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小委托人》虐待儿童,社会冷漠,现实比观影更让人心痛

《小委托人》虐待儿童,社会冷漠,现实比观影更让人心痛

提到韩国现实题材电影,“针砭时弊”、“揭露现实丑陋”、“敢拍”等字眼立刻浮现脑海。诸如《熔炉》、《素媛》、《证人》等众多现实题材电影总有一部会让你刻骨铭心。尤其《寄生虫》在成功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在全球也掀起了韩国电影的关注热潮。出于后知后觉的常态,近期我也“随波逐流”关注了不少韩国现实题材电影。今天就来说说这部关于虐待儿童的《小委托人》

《小委托人》是一部集愤怒与痛心两级情绪的上佳现实题材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后妈虐待并迫害承认杀死7岁弟弟的10岁女孩的悲惨遭遇。像绝大多数韩国现实题材电影一样,《小委托人》也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正是因为改编自真实的案例,联想电影中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使得电影中社会的漠不关心和成人的敷衍更让人痛心。

多彬和敏俊是一对一母同胞的姐弟,从小姐姐疼爱弟弟,弟弟粘溺姐姐,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十分要好。由于母亲早亡(亡故原因未知),父亲漠不关心,姐弟俩从小相依为命。虽然家庭并不完整,但好在衣食饱暖,姐姐多彬既能照顾弟弟不耽误学业,还能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班里很受同学和老师的欢迎。

姐弟俩平日里交流最多的是母亲,许是母亲亡故时两个孩子还小,家里父亲又把所有照片中母亲的头像都剪掉了,所以至今两个孩子对母亲都没有什么印象。每当两个孩子探讨母亲的话题时,内容最多的便是母亲到底长什么样子。

一天父亲带两个孩子出去吃饭,席间父亲领来了一个陌生的漂亮阿姨,并告诉多彬和敏俊以后这个人就是你们的妈妈。看着这个外表美丽,说话温柔的后妈,俩个孩子虽然陌生但内心十分的开心。只是她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外表美丽和善的女人,是一个即将把姐弟俩带入炼狱的“魔鬼”。

郑烨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儿童保护组织员工。他第一次见到多彬和敏俊姐弟是在派出所。多彬无助的坐在一个角落里,不远处的民警冷漠的在上网,嘴里一边抱怨着“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了,动不动就报警”。郑烨带这两个孩子回家与后妈交涉,得到的答复是两个孩子调皮。虽然觉察出其中另有隐情,但由于没有执法权,郑烨只得和同事离开。

当然,郑烨和同事离开后等待多彬的是一场更加变本加厉的暴行。求助警察无门后,多彬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找到老师求助,可是还没等多彬说话,发现端倪的老师还是打断了多彬,以有事为借口敷衍了事。变本加厉的暴行,鸡飞狗跳的混乱,孩子痛苦绝望的哀嚎,渐渐地周边的邻居都已经习以为常。

恶人的猖狂得益于好人的冷漠和退让。虽然郑烨此后也多次接触过多彬姐弟,但是郑烨却把这些全部当作工作的不得已,心心念念的还是去首尔向往的律师所做律师。如愿到首尔工作的郑烨再次见到多彬时,多彬已经满身伤痕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多彬祈求郑烨把姐弟俩人带离这里,即便郑烨知道两个孩子遭受着煎熬,但他还是拒绝了。多彬也就此彻底对成年人绝望了,她说“成年人是不能相信的”。

电视上播出“十岁姐姐因为口角杀死7岁弟弟”的新闻轰动韩国。郑烨在得知敏俊的死因竟是自己给他们的五万韩元,崩溃自责的郑烨良心发现从首尔回来了。他开始致力于帮助多彬,也救赎自己犯下的错误。经过郑烨和朋友们的不懈努力,多彬终于与后妈、父亲对簿公堂。

影片剧情的结构脉络很清晰,受到后妈虐待的孩子寻求成年人的帮助,不但求助无门还被后妈变本加厉,最终酿成惨剧。惨剧发生后,才有良心发现的成年人站出来为孩子发声,最终帮孩子脱离炼狱。虽然剧情内容比较简单,故事中也没有什么悬念。尤其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必然是惩恶扬善,但剧情中酿成最终惨祸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多彬面对警察的漠视时小声的低语“学校里教我有困难找警察,我做错了吗?”

不过从剧情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来说,影片还是有欠缺的地方。比如父亲为什么对两个孩子如此的漠不关心,又为什么把孩子的亲生母亲遗照都毁掉,这些问题到影片结束都没有一个交代。尤其女孩多彬对成人关闭了心门到再次打开心门的过程,影片中交代的就比较含糊,单凭一个玩具就让孩子放下心防明显有些牵强。

再就是不少网友诟病郑烨和朋友们为孩子发声这一段交代的不够,我在观影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一开始郑烨为了自我赎罪求朋友帮忙甚至都跪下了,这才换来了朋友的倾力相帮。但是他们的发声并没有得到多少回应。他们向路人发联名请愿,但回应者寥寥;他们去相关部门请求帮助,没人驻足;他们请求机构干预,帮忙的很少。可是转眼,路人排队签名、机构给予帮助、部门给予支持。在起承转合的关键点上,缺少一个关键的因果交代。

其实影片的整体脉络结构还是比较连贯的,但毕竟114分钟的时长终究有限,无法将旷日持久的真实事件彻底改编到完整。不过剧中多彬与郑烨双线并行又相互交叉的交代方式,还是把整个故事脉络交代的十分清楚,观众很容易明白剧情的推动和发展进程,尤其最后的审判更是将影片推向与观众的共情。

现实题材电影的一大特点便是揭示社会现状与反馈社会价值。《小委托人》揭示的便是虐童这一社会现象,而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也是社会最大的伤。在电影的结尾有一串字幕,列举了韩国这些年虐童事件的比例呈几何增长。那么在其他国家呢?推崇“棍棒教育”的我们呢?在一些西方国家对儿童和未成年人有完整的保护法,邻居如果怀疑你虐童是可以直接报警的。这让我想起了一部著名的电影《刮痧》。

在《小委托人》中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反思和探讨。年龄稍大的多彬第一次遭遇虐待,立刻运用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困难找警察,可是警察对孩子漠视的同时还口无遮拦的抱怨。孩子再次遭到虐待后选择去传授知识的学校寻求帮助,但是班主任明明看到了孩子的伤却打断孩子的话离开了。孩子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在他们看来不一样的大人身上,可是郑烨抛弃了他们。后来我们看到多彬被虐待时邻居更是“管好自己的事,别找麻烦”。

一切的社会冷漠共同制造了最后的惨剧。面对成年人的虐待,幼小的敏俊只能哭泣,稍大的多彬只能试图通过孩子的方式寻求成年人的救助。幼小又不同世事的孩子如何能够和成年人的世界抗争!更不可能去发声改变成年人的世界!现实社会中,孩子是需要关怀和保护的,只能通过成年人的帮助和约束抗争成年人的世界。《小委托人》多彬幸运的在最后得到了救护,但是敏俊却没那么幸运,他到死也只有无助。

多彬被救了,讽刺的是救她的是曾经敷衍她的郑烨,而敏俊的间接死因便是郑烨给他的五万韩元和“会回来”的承诺;离死亡就差一步的多彬被郑烨强行破门救出,但急时发现暴行并求助成功的却是孩子;对簿公堂之时所有成年人束手无策,最终打开孩子心门,确定后妈暴行证据的却是一个孩童玩具。

最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是,那些曾经对多彬和敏俊遭遇虐待而冷漠无视的人们,最后都坐在了法院的观看席……正如电影开场郑烨面试时遇到的问题“目睹他人当街行凶全程,却冷漠无动于衷的人是不是有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