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囧妈》是一部悲剧:母子最后一次魔幻之旅

《囧妈》是一部悲剧:母子最后一次魔幻之旅

为什么要刻意忽略,妈妈卢小花最后摘下假发时的震撼呢?

仅这一幕,《囧妈》便超越了徐峥之前所有“囧”系列的电影。他关注的人群和主题,终于从人到中年,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群体中——注意,我说的不仅仅是老年人。

许多人嫌电影笑料生硬、人物太“作”,容我斗胆说一句:你们恐怕连故事真正的主线都没看明白。揣着这种盲人摸象的态度,哪怕去看《百年孤独》,也会觉得觉得不知所云、名字混乱、根本看不懂。

观众离“魔幻”太远、不愿意相信经典就在身边,那我们写字的人,就有义务拉近两者的距离。

《囧妈》真正的主线:影片前半段的现实

你以为囧妈的主线是什么?是卢小花老太太去俄罗斯的一路经历吗?还是徐伊万在被迫跟着母亲去俄罗斯后,突然想明白了自己婚姻的问题?都不是。

《囧妈》这部电影真正的主线,其实在电影前半段,就已然说尽了。

开端,得从卢小花年轻时迟到说起。电影放映员为她单独放了一场电影,她为他放弃了这辈子最荣耀的事——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演唱《红莓花儿开》。热恋时,不会患得患失,在那个年代,卢小花绝对算得上是个特别的女青年。以这样的勇气跟了那个男人,于是在新疆某建设兵团的皑皑白雪中,多留了八年。

她甚至以那部“私放”电影里主角的名字,来为他们的孩子命名。这一做法,说明她当时已经完全忘我,把自己、梦想和其他的一切都封存了起来,只留下跟那个男人一起的记忆。这是堪称炽烈的爱情。

可惜好景不长。卢小花没有细说他们的爱情——是如何在新疆的冰雪中变质的,她只说了一件事。1984年,徐伊万放学回家,以为家里遭了贼,还追了出去。其实,应该是他爸酒后闹事,很可能还打了人。卢小花将这一切,归结为一句淡淡的“性格和文化不合”。

至此,她的爱情已经死了。之前那个忠于自我、为爱情放弃一切的卢小花也死了

支撑她活下去的,是那个叫徐伊万的孩子。她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宠他管他到了一种疯魔的程度。以上种种,不只因为那个孩子是她和丈夫的基因组合体,更是她献出所有青春、牺牲自己后,得到的唯一褒奖。

所以她说,她是为了儿子而活。

年轻人别笑。卢小花曾经也充满勇气、为爱不顾一切,只是后来,她才谨小慎微,因为她拥有的,已经不多了。

我们经常会反过去嫌弃自己的母亲,觉得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呵斥她们对自己盯得太紧、管得太严。但我们很少会看到,自己的成功或成长的背后,有母亲们豁命般的牺牲。她们也是人,也希望自己燃烧掉的光阴、梦想,能有意义。

而往往,你就是那个意义

所以这个关于女性牺牲、价值投影的故事,其实到弗拉基米尔时,就已经结束了。徐伊万表明了态度,要跟母亲割裂;母亲也终于没能圆梦,在离莫斯科还有一站的地方,下了车。坐上大巴,又坐到终点,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孤坐枯木上,渺然无踪。乘务员的那句“到底还是没坐到底啊”,才是真正的结局。

一切魔幻,皆为虚构:《囧妈》的后半段

当现实在俄罗斯的风雪中结束,那魔幻,自然也从那里起势。《囧妈》后半段,徐伊万在树林找到她母亲时,电影就进入了魔幻的范畴。

我们可以这么想:其实故事已经终结。但导演、观众,甚至徐伊万心中,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幕。他们会用写剧本的手、用蒙太奇、用美好的愿望、用内心深处满怀愧疚的想象,去拯救母亲。于是,魔幻降临,之后的一切,皆是唯心、皆有象征。

妈妈下车后,徐峥穿上她的衣服,冲下车找她。这是在暗示,他虽然依然与妈妈格格不入,但至少在试着理解了。而异国陌生冰冷的环境,则预示着一种失亲的寂寥。

母子和解后,马上遇到了一对母子熊。这象征母子生命中遇到的困难。先是遇到小熊,她们通过周旋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之后出现的成年母熊,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抗衡不了困难。在危难关头,妈妈卢小花奋不顾身地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这象征着“妈妈”这一形象,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是牺牲、舍己为人的代名词。

而之后俄罗斯当地人的拯救,则是对外力的渴望。所以之后,徐伊万给张璐打了电话,告诉她自己放下了。然后,他喝醉了,在幻梦中,他看到的真实里,其实是没有他妈妈的。

最后红星大剧院的表演,更笃定了我认为这是魔幻想象的看法。记得在影片前半段“现实”中,曾多次暗示这趟演出的不靠谱。但之后却进行得异常顺利。宋小宝驾着热气球出现、起降的幕布适时地卡住又适时地动了起来,这一连串的巧合,都是徐伊万和我们心中期望的最美好的结局

当然,这只是我的解读。

主创的想法,应该是希望观众,将“现实”和“魔幻”串成一条线。这样,最后结局才是大团圆,才符合贺岁片和中国观众的习惯。而将现实和魔幻打通的镜头,就是妈妈卢小花摘下假发,露出稀疏头发的时刻。

那一刻魔幻的不再魔幻,因为魔幻视角下,不会有老去的妈妈;但现实也不再现实,因为现实的妈妈,还没回家。至此,现实与魔幻双向通达。我们多数人是善良的,也都希冀着有个可取所需的尾巴。于是,《囧妈》就成了部不太搞笑的喜剧。

可你也不妨以我的“现实魔幻,前后两分”之角度去看,那些不太搞笑的地方——比如母子的争吵、过于顺畅的和解、俄罗斯大人物的出现……是不是,都合理了呢?

过度解读?如果拍成文艺片呢?

我尽量以“卢小花”来称呼电影中的妈妈,是因为我对这个角色的设置,充满了敬意。我之前给《囧妈》的一篇影评,尚未理解到这一层次,对此深表歉意。

有人会说:什么前半部现实、后半部魔幻、最后打通,这都是过度解读。行吧,可能是的。但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吧?我们这些写影评的人,除了像复读机一样复述剧情,是不是也应该看出一些非专业人士看不出的东西呢?而不是仅仅依靠时效和表层解读,去换取微不足道的流量。

《伊万的童年》

各位读者,大可想象下。如果《囧妈》不是徐峥的喜剧,而是一部欧洲文艺片。母子的征途,苍莽的北国、悲惨的前因交织……那我的解读,是不是一点儿都不过头?再来看看那部屡被提及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那部电影中,少年伊万的母亲和姐姐都死了,而他拒绝离开战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这里的潜台词,相信大家心中有数。

看,我们太多的人,包括我在内,都会根据第一映像去给一部电影下定论,框死了除此以外的一切可能。可徐峥已经从《春光灿烂猪八戒》成长到《我不是药神》了,他走上了作者电影的道路,我认为无论怎样的解读,于他,都不会过份。

我把这个想法,说给一个朋友听。他回我说:那这么一来,主角不就不是徐伊万,而是卢小花了吗?

对啊,就是这样!徐峥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

这部电影叫《囧妈》,不叫《徐峥长出头发了》!

好作品,不该因导演对多数人的过分妥协,而被低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