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囧妈》囧破是人到中年的儿子,心痛的只有妈妈

《囧妈》囧破是人到中年的儿子,心痛的只有妈妈


电影的主线思路的确不错——黄梅莹饰演的卢小花和徐峥饰演的徐伊万,这对关系不算亲密的母子,不得不关在一列从北京开到莫斯科的火车上,一起度过六天六夜,从而引发了母子相处的各种碰撞与对话。但是,在具体的情节上,却设计得过于离奇、过于狗血,颇让人诟病。

比如影片开头,卢小花登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车,徐伊万去找她拿护照,不小心拿错了。急着赶飞机去美国的徐伊万,心急如焚地追赶已经开动的火车,后来竟然做出了扒火车的危险举动,差点丢掉性命。而好心的列车员贾建国,在千钧一发之际打开车门让徐伊万进来,而吓得魂飞魄散的卢小花,却把列车员一把推开,并大声训斥。


看看这段对话:【在徐伊万上车之前】

卢小花对贾建国:你快点开门呀,快点!快让我儿子进来!

贾建国对卢小花:别扒拉我,怼不进去啦!

卢小花对贾建国:那你怼进去啊!你笨死啦!

再看看这段对话:【在徐伊万上车之后】

徐伊万对卢小花:来,把护照给我,把门打开,我跳下去。

卢小花对徐伊万:你疯了?还要跳啊你?

贾建国对徐伊万:咋地啊?真把自己当蜘蛛侠啦?

卢小花对贾建国:都怪你!你早开门不就好了?你差点把我儿子给害了你!

这徐伊万和卢小花分明就是一对巨婴啊!为了一本护照,一个去扒火车,差点撞到电线杆子上;一个好坏不分,对列车员横加指责。虽然他们有“主角光环”,肯定平安无事,可是这种明显违反安全规则的举动,会对观众产生多么糟糕的影响啊!想想最近在交通线路上发生的几件新闻——去年1月,合肥一男子把行李箱放在安检仪上,背着背包就进了安检门,在被提醒要把背包放在安检仪上后,推搡、辱骂、殴打安检员,最终被拘留8日;去年7月,广州一女子为了“赶回去上班”,强行闯过安检闸门,见车门未开,倚靠在列车上,又把左脚伸入列车与站台缝隙处,又哭又闹,造成高铁晚点7分钟,最终被拘留9日。至于强闯地铁安检闸门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很多人都好像觉得自己是影视剧中的男女主角,可以任性妄为。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胡乱演绎的影视剧也是难辞其咎。


再比如,在车上徐伊万和卢小花闹了别扭,卢小花什么行李也没带就单独下车,走进一处写着“熊出没注意”的偏僻的公园里,一脸惊慌、拖着一大堆行李的徐伊万,到处寻找,不小心也走进了这个公园,然后两个人就坐下来谈心,这一段本来挺感人的,体现了儿子对失去母亲的恐慌,以及母亲婚姻过程的酸楚。结果刚谈出感觉,就华丽丽地邂逅了两只黑熊。接下来是与黑熊的一番搏斗,两个人急中生智,把小熊用蜂蜜引诱到转盘上转晕,又来一只大熊;徐伊万与熊斗智斗勇,但最后还是打不过,此时卢小花跳出来对熊说:“过来!别吃我儿子!过来!来吃我!吃我!”一番歇斯底里的争抢后,两个人差点一起命丧熊口,好在此时忽然出现一个俄罗斯人,两枪把黑熊击毙,还邀请他们去参加婚礼。


在我看这一段的时候,我在想,这母亲也是够任性的,人生地不熟的,就敢随便下车走人,难怪儿子也不听话,有其母必有其子嘛。行李不要了?儿子不要了?万一出点啥事呢,不就来不及了?结果还真就出了事,差点丢了性命。如果电影演到这里,把母子二人设计为“命丧熊口”,这个电影就妥妥的是一部大快人心的“熊大人与熊孩子的故事”;如果因为母亲的任性,导致儿子被熊吃掉,这母亲大概从此就知道了“做事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当然,我的想法可能有点刻薄,徐峥可能想表达的是,不管母子俩多么不合,大难临头的时候,还是血浓于水,舐犊情深。可是当这所谓的“大难”完全是由于他们蔑视规则引来的时候,就有点可叹可悲了。当然,徐伊万和卢小花毕竟是有主角光环,哪能随便死去,居然天降奇人又把他们救了。


至于徐伊万被关在车尾然后翻上车顶度过一夜,以及母子两人在冰河上巧遇中国人驾驶的热气球,这些普通人根本不可能遇到的离奇经历,我就不一一吐槽了。虽然我也知道“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到这个地步,“巧”这么多次,实在有点太不走心了。在我看来,这些情节稍作改编可能就会变得很好,比如徐伊万不一定要扒火车,他可以赶上火车然后发现下不去了呀;比如徐伊万被关在车尾,为什么不给卢小花打个电话让她通知列车员呢?甚至在车尾待一宿也比在车顶待一宿符合逻辑一些吧;比如母子两人在公园里的对话,放在车厢里不是更温馨也更自然吗;比如母子两人直接坐车到莫斯科,然后发现表演快要结束了,也挺惊心动魄的呀……总之我觉得,这几个巧合,用一个就足够了,没必要事事巧合,时时巧合。说句玩笑话,这胡编程度,快赶上狸狸小学时期写的小说了呢。

不过,尽管吐槽了这么多情节上的漏洞,这个电影仍然带给我思考与感动。

首先,卢小花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慨:人生能不能不要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才觉得好遗憾、好不甘呢?

卢小花这个人物,黄梅莹刻画得非常生动。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猜想出她曾经的美好年华——在火车上,她骄傲地对儿子说:“我当年在莫斯科大使馆做护士,这趟火车不知道坐过多少回呢。”在儿子问她是什么表演的时候,她又说:“你是不是觉得你妈是最差的?你听过我唱歌吗?你根本就没听过我在合唱中的独唱!”在儿子怪她要搞特殊坐火车的时候,她说:“什么叫搞特殊啊?我就是特殊!48年前,在莫斯科,我就有一场代表中国大使馆的演出,那个时候我就是合唱团的主唱。”这一段对话,让我想象着一个年轻、漂亮、有着夜莺一样美好歌喉的姑娘,在莫斯科的舞台上熠熠发光;然而正是这个美好的生命,却因为一段失败的婚姻,而枯萎了、凋零了。


徐伊万控诉卢小花时说:“我记得很清楚,当年你冲到他的单位里面去,在那个广播站对着大喇叭,跟所有的人喊,你们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徐翔喝酒!”后来卢小花对徐伊万解释说:“1984年秋天,我们一家还在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住着,我记得那天下着毛毛雨,广播里播着《玛依拉》,你兴冲冲地拿着一份考卷回来,说你考了一百分。结果看到家里乱七八糟,东西碎的碎,倒的倒,你问我胳膊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你是家里进了贼,你扔下书包就要去追,那时候你才七岁啊!其实,哪有什么贼啊。”单是看这一段,就能想象曾经因为爱情,因为一场电影《伊万的童年》而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却有着多么不幸的婚姻,多么黯淡的生活。不一定要单方面指责某一个人,但是一起维系着已然残破丑陋的婚姻,只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最后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幸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孩子长大后也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这样的家庭,真的是太可怜了。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卢小花渐渐变得霸道、专制、唠叨,对儿子也充满了控制欲,因为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电影没有展现母子是如何从当年的亲密无间到如今的水火不容,但我可以想象,这个过程一定是非常残忍的,对儿子残忍,对母亲也一样。所以,在母亲的暮年,才会那样渴望重新拥有曾经的美好,渴望去弥补曾经的遗憾,比如她讲到当年在莫斯科的演出,“我们辛辛苦苦排了四个月,就为了上台那三分钟。结果就因为我迟到了,我的演出被取消了。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她在半个世纪之后,不惜千里迢迢地跑到莫斯科,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吃尽千辛万苦。最后,在莫斯科的舞台上,才有那样惊为天人的表演,当她轻声地唱出天籁般的歌曲:“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我与一位少年,漫步树林外……”的时候,仿佛人生所有的遗憾都化为乌有,仿佛命运的播弄和生活的坎坷都不复存在,仿佛年过七旬的老妇又变回曾经的美少女。而荧屏前的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不为别的,为的是她那五十年不曾为自己活过的岁月。

我常常在想,一个女子如果真正为自己活过,热烈地爱过,勇敢地追求过,那么在他暮年的时候,大概就会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而不会有那么多的不甘心吧!然而太多的女子,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世俗偏见而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或者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我,把别人当做生命的重心,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候,才会突然发现,终其一生,我都没有用力地为自己活过!而生命已经结束,不可能重新开始。那该是多么的遗憾,多么的懊悔啊!为自己而活,这不是自私,这正是负责任的表现——当你真正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你就会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也会让身边的人都轻松快乐,而不是背负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在你的阴影下生长。一个快乐的妻子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一个快乐的母亲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孩子,一个快乐的人,才不枉来这个世界上走一趟!

其次,徐伊万与卢小花的相处模式,也让我思考,我们到底应该营造什么样的母子关系呢?我记得王海鸰曾经说过,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孝顺她,但却不愿意跟她在一起(大意如此)。而我,在生活中,也的确见识过不少这样的母子/母女关系——妈妈疼爱孩子,孩子孝顺妈妈,但却不愿意跟妈妈在一起,在一起就互相折磨。妈妈其实很孤独,孩子也很痛苦。


其实,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妈妈?小小的孩子,早上一睁眼,就往妈妈怀里扑,分开一点时间都受不了,这是多么浓厚的爱。长大了的孩子,虽然不再需要妈妈呵护,但是有妈妈在,就有家,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从痛苦的孕育开始,到终生的牵挂,几乎没有妈妈不为了孩子好,可是这好,却总是妈妈的价值观,而不是孩子的价值观。比如电影里,卢小花希望儿子健康,多吃小番茄,少吃红烧肉,结果却是儿子把一盒小番茄都顺着车窗丢了出去,连盆子也不留下;红烧肉却吃得只剩一块,还被妈妈数落。卢小花希望儿子和儿媳婚姻幸福,当二人有了龃龉的时候,赶紧给儿媳打电话,在得知儿子即将离婚的时候,还往自己身上埋怨,这样的热情,结果却是儿子像妈妈控制自己一样地控制爱人,就像张璐控诉的那样:“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当妈妈一直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为孩子好的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孩子,当每次说话妈妈都不能真正听见(就像电影里徐伊万不断地质问卢小花:妈妈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话?)的时候,也就放弃了这个沟通的渠道。于是只能形同陌路,貌合神离。


当然这又回到上面的问题去,当妈妈不能真正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孩子而活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自己未竟的梦想,都移植到孩子身上去。这个环节没有在电影里体现,但却是经常发生的。比如有的妈妈从小家境贫寒,没法学自己喜爱的音乐,就努力培养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殊不知孩子偏偏喜欢打乒乓球;比如有的妈妈从小身体不好,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就努力培养孩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殊不知孩子偏偏喜欢画画;比如有的妈妈从小喜欢画画,但却没有机会学习,就努力培养孩子画画、做艺术家,殊不知孩子偏偏喜欢弹钢琴……

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其实说得最精辟的还是纪伯伦的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既然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就不要让他的今天被你限制无法飞翔;既然孩子的到来是生命的渴望,就让他们做自由奔腾的骏马,驰骋在广阔的田野上。

最后还是要谢谢《囧妈》带给我的精神体验,谢谢电影中充满魅力的俄罗斯风光,让我心向往之。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坐上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去那个神秘、浪漫的地方看一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