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毫不逊色《误杀》,曾被韩国翻拍,原创犯罪题材电影《全民目击》

毫不逊色《误杀》,曾被韩国翻拍,原创犯罪题材电影《全民目击》

你所见的未必是事实,从《全民目击》看网络时代的抵近观察与真相疏远。

一、闪回叙事下的耳听为虚。

导演兼编剧的非行并非科班出身,不过因为有多年观影经历,让他对好莱坞式的犯罪题材模式轻车熟路,这点其实与昆汀很像。在他手中,闪回的叙事技巧被他玩的很娴熟。《全民目击》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富商林泰为了替女儿消罪。先是让自己的司机为女儿顶罪,后又准备牺牲自己来挽救女儿。不过导演运用了剪辑以及闪回,形成了一个环状的故事结构。故事主线还是正叙,不过中途插入倒叙。就像一个逐渐被剥开的洋葱,慢慢由表及里,最后解开故事真相。结果虽然出乎观众意料之外,逻辑却又让人可信。

一开始,这部电影向观众抛出的真凶为萌萌。虽然萌萌自己承认,但邓家佳饰演的萌萌确实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很难让观众相信。庭审的开始环节,公诉检察官步步紧逼,而被告律师似乎节节败退。连场外的电视记者,也认为这个林泰重金聘请的律师是个水货。不过,在引入作为证人的司机后,被告律师周莉开始以证人为突破口,发动了绝地反击。庭审最后,司机孙伟承认了自己因为妻子外遇,让他怀恨在心,在杀死杨丹后,嫁祸于萌萌。作案动机清楚,孙伟自己法庭上也招供。似乎,他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观众肯定心里沾沾自喜,看样子开始对萌萌的判断没有错。这个可爱的女孩子不可能是杀人凶手。

作为老检察官凭直觉,以及自己多年与林泰打交道的经验,他知道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在医院走访,并多方搜集证据后。他得出了了林泰用钱买命的结论。而且,很可能真正的凶手既不是孙伟,也不是萌萌,而是林泰自己。在第二次开庭后,检察官童涛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把林泰带向了自己预设的陷阱。被激怒的林泰语无伦次,他甚至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杀死杨丹的真凶。尽管萌萌哭喊着叫到:不是这样的。但我们差不多可以断定,因为两人感情纠葛,让头戴绿帽的林泰为了尊严,对杨丹痛下杀手。

最后,童涛在观看庭审录像时发现,林泰狂怒下说的一席话中一句,我要死在龙背墙后。如果没有其它所指的话,完全跟当时语境不符合。被告律师周莉也发现了情况异常,最后他们都指向一个地点,林泰的老家。最终的结局就是,林泰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儿,不惜重金在老家重新搭建一个与案发现场相同的地下车库,并伪造了自己杀害林丹的事实。

看到这里,观众确实大呼过瘾。剧情一波三折,真凶一直不断被否定,直到最后时刻,观众才知道真正的杀人凶手,其实就是萌萌本人。导演如同一个高明的骗子,不断牵着观众的鼻子,在事实与假象交织的迷宫中团团转。

为什么观众还是被导演一骗再骗?除了导演高超的叙事与剪辑技巧,还与一句古话有关:那就是耳听为虚。

首先,当然是眼花缭乱的闪回。如果把电影比作一门魔术,这个抖包袱的技巧其实很早就出现了。电影史上公认的闪回鼻祖,就是1901年所拍摄的电影《犯罪故事》。作为一种类似否定之否定的叙事技巧,很容易把观众带进预设的陷阱。每次观众都认为自己了解的是真相,最后发现不过是个烟雾弹。而人类天生具有的猎奇心,又会让我们在执着探寻真相的路上乐此不疲。而当观众的眼睛时刻停留在银幕上,导演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另外,还有电影特有的影像欺骗。在《全面目击》电影中,导演放出的那些虚假真相,其实不过都是来源于当事人的讲述。比如司机孙伟供认自己杀害杨丹的过程,以及林泰杀死杨丹的经过。导演把他们口头的表述,悄悄地以影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耳听为虚,但眼见为实,对于自己的眼睛,观众当然是深信不疑的。其实,这些真实的影像,不过只是当事人杜撰的谎言。

二、影像呈现里的眼见未必为实。


影片涉及杨丹被害的真相,一开始就透露了一部分给观众。电影中,通过案发现场监控资料显示,萌萌与杨丹进行了激烈争吵。这是客观的原始资料。不过导演为了不剧透。对这段材料进行了掐头去尾。它的不完整性,让观众不能清楚的一探究竟。不过既然是录下完整的视频,检察院可以很清楚搞清事实真相,那何必费那么多波折了?导演一开始就抛出监控视频,很容易导致剧情坍塌。而且,我认为就剧情而言,没有这个监控视频,似乎剧情也能顺利发展。

我反复观看后发现,那个监控的角度是固定的。最终撞上墙的位置,是那个摄像头的死角。影片中出现杨丹被害时候的特写,并不是监控所拍,而是导演对当事人口头表述的影像化,它并不真实。即使是这样细小的情景,导演也很细小的注意到了,并没有出现瑕疵。

当然,相关法律对影像也就是视听资料是认可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可以用作证据。但它给出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查明该资料的载体是否有被裁剪、拼凑、篡改等情形,一旦发现视听资料的载体有被裁剪、篡改的,应当否定其证据效力。

所以,作为证据的视频,必须接受法庭的鉴定。而林泰拍摄的那个事发现场的假李逵,是上不了台面的。一旦正式鉴定,它不可能获得认可,而只会给他平添一个提供伪证的罪名。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林泰徒费心机,花费大量心血,其实只做了一场无用功。

其实,多年商海打拼,对法律研究颇深的林泰不可能没有想到这点。这个假现场视频,他从没有完整提供给检方。提供给律师和童涛的视频,他们都只有观看的权限。看完后,病毒自动销毁视频,根本无法本地存档。

假视频只不过是林泰的一颗诱饵,它当然没有法律效力,却可以把律师和检察官都带向自己预设的陷阱。让他们在心里预设自己就是杀人犯,引导他们为此搜罗自己的罪证。他从来也没有让孙伟顶罪的想法,孙伟起到的作用只有一个,向检方证实自己急切想脱罪的想法。

为了让自己瞒天过海的想法顺利实施,他在自己重金聘请,合作多年的辩护律师面前,也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吗?就结果而言,似乎并不是个完美计划。他百密而一疏,那个拍摄的现场他没有及时拆除。被寻迹而来的律师和检察官发现了。

电影表面给出的说法是:那个管家不愿意林泰蒙受冤情,所以故意保留这个现场。其实从剧情上看,这是站不住脚的。林泰是个非常谨慎之人,他在拍完视频后,可以亲自监督,把这里的一切拆掉复原。

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其实,我认为他故意留下这个活结。在庭审的时候,他说的那句龙背山的话,也很像个故意留下的破绽。那个跟他耗了多年的检察官,不可能会忽略掉这句没来由的话语。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可怜父亲对一个误入迷途女儿所施行的苦肉计。

他用生命换来你的自由,不是让你偷生,而是让你重生。

三、自媒体时代的现场目击错觉。

《全面目击》是一部优秀的原创影片,它的版权甚至漂洋过海到了韩国,被翻拍成了一部韩国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导演非行曾透露:电影创作灵感来源2010年左右的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电影中,陈思成彪出充满喜感的那句:会不会说我爸是林泰,既让人忍俊不忍,也佐证导演的创意来源。

从《全民目击》影片名来看,导演似乎并不只把电影的主题局限在父女之情上。他还试图通过电影,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些痼疾的时代病,做一番锋利的剖析。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影像拍摄权早已从专业人士的独拥转移到普罗大众共享。它让我们方便的记录人生,表达看法。但它更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便利性,并没有让我们方便抵达事实,反而让我们疏远了真相。

就像《全民目击》电影中,这场牵动社会各方面的热点事件,引起人们巨大的关注度,差不多有1亿多人通过微博观看直播,发表观点。这种全民目击式的观察,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在现场的错觉。我们想当然的以为,那些抵近观察的摄像机,很好地充当我们的眼睛。

机器的记录是客观的,但操控机器的人却是主观的。而且,因为观测角度不同,事件有时候会呈现不同的解读。但因为网络的便利,让我们错误地把媒体或者记者的视角,当成我们自己的个人视角。大量鼓吹标准答案式的人生指南大行其道,贩卖心灵鸡汤式的实用主义价值论四处泛滥。于是我们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它甚至会引发对网络事件看法的一边倒,成为谣言传播的接力者。比如前段时间网络广为流传的虚假圣诞节来历,以及那个《寒门状元之死》的诛心谣言。

《全民目击》中的电视台架设长枪大炮,简单根据尚未完全得出确定结论的庭审,报道孙伟为凶手。而广大电视观众,则会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一结果。就像林泰所说的:他们都希望我是凶手,这样不是很好嘛。

生活不是电影,电影中的跌宕起伏可以让我们尝尽悲欢离合。而一旦走出影院,那些情绪会很快从我们身体快速剥离。所以,导演的高明骗术会让我们乐此不疲。但是,现实的悲欢离合却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些生活加在我们身上的烦恼,却不容易挥之即去。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保持对现实的独立判断,应该是当下我们应该有的高度自觉。也许,这才是《全民目击》电影带给我们现实而善意的提醒。

大家好!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方田耕不尽!我将为大家带来优质原创的电影评论,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