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狗两代人,纯美真挚令人向往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狗两代人,纯美真挚令人向往

作者 | 林秋叶

上世纪末华语影坛佳作频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电影,至今仍是华语影片不可超越的高峰。

在这些电影中,有一部电影并非大制作,但它所呈现的淳朴亲情和秀美风光,在21年后的今天看来,仍十分令人感动,能看到它我觉得很庆幸,它就是——《那山那人那狗》。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见明同名小说,由霍建起执导,滕汝骏、刘烨、陈好等人主演,以上世纪80年代湘西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接班的儿子走一遍邮路的故事。

影片是少见的邮政题材故事片,但却不仅仅讲了乡邮员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父子两代乡邮员一起走邮路的相处细节,展现了父子之间那无言又动人的亲情,以及湘西秀美醉人的乡村景象。

影片中的那条邮路,同时也是一条温暖之路,一条和解之路,一条亲情之路。一条狗,两代人,在静谧的旅途中,修弥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代沟,也观照了人世间的众生之相,蕴含着脉脉的亲情与温情。

嫩绿、苍绿、葱绿、青绿……各种各样的绿意充斥着影片的每一个镜头,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树木是绿的,稻田是绿的,连邮包和水杯也都是绿的。这种大片大片冷色调颜色的使用,并不会让人们有凄凉、萧瑟之感,反而使人欣欣然。

这样明丽清秀的湘西山水,是古代清雅的山水笔墨,孕育着生机与希望,更带有些古典的诗意。在这样秀美的山水中,父子两人似乎与自然、天地融为了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借此而传达,是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电影中色调的点睛之笔无非是侗族婚礼时舞动的红色。鲜艳的红色与婚礼的结合,是对生命热情的张扬,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新婚时候的回忆。这惊鸿一现的红,让影片除了宁静空灵的基调外,平添热烈鲜活的气质。

导演在镜头语言中融入了大量带有东方元素的意象: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块块青绿的稻田、青瓦飞檐的房屋构造、侗族婚礼围着火堆的舞蹈……这些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意境美感,所有的事物都近乎诗意化地被呈现出来。

除了眼前所见的画面,影片的背景音乐也让我们如临梦中,感到精神上的宁静与舒缓。以中国民族乐器——竹笛为主奏乐器。音乐像山间的薄雾,萦绕影片始终,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氛围。而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物纯净美好的品格,也在悠然惬意的音乐中得以展现。

另外,影片中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有声源音乐。像侗族婚礼时传唱的侗族山歌,还有儿子收音机里播放出的传统老歌。一曲曲歌谣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平邮路上的疲惫与寂寞。而来自自然的声响也让我们更加沉浸于山水之中,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声……这一切都令人沉醉。

影片的叙事节奏是较为和缓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跌宕起伏,使用了最为传统的线性叙事。抛去了类型片常见的一波三折的情节、充满张力的戏剧冲突,这部影片蒙上了散文般的质感。在这种有意弱化冲突和矛盾的处理下,影片的意境之美慢慢蒸腾出来。

乡邮员父子三天两夜的深山送信之行为明线,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为暗线。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交织中,儿子明白了父亲作为乡邮员的辛苦乏累,也明白了父亲不能常伴妻儿左右的愧疚和无奈,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父子亲情打破了原有的坚冰,汇成了一汪溶溶漾漾的春水,修补着过去十几年的亲情间隙。

而这也正是此部影片的过人之处——无需矛盾,无需转折,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在儿子与父亲一前一后的脚步里,观众看见了责任的传承,看懂了亲情的回归,思索起自己的情感关系和人生价值。

影片结束之时,儿子将会接过父亲传来的接力棒,承担起乡邮员的责任,而父亲也会回归家庭,担负起作为父亲和丈夫的义务。这种角色的错位和互换,让影片主题更深层次地递进。

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在影片中体现得很明显,存在代沟、存在隔膜,双方都有不能付诸言语的亲情。父亲不能理解儿子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喜欢边走边唱,儿子也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肯省些力气搭顺风车上路。而两个人在休息的时候甚至不会闲话家常——他们几乎没有共同话题,有的只是一片尴尬的沉默。

但影片展现两代人观念不同并非要凸显其矛盾,而只是在描摹、还原一个日常般的父子相处。毫无疑问,影片的背景和人物设定是加深了父子间的这层隔膜的:父亲是乡村邮差,常年不在家,连儿子脖子上的疤痕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留下的;儿子从小见不到爸爸几回,对爸爸的印象极为陌生,连"爸爸"这个称号都叫不出口。

这种矛盾的人物关系也是这部影片的起点,但在这条父亲行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上,父子间的亲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父亲担心儿子却不直接说出口,而是对很通人性的黄狗说:"老二跑慢点儿,他还没走惯呢。"当儿子背起已经年老的父亲蹚过齐膝深的溪水时,看着父亲脸上的皱纹和儿子脸上的笑容,一种不激烈却很隽永的感动会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

除了父子亲情,影片还通过父亲零碎的回忆展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不轰轰烈烈,却充斥在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母亲二十年如一日地在家里等待父亲的归来,而父亲为了早点到家不惜趟冷水,导致落下腿疾。他们的爱情就像湘西的山水一样,平淡却真挚,令人心生感动。

另外影片所展现的湘西淳朴民风也十分打动人心。父亲为了不让失明的五婆伤心,时常假冒她的孙子给她送钱送信;村民得知这是父亲最后一次送信,为了感谢他多年的付出,一路将他送至村口;在父亲曾摔下去的山路,每一次父亲走到那里,都有人特地等着,从山上抛下一根绳子……

父子亲情、父母爱情和淳朴的民风,在秀美的湘西山水的衬托下,都增添了一种原始的自然美,爱与纯真、善良与美好,这些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品质,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中逐渐显露,涤荡着观者浮躁虚荣的心灵。

这部影片的湘西山水,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出身湘西的作家沈从文。在他的笔下,湘西也是如此风景唯美,民风淳朴,远离了工业文明的喧嚣,保有一份难能可贵的天然之姿。边城的秀丽山水曾让多少人神往,翠翠哀而不伤的爱情故事曾让多少人叹息。

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当看到父亲拒绝儿子搭顺风车的提议时,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而出。

现代社会物流业发达,顺丰快递一天可以送达全国各地。各种网络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联系一个人不再是一件难事,即使在地球的两端也可以即时通讯。我们必须承认,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但夜深人静时,我总会对父辈们灯下写信,贴上邮票之后寄出去的生活倍感向往。即时通讯使我们对很多事物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和期待,而《那山那人那狗》和缓的叙事节奏,则能让人从物欲横流的工业社会中短暂抽离,呼唤性灵和自然生活的回归。

《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缕春风,消去观众心中的不安,值得一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