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叶问4》父子关系:此生最亲密的“仇人”,注定相爱相杀

《叶问4》父子关系:此生最亲密的“仇人”,注定相爱相杀

2019年年底,电影《叶问4》上映。

讲过了家国情怀,叙述了英雄主义,观众已经趋于审美疲劳,还有什么可以让《叶问4》去发挥?

电影最终还是给出了答案:家庭父子之间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看似并不是电影主线。

毕竟在电影情节的推动中,海外华人遭受的不公待遇,美国大兵对中华武术一再羞辱,甚至于把中华总会会长、太极拳传人万宗华打得伤重住院,这种中外民族主义的对立情绪再一次被摆到了桌面上。

在临近结束时,将电影推向高潮的是叶问在美国陆战队军营里与巴顿的单挑决斗,我们又依稀看到了《叶问》电影系列的传统套路。

只是这次,在叶问前往美国军营挑战时,他给家中打了一个电话,却无意中击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

“我得了癌症”。

异常震惊的肥波探长一把抓住叶问的儿子叶正,把他摁着背靠木人桩上,语气严厉警告他:“你给我听清楚,我只说一次,你爸得了癌症,去美国是为了帮你找学校的!”

倔强的儿子顿时惊愕,一改往日对父亲电话不理不睬的态度,转而奔向电话机旁,拿起话筒泣不成声。

叶问

父子关系一直是个微妙的存在,在孩子出生后,父亲可以把所有的宠溺都给予对方,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加生疏。

如果缺少母亲的调和,两人关系甚至会剑拔弩张,叶问和儿子的关系正是如此。

在《叶问4》中,妻子张永成因为身患重病而离世,叶问一个人独自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

但是儿子经常与同学打架,学校不留,孩子叛逆,尽管叶问武术高超,可以让很多人心服口服,却依旧难以破解传统父子难题。

在家里,面对儿子发出一连串的质问,叶问拙于言辞,难以抑制内心冲动,只能用一记耳光来草草了结。

这样的举动,让儿子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以至于此后叶问在美国一次次打来长途电话时,一直听不到儿子的声音。

孩子小时候,总是对父亲无条件崇拜。

随着年龄增长,自身阅历和学识也在不断提升,渐渐与父亲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年少轻狂的内心总是贪婪着呼吸着外界的新鲜空气。回头望去,父辈“老掉牙”一般的言辞举止,已经越来越显得“老土”。

就好像朱自清在《背影》中,在父亲与脚夫讲托运行李的价钱时,作者“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父亲“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时,朱自清又在心里暗暗嘲笑父亲的迂腐,认为茶坊伙计只认钱,交代了也是白搭,自己已经这么大了,又怎会照顾不好自己?

这样的想法虽然不会说出口,但是却有意无意间会让儿子对父亲产生某种“轻视”的心态。

背影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父亲在家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哪怕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父亲面前依然还是个孩子,其所说的话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分量。

就像王小波说的一样,“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可惜的是,这种爆棚的自信感和掌控感,在父亲面前立刻毫无尊严地土崩瓦解!

他会否定一切你关于未来的计划和想象!甚至不注意和你说话的方式和尺度,尽管你早就不是小孩子了。

至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儿子叶正信心满满的说自己要打拳时,却被叶问毫不留情的浇上一盆凉水。

尽管当时肥波探长就在一旁,叶问依然丝毫没有顾忌儿子的面子。

父亲对儿子的爱过于深沉,以至于让人无法察觉。

很多时候,作为闯荡社会过来人,他们并不希望儿子从事自己的职业,叶问也是如此。

打拳固然曾经让叶问无限风光,但同时也让他遭受到了更多挑战,荣耀的背后是无数艰辛的积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打拳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就好像当叶问在医院见到给儿子叶正治疗的医生时,对方恰恰正是六姨的儿子小明,对方一连串的自我介绍让为苦闷的叶问看到了希望。

“以前你的拳馆就在我家的天台,后来因为我顽皮,我妈把我送去美国读书,现在才回来,就在这家医院功工作。”

看着曾经“顽皮”的孩子如今在医院就职,光鲜亮丽,受人尊重,再也不用理会江湖恩怨,这样的生活远不由让叶问自己心生羡慕。

面对同样顽皮的儿子叶正,叶问自然更愿意让他走这样一条道路,出国留学后,回来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

只是不善言辞的父亲拙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叶问4

其实即便叶正知道父亲的苦心,年轻人固有的心高气盛也未必真能听得进去,反而还会认为父亲在面对生活时过于怯懦。

于是,这种不理解逐渐把双方推向对立面,加上青春期的天生逆反心理,让两人的始终格格不入,矛盾无法调和。

正如周国平在《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和父亲的关系。

“出于少年人的自私和自负,我不能体谅他因生活压力造成的烦躁。同样,他也完全不能觉察他的儿子内心的敏感。如同中国许多家庭一样,我们之间从来不曾有过谈心这回事。这种隔膜迫使我走向自己的内心,我不得不孤独地面对青春期的一切问题。他未必发现不了我们之间的疏远,只是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不难想象,当叶问阻止他继续练拳时,叶正的叛逆心理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凸显,一遍遍强调自己的诉求。

这种态度在传统国人眼中,更像是对父亲至高权威的轻视和挑衅,几乎无法为父辈所无法容忍。

看似在电影中虚构的情节,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每个家庭。

尽管父子关系紧张,但是天生的血缘关系始终让两个人无法割舍,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所有的情感便会喷涌而出。

当周国平面对父亲的突然去世时,他所有的情感得到了最彻底的宣泄。

“父亲已于十四年前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治丧那一天,看到那一具因为没有一丝生命迹象而显得虚假的遗体,从我的身体中爆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恸哭。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业已从这具躯壳中离走的那一个灵魂,对于使我的生命成为可能的那一个生命,我了解得是多么少。父亲的死带走了一个人的平凡的一生,也带走了我们之间交流的最后希望。”

没有和父亲做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成为了周国平最后的遗憾。

遗憾

在《叶问4》中,叶正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但当他得知父亲身患癌症时,之前所有的不满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儿子眼中,曾经处处“为难”自己的的父亲,却在癌症面前无比脆弱。

中国有句老话:““无仇不成父子””。大多数的父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成为“仇人”的阶段,彼此相爱相杀,也同样注定伴随着争吵、愤怒乃至“冷战”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直到某一天,抑或一个偶然的机会,你才会明白父亲的苦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尤其当自己有了孩子后,会发现不经意间你也变成了曾经让自己无比厌恶的样子。

余生很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与父亲这段“仇人”的时间尽量缩短,不要留下永久的遗憾。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尝试和父亲去沟通,会发现所谓严厉的背后,同样有着一份触手可及的温柔父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