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女性成长必看的电影之一,生活没有捷径,年轻姑娘们多长点心吧

女性成长必看的电影之一,生活没有捷径,年轻姑娘们多长点心吧

女性成长必看的电影之一,生活没有捷径,年轻姑娘们多长点心吧!电影《成长教育》

高中生活,简直就是枯燥和压抑的代名词。练形体、练仪态、还有搞不完的学习。即使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珍妮也逃不开这种苦闷的魔咒。

最喜爱的大提琴,被父亲定义为一种装饰性质的爱好;参加青少年管弦乐队,更被父亲视为,表达某种圈内人身份的工具。

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是考上牛津大学。

珍妮已经想好了,等上了大学,她要看自己想看的书,听自己想听的音乐,还要看画展和法国电影。

父亲不喜欢她所喜欢的跟法国有关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并不在教学大纲上。父亲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她的拉丁语成绩上。只要拉丁语达标,她就能申请到去牛津念英文的机会。只是对她来说,拉丁语,真的很枯燥。

在管弦乐队拉大提琴,成了枯燥生活的最佳调剂。乐队会组织安排音乐会。乐队里,还有爱慕她的男生格拉汉姆。

排练的时候,只要她回头,就能看见男生偷偷看向她的目光。她从未想过,若要摆脱现在的枯燥生活,除了考牛津,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直到淋了那场大雨,她才渐渐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排练结束后,她向格拉汉姆匆匆道别。有雷声传来,要下大雨了。男生目送她离开,却没意识到,任由一个没有带伞的女生提着大提琴走进一场大雨,就如同把这个女生,推向另一场未知的邂逅中。珍妮就是在这场雨中,遇见了开豪车的大卫。

她看见大卫停车,礼让一位年轻的母亲过马路,然后把车停到自己面前。并没有恶俗小说中,那些直接邀请女孩搭车的桥段。大卫首先关怀起,她那正在淋雨的大提琴。提琴放进车里,她在车外跟着走。没走两步,她主动问起,自己能不能跟大提琴一起坐车里。

她认识了大卫,一个与众不同的男人。他幽默风趣,见识广博。跟她聊天的感觉,自在又舒服。没办法去怀疑他的诚意,他说的每句话,都给对方留下了“自己决定”的空间。

珍妮忍不住跟他说了很多,包括自己的苦闷和憧憬。即使车停在她家门口,她也没有立即下车,她一直期待着,能跟见多识广的人聊天。

很明显,大卫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念大学,但是大卫的言谈中的独特见解,却让她觉得遇到了知音。跟大卫相比,年轻的格拉汉姆,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她邀请格拉汉姆周末来家里喝茶,男生特意穿了正式的衣服,但动作和言谈间的拘谨,立刻出卖了他假装成熟的青涩。

当他说起未来的计划,打算在读大学之前,先花一年时间去旅行。珍妮就知道,男生搞砸了。父亲喜欢严肃的年轻人,而不是不良少年。

父亲的态度尖锐起来,男生在父亲严苛的用词面前,更是紧张到语无伦次。

乐队正式表演那天,家门口,出现了一篮祝福好运的鲜花。是大卫送的,她收下这份意外的惊喜,却没有告诉父亲实情。

表演结束后,她又在街角遇见了大卫。这次,她主动上千打招呼。聊起来的感觉仿佛相识已久。大卫约她周五晚上去听音乐会,他的两个朋友也在。所以,不用担心孤男寡女的问题。音乐会结束后,还可以一起吃晚餐。大卫很贴心的强调了好几次,如果你愿意的话。如果珍妮不愿意,他可以把票给珍妮,让珍妮父母陪着去。

珍妮当然愿意,可问题是,那时她可能已经在家吃过晚饭了。如果你想吃晚餐,那周五你跟家里说你吃不下。一句小小的谎言,问题迎刃而解。珍妮恍然大悟,感到大开眼界。

父亲意料之中地,反对她去听音乐会,也意料之中地不愿带她去。除了这个生活的小镇,父亲哪儿也没去过,任何跟目前生活有距离的东西父亲都表现得如临大敌。

幸好,周五晚上大卫来了,他一进门就博取了全家人的欢心,他那得体的西装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他亲切的笑容,散发自信而从容的风度。这让讨厌犹太人的父亲在身为犹太人的大卫面前,忽然拘谨得好像自己才是造访的客人。

但大卫轻松地化解了这种尴尬,他绅士地亲吻母亲的手背,由衷地赞美父亲是个幸运的男人,母亲露出很久不见的羞涩而惊喜的笑容。可以想象,当大卫提出带珍妮去听音乐会并共进晚餐的请求后,父母的反对已没有那么强烈了。当大卫指出那里还有其他人,并保证11点半前送珍妮回来后,父亲不再反对了。

音乐会上,珍妮见到了大卫的朋友丹尼和海伦。珍妮第一时间被海伦的白色皮草吸引,太漂亮了,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相比之下,她自己的衣服就显得太朴素了。

海伦似乎对价格很不敏感,但她告诉珍妮。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感觉好极了,并不像父亲所评价的那样没有意义。

之后的晚餐在一家高档餐厅,舞台上的歌女用慵懒的声音唱着缠绵的情歌,她和丹尼就此交流起来。她惊讶地发现,这个英俊的年轻人对艺术见解不俗。谈论起艺术,大卫显得矜持了许多,而海伦则表现出一种完全的无知。

丹尼周五要参加一场拍卖会,大卫提议带她一起去,但周五白天她要上课,犹豫之下,她还是决定去,时间不是问题。

上次大卫给过她一次解决问题的启蒙,她是个聪明的姑娘,这次已可以无师自通。半夜回家正好11点35分,母亲还在厨房洗锅,她对母亲说,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夜晚。

周五的拍卖会,盛装的海伦不感兴趣地跑去一旁逗狗玩,珍妮则在大卫的授意下一次次举手竞拍。紧张的气氛让她兴奋,竞拍成功的喜悦让她无比激动。

当拍卖师询问她的名字时,她的回答响彻整个拍卖厅,人们回头看向她,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将喜悦推到顶峰。

大卫曾说,能找到一个对世界好奇的年轻人是一件美妙的事,所以大卫要带她去各种地方,看很多事情。

说到做到,接下来大卫决定带她去一直向往的牛津过周末。

她几乎忘记了那个叫格拉汉姆的年轻人。无意中在街上偶遇,她只想逃避,这时,忙于学习就成了一个绝佳借口。

男生对这个理由表示理解,但事实上她最近地测试成绩只有52分,这种不及格的分数对申请牛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对她下滑的成绩大动肝火,似乎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

“她修这个英语学位有什么用?我倒是想让她在那遇上个像样的律师,但这种人她明天去舞会跳舞就能遇上?”“这不就是牛津教育的本质吗,爸爸?不就是花大钱去舞会跳个舞吗?”她感到不可思议,难道父亲要求她读牛津只是为了找个好律师。

父亲的暴怒最终变成了父母的争吵重点也从成绩转移到家庭指支出。“看到没,珍妮,这就是生活之美好,你不用为任何东西花一分钱。你知道吗?院子里面有一颗牛津树呢,你要是走运的话树能抵不少牛津学费,要是这种树种上一整园的话,学费不就免费了啦。我估计那儿可能也会有家教树,我先去看看好吗?”“杰克?”她开始明白父亲对大卫的态度转变。

大卫的衣着谈吐处处透露着物质的优越之处,先前她还不相信大卫有本事说动父亲同意她去牛津过周末,但现在看来也许大卫真的能办成。

一天晚上,她听见楼下的笑声,走出房门就看见了大卫和被逗得哈哈大笑的父母。她再次见识了大卫非凡的编故事的能力。

父亲喜欢牛津,大卫就说自己上过牛津,父亲想让珍妮读英文,大卫就说自己时常拜访英语教练,父亲希望有人能帮珍妮找找关系,大卫就说自己跟克莱夫、刘易斯很熟,重要的是这个周末他就要去牛津,参加与克莱夫两年一次的会面。

机不可失,无需大卫多费唇舌父亲就同意了让珍妮和大卫同行,并在那里过一夜。

海伦精心打扮了珍妮,并为她准备了一套睡衣。她喜欢这种感觉,好像那些本该属于她的美艳终于回来了。

她站在两个久等的男人面前,如一支盛放的玫瑰。她见到了牛津的女学生,个个都灰暗得像丑小鸭,肥胖、痘痘、近视,不仅她提不起兴趣,大卫和丹尼也没有表现出兴趣,两个男人谈论起生意的事,说附近有很多老妇人,适合做点小生意,她好奇地追问起来。大卫和丹尼总是聊着做生意的话题,但她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生意。

她曾见到大卫帮一群黑人搬进一座住着老妇人的旧公寓里,大卫说黑人是客户。但她还是不懂,几番追问,大卫却只是强调她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们粗俗的生活里加点智慧和文化。

她知趣地按捺住好奇,在大卫身边她只需要做个漂亮的女孩。与大卫共度的第一个夜晚,她穿着薄纱的睡衣什么也没做,这是她的要求。

大卫尊重了她的想法,这让她更加感动,她只有16岁,希望能将自己的第一次保留到17岁以后。回去的路上,经过一栋出售的房子时行程短暂地耽误了一会,大卫和丹尼去做生意,她想跟着去却被坚决制止。

海伦安慰她“不管怎样他们都不会耽搁很久的。”“什么叫不管怎样?”“有时候他们能找到想要的,有时候找不到,而如果他们能找到的话我们通常都得很快离开。”

很快,两人回来了,就像海伦说的那样迅速离开。当她重新回到车里时,发现车上多了一幅老地图,虽然还是不清楚,但她隐约意识到了什么。

回来后,她不开心地要求自己回家,大卫追来,用一种不得不坦白的表情坦白了一切。

“只不过是一张老地图、一个罗盘,那老家伙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太浪费了,它不应该在那个不长草的地方度过它的一生。它应该属于我们,我们可以打理好它,我们解放了它。”“解放?这个词太传神了。”“别那么小资,珍妮,你很聪明的。

不管我给你倒了什么,你都能一口干杯,然后把杯子砸在吧台上,要求再来一杯,真很棒。

我们不像你那么聪明,所以我们就得在别的方面精明些,因为,否则,生活就没有那么多乐子了。

我们必须熟知地图和别的一些东西你想知道"stats"是什么吗?那是指对有色人种有恐惧症的老太太,我们让外族裔的人搬进去,那些老太太就不得不搬出来,这样我就能低价买到她们的公寓,我就以此谋生,现在你知道了。

还有,如果你不喜欢这些,我完全可以理解,你可以回维克汉姆听你爸妈的唠叨,做你的拉丁文作业,这些周末,那些高级餐厅和音乐会都不是白白从树上长出来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珍妮。”

大卫试探着接过她的包,她不放手,片刻僵持后,她缴械投降和大卫重新牵手,她让大卫送她回家。临别前,大卫吻了她。

她还是不清楚老地图怎么来的,但她完全接受了大卫的说辞,跟那些过得毫无生活的人相比,大卫才算真正地活着。

她把克莱夫的签名给父母看,她没见到克莱夫,签名当然也是大卫伪造的,但父亲相信了。“你的大卫是个很抢眼的年轻人。”

父亲喜欢大卫人脉广、能力强,比那个青涩的格拉汉姆强多了,尽管年龄大了些,但格拉汉姆即使活到两百岁也达不到大卫的本事。

17岁生日就在下周四,母亲邀请了格拉汉姆来家里做客,胡乱吹熄蜡烛,父亲和男生分别拿出各自的礼物。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本拉丁语词典,气氛有些尴尬。

门铃响了,大卫抱着满怀的礼物进来,其中还包括送给母亲的花篮。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而对格拉汉姆来说气氛则更尴尬了,他的词典和大卫那堆成山的礼盒相比实在太寒酸。格拉汉姆礼貌地告辞,不舍地对珍妮说再见,珍妮正沉醉于礼物的包围中,嘴上敷衍地回一句再见,眼睛却没看他一眼。

热闹的氛围中,大卫提出带珍妮去巴黎庆祝生日。这是珍妮早已猜到的邀约,大卫一定不会让她的生日平淡度过,她正等着这一天。

但父亲不同意,巴黎太远,法国人也并不友好。珍妮生气地抱着礼物躲去沙发旁。

也只有大卫能搞定父亲了,大卫一开口,父亲的身体便微微前倾,表情认真地做出聆听的姿态。“珍妮喜欢开玩笑说您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但我明白你不是那样,否则珍妮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她。”“是啊!”“但我也明白,我的确越距了。我很抱歉。”

父亲的神情放松下来,被完美的绅士认可是一件高兴的事,让完美的绅士失望就不太好了。所以,父亲同意了。

珍妮已经准备好了要在巴黎做点什么,她已经期待着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第一次只有一次,她向大卫强调,希望大卫将她视为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孩子。

她出现在巴黎街头,美艳不可方物,路人频频回头,大卫在她身边,陪她躺在草地上,陪她坐在河岸边。慢慢的夜晚过后,她忽然发现,所有诗歌里描写的其实只是瞬间。

从巴黎回来,她为一直很器重她的老师带了香奈儿5号香水,但老师没收。

“但我知道这香水的来历,珍妮,如果我收下,我觉得那是对我们两人的背叛。”她收回香水要走,老师又叫住了她。“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知道的。你很聪明、很漂亮,你的男友在意你的聪明吗?珍妮。

我希望你无论如何都要上牛津大学,因为如果你不去的话我会很伤心的。”可她已经听不进去了,老师上过剑桥,但老师没有那些高级餐厅、爵士俱乐部之类的经历,如果毕业后只能辛苦工作或者做家务活,那之前在学业上的一切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在她看来,老师的生活跟死了没区别。她的成绩滑坡更厉害了,会考的拉丁语成绩只得了B。海伦安慰她,50年后可能没人讲拉丁语了,根本不用担心。

海伦带她跳舞,跳舞多开心啊,还管什么成绩。丹尼也来邀请她跳舞,俊男靓女的组合在舞池中配合默契。她问起丹尼最近买的画。

其实在丹尼面前,她能聊起更多的话题,对于艺术,丹尼比大卫更有见地。看着舞池中的他们,海伦有些落寞,大卫眯着眼似乎想着什么。

一曲未完,大卫突然提出先走,离开舞池,他在停车场向珍妮求婚。“你愿意嫁给我吗?”大卫总能带来意外惊喜,但这次的意外有些太匆忙了,大卫连戒指都没有准备,珍妮更是不知如何应对。

她还在上学,没想过结婚,她不得不向父母求助。如果不上学而去结婚会怎样。她以为父亲会反对,毕竟上牛津才是父亲一直期待的结果。可是没想到,父亲对这个问题竟毫不意外,如果是合适的人父亲并不反对,父亲所指的合适的人正是大卫。

“现在你也不是非去不可,不是吗?”“不是非去不可,你能说的明白点吗?”“你会有人照顾。”“所有的拉丁课和作业还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不直接让我去泡夜店?这样不但麻烦少了,我还可能得到更多乐趣。”“我不懂夜店,可我懂教育,不管怎样,看来现在可能演变成了最佳结果。”“怎么会?”“如果你很笨他也不会喜欢你,不是吗?”

她接受了求婚,无名指上的戒指让老师的表情暗淡下来。她被叫去校长室,校长试图说服她结束这种荒唐的选择。“没有学位的人做不了大事。”“有学问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反正不会是女人。”

她所理解的价值明显和校长不一致。在她看来,校长和老师的工作枯燥乏味完全没有价值,但她去巴黎听巴黎听爵士、博览群书,在高档餐厅吃饭,这些事情带来的美妙享受和体验跟又苦又累的工作和学习相比当然更有价值。

如果辛苦学习的结果并不是享受生活,那为什么还要辛苦学习?她的反问让校长一时语塞,她赢了。走出校园的时候,她义务反顾。

大卫请珍妮一家好地方吃饭。中途加油时,大卫去一边打了个电话,父亲在要不要帮忙付油费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珍妮坐在前排,默默打开保险箱想看看车上有没有现金,但她只找到了一个空烟盒以及很多寄给大卫和夫人的信。

大卫是有家庭的。她强忍着伤心,不听大卫的任何解释,坚决要求回家。

父母先行回屋,她流着泪向大卫求证,大卫坦白了一切,他家就在街角的34号,所以他们总能遇见。可知道了真相又怎样?她离开了学校没参加考试,她放弃一切,得到的只是欺骗。

她要求大卫解决问题,跟妻子离婚,向父母坦白。“2分钟,然后我会出来拉你进去。”她回到家里,等待。两分钟后,屋外的车灯亮了,点火的声音传来,大卫走了。她哭了。她去找丹尼。

订婚后她有好久没见到丹尼了,对她的订婚,丹尼表现得很不开心,所以她听从大卫的建议离丹尼远了些。一段日子后再见,丹尼看上去有些冷漠。

她质问丹尼,为什么明知她所交往的是个已婚男人却不告诉她。“如果你想谈论这个,你看着大卫和我顺手牵羊拿了 张地图也没多发表评论。”

她还去找过大卫的妻子,一个短发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她没说自己的来意,但女人却一眼看穿了她。“噢!不,别告诉我。上帝啊!你是个孩子,你什么都不知道,想必是......是的,她们从来都被蒙在鼓里,你没有怀孕吧?因为之前发生过。”没什么好说了,她转身回家。

父亲却对这场骗局气愤不已,嚷着要去讨个说法,她忽然愤怒起来。现在的局面也和父亲脱不了干系,当初征求父亲意见的时候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泣,忽然听见父亲在门外向她道歉。“

我一生都在担惊受怕,我不想你也这样,所以我想你去上牛津,然后大卫出现了,他认识知名的作家,他知道怎么去古典音乐会。可是他人不如实,也不像你说的那样。”

父亲太相信大卫了,即使在收音机里听到克莱夫早就搬去剑桥的消息,也只认为是收音机说错了而从未怀疑是大卫撒了谎。

痛定思痛,她回学校找校长,想复读一年参见考试,但校长拒绝了她。她想到另一个人,她的老师。

老师的家并没有丹尼家的富贵和奢侈,但那么多的书、照片还有明信片让普通的家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过去的矛盾不再提,老师宽容地接纳了她。

她重新投入学习,看书、写字依然很枯燥,依然很艰苦。但在一个美好的早晨,她收到一份牛津的来信。她考上了。

梦寐以求的英文专业她考上了!然后她去读英文专业了,尽最大努力避免长痘,看上去跟其他学生一样好奇,新鲜和直率。

她约会了一个男孩子,有次男孩让她一起去巴黎,她对男孩说我很乐意,我太渴望去巴黎了。就像她从未去过一样。

这是2009年上映的电影—成长教育,讲述了1961年的伦敦,一个未成年的小镇女孩被年长的多金男人吸引,思想上起了一些动荡,走了一些弯路,最终重回正轨的故事。

走这一段弯路的诱因除了珍妮自身的虚荣心,也有父母的态度,以及校方劝导的无力。父亲在是否结婚得问题上支持了她,在父亲看来,女孩子读书不过是添加一些吊金龟婿的资本,既然金龟婿已经有了,读书自然也就没必要了。

在父亲眼里,学习是一件功利的事。而当珍妮用父亲的想法去质问老师和校长时,老师和校长都没有给出特别具有说服力的答案,在珍妮的口才面前,这套理论显得那么有道理——如果辛苦学习的结果不能带来享受的生活,那还为什么要辛苦学习?这不是珍妮一个人的质问,这是无数正在学海无涯中挣扎的人的质问。

不论是正在上学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职场人,只要还在学习中,每每被枯燥的知识折磨到发疯,几乎每个人心底都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如此的辛苦到底值不值?费劲的学习到底有没有用?但是很可惜,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大概没人能对所有的答案打包票。

因为我们能看见确实有人通过美貌和青春,更快也更省力地得到了相对轻松的生活。就像珍妮和大卫的约会,高级餐厅、巴黎庆生,这样美妙而浪漫的旅行她真的曾经拥有过,那时她以为这就是爱情。

但作为观众,大概很难在这些浪漫的场景中体会到感动,那样的经历太过梦幻,梦幻的像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气泡随时会被尖锐的现实刺破,然后无影无踪。

这时,对于那个问题,或许已经有一种答案。靠美貌和年轻换取轻松的生活这也许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带来的轻松是建立在另一个男人身上的。他愿意给的时候就有,他不愿给了,就一切都没有了。

而学习带来的一切收益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经历过学习的辛苦,自然受得起以后的回报,这个回报可轻可重,光鲜或者普通都有可能。

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踏实的。物质的丰盈,可以通过许多渠道来获取,并非一定要靠上学。美貌、年轻都能成为交易品,但知识不一样,它无法通过交易来获取,除了刻苦努力没有别的办法。

也只有属于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才能更长久地支撑一段真正有趣的人生。珍妮是幸运的,她曾陷身泥潭但依然保有纯真,毕竟她的初始人设是学霸,但现实中更多的人一旦陷入泥潭,最终的影响则是长达半生的沉沦。成长中难免会走弯路,但在学习这件事上没有捷径。

用专业的眼光看电影,这里是世界魔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