故事:普通百姓刘成深以儿子为傲,为让从小拉小提琴的儿子刘小春能获得成功,带着他从家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性小提琴比赛,并让儿子先后拜“可以教音乐”的江老师和“能让你成功”的余教授为师。在学习过程中,小春和父亲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小春遵照心灵的指引和成长的真实愿望,在亲情与成功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了亲情。

如果只从内容角度来解读此片,我想很难体会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也错过了启迪中国家长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怎样的人”的思考机会。因此我将从“电影的创作手法、故事人物的塑造、电影主题的呈现”这三个维度,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

其中主题呈现部分,我会重点分析影片的现实意义,即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探讨什么是孩子终生受用的幸福观。

01、导演的创作手法:通过叙事与音乐交织的两条主线,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歌颂了父爱的伟大

这是一部讲述琴童故事的电影,优美的古典音乐贯穿始终,并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主人公小春的内心变化,或清新婉转,或细腻柔和,或华丽大气,或激情澎湃。导演充分发挥出音乐抒情、渲染和象征的艺术功能,表达和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影片中有两个经典的蒙太奇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江老师将黑胶唱片放入唱机后,小春伴着急促跳动的音符一页一页地擦拭琴谱,导演时而对小春敲打节奏的手指进行特写,时而对小春紧闭的双目进行特写,又对同一屋内江老师换煤烧水、削苹果时富有韵律的动作进行快速切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人对音乐的共鸣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从音乐中获得的巨大享受,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当小春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后,拿着被余教授私藏起来的小提琴夺门而出,去寻找父亲刘成,导演用平行蒙太奇手法穿插了刘成在火车站捡到弃婴小春后,抱着婴儿、背着提琴在人流中逆行,苦苦寻找婴儿亲身父母的画面。刘成淳朴善良、富有爱心的形象,与小春毫不迟疑地放弃成功、奔向亲情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父子情深,令人动容。

02、故事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饱满而生动,呈现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追求,凸显真情的可贵

① 刘佩琦饰演的父亲刘成,既有来自底层的功利世俗、圆滑世故的气息,又有勤恳淳朴、无私善良的高尚情操。

出于善良的本性,他义无反顾地收养了在火车站捡到的弃婴小春,含辛茹苦、不求回报地栽培。为了小春能留在北京接受名师指路,他低声下气、死乞白赖地拜师。为了给小春赚学费,他不辞辛劳打多份工。为了不影响小春的发挥,他连小春要参加的国际比赛都不露面。

“有了小春之后我很幸福很快乐”——正是因为把小春看得很重,所以他把成功也看得很重。为了儿子的成功,他可以放弃十三年来的养育苦劳,心甘情愿退出小春的世界,将儿子拱手让给余教授。从余教授的口中,我们知道刘成之所以希望自己捡回来的孩子小春能够成功,是因为只有成功了,小春才能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仍可以不自卑地生活下去。

观众在刘成身上看到了一名望子成龙的父亲的纠结,在成功面前,他放弃了亲情——并非无情,恰是深情他的牺牲精神,体现了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② 王志文扮演的少年宫江老师,是理想主义的代表,有才华,深谙社会现实,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江老师有学艺术的人惯有的局限性:清高骄傲。恋情受到打击,他却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误。他一蹶不振,生活落魄,形容邋遢,住在污水横流的四合院里,与占小便宜的妇女争短长。当见利忘义的家长为了附庸风雅,带着功利的目的送孩子来学琴,他会怒摔水杯。

他也有学艺术的人特有的精气神:忠于内心。他真正地热爱音乐,收学生看重学习兴趣,“喜欢高兴才拉”。

从他收养了一大群流浪猫可以看出:他和刘成一样富有爱心。起初他不肯收小春,不是因为小春没有天赋,而是见惯了暗箱操作,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与资源的孩子获得成功。得知小春不打算继续学习,他甚至愿意退还学费免费教学。

虽然际遇不同,不妨碍他们真诚面对彼此。小春离去的那天,导演安排了一场合奏的戏,江老师第一次以清爽整洁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十分动情地对小春吐露心声,身上披着一层金色的光辉,那是导演对真情的赞美。

陈红扮演的交际花莉莉,直率浪漫,热情洋溢,看起来世俗,实则重情重义。

从小缺少母爱、步入青春期的小春对女性有着天然的好奇与爱慕,风华正茂、妩媚多情的莉莉对于小春来说有着多重身份:是母亲是姐姐也是倾慕的对象。

小春卖掉父母留给自己的琴,给莉莉买了她心心念念的毛皮大衣,这种从来没有被真心对待过的“好”激起了莉莉内心深处的纯真,也让她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莉莉和江老师一起,给了小镇少年小春来自北京的温暖,也受到淳朴善良的小春真情的感召,慢慢摘下消极应对世俗社会而戴上的面具,面貌逐渐焕然一新。

④ 陈凯歌扮演的音乐学院余教授,是世俗社会里成功的代表,他表面和蔼可亲、爱惜人才,实则工于心计、冷漠无情。

刘成找上门请求他收小春为徒时,讲述了小春的身世,余夫人感动落泪之际,他却笑话妻子太动感情:“这样的事咱们还少见吗?”

他为小春吹头发、买衣服,深夜追赶到小春的住处对他暖语安慰和诚恳认错,都是一种表演。他暗中买下小春卖掉的琴,当小春和父亲为找不回琴难过时,这把琴就躺在他书房的抽屉里,他要等小春比赛成功后用这把小春母亲留下的琴作为礼物送给小春,完全占据小春的内心,最终的目的是使小春永远在他的掌控之中,利用小春的天赋为自己换取更大的业界声誉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⑤ 和小春一同跟随余教授学琴的同学林雨,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是一个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林雨是余教授的关门弟子,原定参加国际比赛的选手。得知半路杀出竞争者后,她对小春这个“乡下来的孩子”充满了鄙视与嫉妒,她挑拨余教授与小春的关系,浑身充满了成人的算计,其实就是余教授的翻版。

余教授点出林雨之所以不如小春,在于她的音乐只有技巧没有感情。林雨控诉道:谁没有感情?说什么感情不能给,不过是他没有感情可以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通过刘成、江老师、莉莉的“真、善、美”与余教授、林雨的“假、丑、恶”进行鲜明对比,凸显了真性情的可贵。

03、电影主题的呈现及现实意义:忠于内心,选择亲情,回归真诚,比任何名利都重要和踏实

陈凯歌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擅长对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

影片通过江老师与余教授这两位授业恩师的鲜明对比,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和反思,也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从平凡的镜头中体会真情与大爱,思索幸福与成功的要义。

看完这部电影,父母们会不由地思考这几个飘渺又现实的问题:

  • 人生究竟为何而出发?
  • 你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你希望孩子成功还是希望孩子幸福?
  • 这二者冲突了怎么办?

导演给出了他的选择:和你在一起,是和亲情在一起,是和真诚在一起。

这是一部关于成功与成人的电影,也是一部歌颂亲情与真诚的电影,由此我想探讨影片传达的家庭教育理念及现实意义:什么是孩子终生受用的幸福观?

① 忠于内心: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评价无关。

在漫长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最普遍会犯的错误就是: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小春在北京的学琴之路,同时展现了刘成作为父亲专制、功利的一面:他先是要小春拜江老师为师,等到小春和江老师产生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时,又为了让小春能够成功,逼迫他转投余教授门下。小春离开了充满温情的陋室,到了余教授冰冷无情的豪宅,在余教授的指导下,他却感觉自己拉的没有以前好了,与此同时,小春对父亲的态度也从信赖转变为冷漠。

纵使能够理解父亲的做法,小春从心理上也是抵触的。与父亲不同,小春对成功没有企图。

当然,父亲不是希望自己成功,而是以自己在世俗社会摸爬滚打后的理解去定义孩子的成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没有错,但如果不尊重孩子内心真实的愿望,不正视孩子情感的呼唤,换来的可能是与孩子不可逾越的隔阂。

② 幸福来源于爱:待人真诚友善,做事投入享受。

莉莉出场时是穿着性感、举止放浪的俗艳形象,江老师出场时是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邋遢形象。随着与小春交流的深入,莉莉和江老师的生活环境、精神面貌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到了影片最后车站相逢的一幕,站在刘成右边的莉莉端庄典雅,散发着母性的温柔,站在刘成左边的江老师意气风发,洋溢着才子的自信。

是什么促使了他们的改变?是刘成父子的真诚。莉莉和江老师本就是内心善良、充满真性情的人,只是在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都市社会里被掩盖了。因为刘成父子的真诚,他们都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们也对刘成父子报以最大的真诚,成全了刘成与小春。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

江老师和余教授都是懂音乐的人,但只有江老师是真正热爱音乐。也只有江老师和小春全情投入,享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余教授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他懂得真正成功的音乐需要真情,但本身又缺乏真情,所以他深知自己的音乐是不成功的:他训斥弟子参加商业演出获得的掌声是来自名气而非才华,却也甘心配合演戏;为了小春能演奏出音乐中“感恩”的色彩,故意透露小春的身世,没想到小春不是林雨。

在算计中,他彻底失去了“感情”,小春离开,他只能选择没有感情的林雨,多么讽刺啊——这样充满算计的人生真的成功吗?这样没有感情的人真的完整吗?


写在最后:

影片反映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现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小春和江老师这样的人很难成功。所幸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成功的标准更加多元,真正有才华肯努力又忠于自我的人都不会被淹没,而真诚可以帮助他们走得更远,被央视点名表扬的李子柒就是最好的例子。

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人?

其实并不矛盾,不过是先后有别。

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仅仅培养成功的人,而是要培养完整的人,真实、真诚、忠于内心,懂得爱的人,更容易幸福,你同意吗?

欢迎点赞、关注#满川与JUN# ,育儿路上一同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