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声入人心的入坑经历

声入人心的入坑经历

第一次知道他们,是去年冬天过年回家,在电视上换台时,扫过了几个面孔,当时给我的感觉:个子高,声音好,唱起歌来一本正经,不太喜欢走动的样子。

初见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

之后再见到,是在《歌手》的节目上,他们以踢馆的身份亮相,我还莫名觉得好笑,四个人踢一个人,是不是有点太明目张胆了?

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入坑的开始。

第一首《鹿be free》着实惊艳到我了,我在客厅沙发上的“过激”反应,不亚于节目现场的人声鼎沸,特别是蔡蔡的第一句亮嗓,浑厚的男高音像排山倒海一样喷涌而来,就像海浪拍打岸边的岩石,涤荡着我的心灵。

再要鼓吹的就是川子的音准,大龙的神情,还有嘎子的神颜。

我迫不及待地指给表姐看,“那个男人太帅了!”

表姐对音乐不是很感兴趣,恍惚地问:“哪个?中间那个混血?”

“不是,是蒙古族的!”

我姐当时看了我一眼,“你说的是杨坤吧?”

确实,他们还没出名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我很苦恼,这么优秀的表演,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去痴迷呢?

我企图在同学里找到知己,但看《歌手》人绝对没有吃鸡的人多,寥寥几个看《歌手》的姐妹,全拜倒 在吴青峰的石榴裙下,只有我奋战在一线,为“阿龙川蔡”加油。

他们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美声歌唱家的认知,原来世界上会有如此靓仔的人,能唱出这般高堂大雅的音乐。从此,每周五守在电视前的我,会为“阿龙川蔡”加油,甚至希望他们能得“歌王”。

大龙离开后,我对《歌手》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转而开始关注《声入人心》,这些节目真是惊喜的俄罗斯套娃,给我打开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我看综艺,向来习惯从头开始看,在节目组的套路下,我一度怀疑嘎子是个城府颇深的心机boy,戴着有色眼镜的我,刷完前几期之后,才发现自己被节目组的剪辑师玩得团团转。

哪有什么王不见王?明明就是老父亲嘎和沙雕龙的同学友谊。



借了舍友的芒果会员,看到加长版的声,喜极而泣,这是什么神仙打架?周深海妖似的声音惊为天人,王晰的Low C低沉性感,鹤鹤的花腔和他的彩虹屁一样动听,卡老师和洪老师稳如泰山,四小只也突飞猛进。

游戏环节的欢乐更是“每天一遍,防止抑郁”。

如果不是接地气的斗鸡,谁知道大龙四肢简单、头脑发达呢?

如果不是猜歌名,谁知道内蒙人和我们的童谣相差那么大呢?

如果不聚餐,谁知道蔡蔡的酒量那么“好”呢?

如果不看直播,谁知道黄子的真名是皮凡呢?






声,像一部历久弥香的电影,有基调,有内涵。

声,不仅完全消除了我对选秀类节目的偏见,甚至让我爱上了老一辈人才会爱上的美声,最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审美(主要是对颜值的审美)。




每一个男生,当他们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唱自己专业的东西,向世界普及小众文化时,他们都是美的。

因为热爱,所以赤诚,因为专业,所以纯粹。

我们国家的艺术足够包容,才让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让国内与国外的经典并存,让美声与流行同在。

人和国家一样,如果你愿意在粉丝泡沫里保持清醒,愿意去接纳新的艺术形式,愿意去欣赏屏幕里或是剧院舞台上的表演,你一定能更加敏锐地觉察到先进的文化方向。

很多人说音乐剧是舶来品,这种说法似乎夹杂着某种抵触情绪。其实我们的戏曲与音乐剧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关汉卿的《窦娥冤》到现代的《白娘子传奇》,这种“说+唱”的艺术形式与国民朝夕相处,它美化了故事的表达,仅此而已,并不是用来界定文化隔阂的标准。

我们时常用国外的电影技术,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又何必畏惧无法用音乐剧唱出自己的故事呢?

我希望不仅是男孩子,也应该有更多的女孩子,在歌剧或音乐剧的道路上闪闪发光。希望每一个以追星姿态躲在角落的年轻人,敢大胆走出舒适圈,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世界洋洋大观,文化市场鱼龙混杂,秉持一份包容心是一种品德,而对主流“美”的专注力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超凡的匠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