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艺术表现手法分析越南最美电影《青木瓜之味》的独特魅力

从艺术表现手法分析越南最美电影《青木瓜之味》的独特魅力

镜头唯美、感情婉约、诗意的叙述风格,《青木瓜之味》是一部令观众心旷神怡的越南电影作品。

作为陈英雄导演的“三部曲”之一,这部电影曾荣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第1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处女作奖,并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电影法国版海报

导演陈英雄12岁随父母移居法国,研修哲学的他因一次不同的观影感受转而学习电影。学习期间,他受到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影响,故而《青木瓜之味》这一取名风格似乎与小津安二郎电影的《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关于他的电影,有媒体这样评价:

以一个越南人的眼光用奇妙的影像视点展示了越南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芳香与残酷、柔软与坚硬。


陈英雄导演

凭借《青木瓜之味》,这位出色的法籍越南裔导演一举成名,成为越南电影的一枚旗帜。与大家对传统越南的想象不同,即便电影将时间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西贡,但导演似乎只想勾勒出曾经停留在脑海里越南的美好画面,底层人民的朴素与善良;用静谧和干净的画面隐匿了苦痛和战乱。

电影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梅,因父亲早逝只身来到一家大户人家做女仆。因为人乖巧安静、长相貌似曾经不幸夭折的小姐而得到太太的爱护。转眼10年过去,由于家道中落,太太忍痛将梅送去阿权少爷家当佣人。虽然音乐家阿权只在太太家出现过两次,但小梅从第一次见到就已经将他藏入心间。阿权的未婚妻是一位受西方思想影响热情奔放的富家小姐,但阿权逐渐被内敛沉静的小梅吸引,最终听从内心解除婚约,选择了小梅。


这个东方少女成长和爱情故事在导演诗意的镜头语言下缓缓流淌,它不着力大肆铺垫故事和渲染情节,但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诗意画卷,让观众早已沉溺其中。

这样的观影感受,得益于其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摄影视觉效果和相得益彰的配乐,让人不得不感叹电影成功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法。

浓郁的东方诗性美学风格

与西方电影的纪实不同,亚洲电影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气候、生态地理)和社会资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熏陶下充斥着浓郁的东方美学风格。

无论是越南的陈英雄,台湾的侯孝贤还是日本的岩井俊二,都自觉将情感和思维模式融入到东方诗性美学的独特语境中。这部《青木瓜之味》就将东方文化造就的情感和叙事留白写意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东方美学是生命的美学,讲究追求万物和谐之美与生命之美。因此陈英雄的镜画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植物和动物。


在东方美学的架构里,万物皆有灵性。缓缓滴落乳汁的木瓜,阳光下劳作的蚂蚁,荷叶上聒噪的青蛙,雨后蠕动的蜗牛,这些特写镜头营造了越南湿热悠长的夏季。

电影中,梅一直都是弯着腰走路,显露出东方女性的卑微和保守,但当她注视着青木瓜以及庭院内搬运食物的蚂蚁时眼角眉梢流露出从容的笑意,因了东方人情感的细腻和朴素,就连同自然界也跟着多了一份意趣。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自然物象的描写渲染了一个个干净祥和的画面,绘制出诗意的镜头从而打破故事情节、推动电影的发展。

从老太太的木鱼声,到阿权家中的佛像,不难看出,东方佛文化意蕴随处可见,人们期冀从佛教中获得心灵的安宁和解脱。

除了运用诗化电影语言,陈英雄同样运用了诗的叙事手法,使得片中人物故事都是通过片段来讲述的,一个个片段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生活诗歌。

影片中关于”爱情“的注解同样运用了东方含蓄的表达方式。从家中长子的朋友阿权少爷来家里做客,梅被这个年长的哥哥身上温文尔雅、礼貌得体吸引,在心底埋下了爱慕的种子。到在命运安排下来到阿权家做佣人后小心翼翼埋藏自己的钦慕之心,体现了东方女子关于爱的忠贞、保守和内敛。

当然梅对于爱的理解,与晚年的唐先生所执着的爱情有关。家中老太太自丈夫和小姐去世后,常日与青灯古佛作伴。而唐先生,一直守候在她家的周围,哪怕只是远远看着她依然足够。老太太对死去丈夫的忠贞代表了东方女性不敢亵渎的爱。而唐先生的守候,体现了那个久远年代里人们对爱的珍视。

唐先生

梅的爱情,代表东方女性的共同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所托之人亦是她看世界的第三只眼,当画面出现阿权监督梅识字看书的场景时,一种文人心中岁月静好的镜头就此定格。


青木瓜在电影中的意向象征

意向是东方美学的重要元素,意向的表达体现了东方诗意感,而其中青木瓜的意向尤为突出。

作为越南的代表性植物,青木瓜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小梅来到西贡进入这家庭院后,第一天清晨就被窗外的青木瓜吸引。切换镜头将屋内内敛安静的小梅和屋外挂满树枝的青木瓜遥想相呼应,展现了东方意境的和谐美。

剧中小梅

青木瓜在越南广泛生长,这种植物即可观赏也可以做蔬果、菜肴,为湿热的夏季带来些许清凉舒适。梅的存在对于给周围的人亦带来了舒心和体贴。青木瓜和梅多次的同时出现,让观众似乎解读出青木瓜之味就代表了“梅”之味。

电影中梅剖开青木瓜的特写镜头,青绿色的木瓜内里是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灿烂的木瓜籽,象征着梅纯净如珍珠般的内在。

梅虽然出生贫苦,但她纯净的脸上却丝毫没有阴郁的愁容,生活艰难,劳作辛苦,可是梅天生不懂抱怨,始终如佛陀一般安然处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陈英雄也借此歌颂了东方古典女性沉静温婉的气质。

传统的东方女性就如同东方国家一样,虽然饱受苦难,但人民依旧从容淡定,从苦难中学会隐忍坚强,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女性愈加变得坚毅。

在与阿权正式相恋后,梅再次剖开青木瓜,露出雪白的木瓜籽,露出干净的笑容,紧接着拿出了一粒木瓜籽,这仿佛象征和预示了她即将怀有身孕的事实。

诗意化的单镜头显示出梅平淡的生活,但一个个诸如青木瓜等随处可见的意向又将平淡的生活融入美的元素,在电影中没有过多冲突和矛盾,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也被温情融化掉,这才是陈英雄心中美好的越南故土人情。

青木瓜籽

电影的色彩隐喻

影片的基调是青绿色的,郁郁葱葱的庭院,青绿色的木瓜,绿色的荷叶青蛙,夹杂着褐色的古朴建筑。

绿色代表了生机和希望,冷色作为主导色调,凸显了绿色的清新。在镜头里,大篇幅的绿色使用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勾勒出了一幅越南夏季西贡人家的烟火气。

影片在冷色调的使用上也十分协调,太太家褐色的阁楼代表着传统东方人家的喜好,阿权家虽整体耶偏褐色,但天蓝色的雕花窗户暗示了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因为阿权少爷家境阔绰,加之学西方乐器必定有东西方结合的元素出现。

色彩的变化同样预示着人的心境改变,显示了身份变化。

小梅出现在太太家时穿着一身青色衣服,只有一次换上了红色衣衫,这一次就是阿权第二次做客太太家。小梅从老仆人口中得知阿权将来做客,请求自己一人独自做饭,在端饭的过程中,她希望一袭红衣能够得到阿权的注意,少女单纯的小心思使得小梅的形象鲜活起来。

两人相视之后

来到阿权家之后,她青衣换做了红衣,太太在她离开之时,将自己准备给小姐的嫁衣赠予她,大概是早已把懂事乖巧的小梅当作半个女儿,太太隐忍的内心始终藏着自己对女儿的思念,看到小梅的离去,内心犹如自己的女儿要出闺一般真情流露。

第二次红色的突出表达是小梅在试太太所赠的那身嫁衣时,她偷偷抹上了口红,在大红嫁衣的印衬下,女为悦己者容和对阿权的爱恋显露无疑。

电影画面的精致,颜色的搭配和选择功不可没,无论是青色,绿色,红色还是后来有孕在身梅所穿的一身明艳黄色衣服,都成了东方美感的载体。

随着镜头的移动,梅的身后一尊金色佛像印入眼帘,梅的脸上露出和佛陀般平和安宁的表情。体现出东方韵味,暗示了心境平和所带来的幸福。


画框中画框

画框中画框即景框,指摄影机透过门、窗、镜框去拍人物,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达。

《青木瓜之味》运用了大量的景框。

电影一开始,小梅出现在西贡的街巷中,夜色已深,她终于找到太太家,敲门被太太带进院中。此时的镜头景框通过一扇窗户形成对比,窗内意味着明亮的太太家让小梅自此有了庇护之所。

镜头多次透过雕栏窗户来追踪人物,大量的雕栏窗户作为前景遮挡,而人物又在景框中占幅较小,让观众与之产生抽离感,氤氲出东方神秘的气息。


有一帧画中框的使用与老太太有关。在景框上面是老太太阁楼房间,只不过观众是透过窗户隐约看到老太太身影,而景框下面是男主人和一家人正准备吃饭,这样的景框结构一则体现老太太在家中一尊之长的地位,又体现了这位长者选择把自己禁锢在过去中,不再有自由和活力,而楼下的人仍然呼吸着自由的氧气,一个窗户就象征了人被过去束缚的状态。


影片中镜框作用在于看见和认识自我也意味着内省。

小梅在阿权家涂抹口红,是她自我意识的体现,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

另外一帧画面是阿权的未婚妻,知晓自己已被小梅取代,恼怒之下扇了小梅,怒砸阿权家的摆设,但与此同时又从镜中注视到了自己愤怒下的挣扎的面孔,因此迫使自己安静下来。

阿权与未婚妻

镜头的写意和抒情化

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到感动,而不是因为故事内容受到感动。

——陈英雄

影片的对话极少,是相对安静和缓慢的,导演更擅长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用镜头来叙事。

比如在塑造太太家小儿子阿天的童真和顽皮时,镜头定格在阿天缓缓抬起的脚面,脚随即放在梅擦地板用的一捅水上,来回摇晃水桶使水洒出来,显得可爱又可气。

由于导演出身摄影专业,影片展现了一幅幅精致迷人的画面,运用了大量特写描写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拍摄的画面构成了节奏的韵律,造成东方韵味的情感留白,呈现了日常生活的常态和本来面貌。

片中特写弥漫着诗意和生活气息:用刀切开青木瓜,梅用脚触碰叶子,少爷用蜡烛浇蚂蚁,细节的写意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生活气息。

长镜头的使用,常常用来追随少女的脚步探索周围古朴自然的环境,跟着梅擦地板、浇花、做饭,跟着梅穿过曲折长廊,流畅的场景切换给人平静含蓄的美感。

在长镜头的画面里,太太在烧火,梅在舀水,太太对梅的感情随着镜头的浅聚焦逐渐显露,镜头切换到太太对梅投以温柔专注的神情,眼神中既有对梅的怜爱又有些许对已逝女儿小桃的追思。

导演镜头缓慢沉着,表现出丰富的层次,空间呈现出相互交错的美感。结尾部分梅朗诵诗句的段落,运用了诗意的单镜头。画面开始是一幅挂在墙上的女子半身像,接着镜头虚化画面模糊,夹杂着黄色的软焦点,色彩斑驳。与此同时,梅朗读诗句的声音伴着阿权的琴声响起,浪漫的气息弥散开来。镜头横摇定格到坐在椅子上手捧书本的梅身上,梅轻抚隆起的腹部,洋溢着幸福。

画面继续模糊,朗诵声依旧,镜头继续横摇,直到重新定格在梅脸上,一系列镜头的使用,让画面优雅浪漫,温馨祥和,而其中流动着的不乏诗意的幸福。

自然声音

电影中自然声音贯穿始终,此起彼伏。蛐蛐声,蝉鸣声,雨声,宵禁鸣笛声,飞机声,甚至是老太太的木鱼声,街道上的市井叫卖声,营造出了越南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存。

小梅在离开太太家之时,环顾四周,携带上了一只卧室里的蛐蛐儿。有了这些熟悉的声音,仿佛又置身熟悉的环境中。

虽然这部电影是由法国出资,在法国的影棚拍摄,但是导演搭建的场景中执意加入了如此之多自然的声音,体现了自己记忆中越南不绝于耳的声音深藏在记忆之中,同时也通过自然声音元素表达了导演对越南的爱。

有了这些自然之声,越南才是记忆里的越南。这些声音带着我们走入潮湿闷热的越南夏天,也将亚热带静默灵秀的民族灵魂传播开来。

自然声音也营造了人的心情变化。阿权在内心已对小梅产生波澜后,未婚妻在一个雨夜来到家中,话语里,流露着对阿权多日不来家中的不满,屋外大雨倾盆,屋内阿权的内心也在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挣扎,这个雨夜印衬着阿权即将面临变化,而雨后天晴,人最终会做出妥帖的选择。

阿权在教梅认字


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是引人入胜的。

首先背景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渲染功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内在情绪,音符好像在心底里转喻性的表达。

影片开头,伴随着不安的背景音乐,一个胆怯的小女孩从越南街头缓缓走来。而在小儿子捣乱的过程中,背景配乐又略带俏皮的元素。在太太看着小梅离开家时,背景音乐中仿佛又有一丝哀怨和孤寂。

除了背景音乐,影片分别在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融入了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

前半部分家中主人是以弹奏越南民族乐器月琴出场的,月琴淙淙,传递着越南的底蕴也切合了家中主人的孤寂,他沉浸在自己音乐世界里,对家里漠不关心,为后来离家出走埋下伏笔。

后半部分阿权常常在家里练习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钢琴的悠扬飘逸,显示了他清雅潇洒的品性。

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交融,同时也充分显示了越南的天然底蕴以及殖民历史。

总结:

传统的东方美学意境、诗情画意的摄影视觉效果和相得益彰的配乐,成就了一部描写越南民族朴实生活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诗电影”,他试图用一个个优美的镜头,淡淡的语言,来描述一个亲和纯洁的少女和她美好细腻的爱情。

不管怎样,《青木瓜之味》是陈英雄导演对故土最好的致敬,也是对东方人情感婉约、隐忍克制的美好歌颂,电影结束,观众心中早已溢满青木瓜的淡淡清香。

越南最美电影的称号,实至名归。

文:酸菜君(曾是旅游编辑的英语从业者。 文学重度上瘾者、旅游中度爱好者、摄影初级学习者。)

图: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