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睡沙发的人》︱现实版本的知识改变命运

《睡沙发的人》︱现实版本的知识改变命运

尽管人的一切最终都会消逝,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值得争取的东西。

《睡沙发的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准确的说是通过阅读重构人生的故事。电影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时长也不过80分钟不到,整部影片也缺乏所谓的“电影感”,但正是这样一部非主流的影片,却带来不小的惊喜。

首先是影片的低成本制作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叙事效果,反而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日式小清新的整体风格,虽然简约但不简单,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兼顾我国城市特有的生活街景,使影片“清新脱俗”但又不至于脱离实际,这一点通过电影中场景的选择体现的尤为明显。

纵观影片,可以发现,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戏剧冲突的展开都是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的,甚至可以说电影中的叙事空间是较为单一的,固定的空间想要支撑一部电影作品稍显薄弱,但是在影片《睡沙发的人》中,不那么灵活多变的空间却为影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片名,电影中的粟一柯就是睡在沙发上的人,在舅公到来之间,他并不是睡在沙发上的人,随着“不速之客”的加入,本就狭隘的房间更加的拥挤,而拥挤所带来的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一个善良正义文化水平很高的倔强老头和一个顽劣不爱学习的高中生,把完全迥异的二者置于同一空间势必产生一系列矛盾,但在影片中这种矛盾并不是尖锐的,而是可以调和的。

母亲作为二者“中间人”的角色,适时的加入把二者关联起来;在最初,舅公和粟一柯两个人互不影响、互不干扰,交流也几乎为零,母亲提出舅公点拨粟一柯的要求,二人第一次有了一个正式的交流和接触,随着剧情的推进,“中间人”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退出,把空间留给二人解决矛盾以达成最后的一致。

与其说舅公在教育粟一柯要主动学习阅读经典书籍,不如说舅公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粟一柯在人生重要关口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更为恰当一些,无关说教,只是一个有趣儿的“过来人”。

其次,影片对于原有的故事框架的创新也处理的十分到位。高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绕不开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正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人生格言的指导下,产生了许许多多严厉的父母以及叛逆的子女。

对于高考这个话题,可以表达的有很多,但表达出来的又很少,这种不匹配源于电影创作在尝试对一个话题进行影视化处理取得一些成功之后,会引来无数人争相效仿,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青春题材的校园故事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桥段重复出现,但实际上,关于一个话题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远远不止银幕上出现的那些不那么真实的一些片段,丰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如何将这种独特之处通过电影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在大银幕上成为一个合格的故事,这是对创作者提出的考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睡沙发的人》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故事选择的视角是颇有新意的,影片将镜头对准了高考之后没有如愿考上大学的一批人,而米三、粟一柯以及米三的朋友三个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则是这一批人高考过后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没有遇到靠煤炭发财的父亲,米三从米哥变成了小米,而粟一柯相比小米又是有些幸运的,在母亲的重压之下,粟一柯开始在家复习,当他用不标准的发音读出“abandon”的时候,简直把当代青年在家学习的状态刻画的过于真实。

而最为幸运的是,粟一柯遇到了沉默寡言但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的舅公,舅公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你应该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舅公让粟一柯查字典为他读书,告诉粟一柯“你都没有读过你怎么知道下面的故事呢”,引导粟一柯自己读书,读完之后写下一些读书笔记,在舅公的引导下,粟一柯渐渐的发生着改变,面对手机和经典书籍时选择了书籍。

最后则是,影片不圆满的结局也更为真实,受传统戏剧的影响,影视作品中往往在最后会给故事一个较为圆满美好的结局,这也符合电影观众的心理预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美好圆满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满足。

但是在完成艺术接受这个环节之后,我们仍然要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所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暂时的满足和释放还是通过艺术作品让我们知道即使这个世界有太多不美好,但我们仍然要在不美好中奋力前进,《睡沙发的人》无疑选择了后者。

电影最后,粟一柯高考成功与否不得而知,舅公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如何也无从得知,好在经此一番,粟一柯对自己人生第一次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舅公的一箱满满当当的书籍也是留给粟一柯最好的礼物。

而舅公呢,在养老院不会遇到高空抛物的低素质的邻居,也不会遇到楼道被杂物占用的情况,安安静静的读书敬老院或许还真是个不错的地方。

两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小小的改变,粟一柯明白了读书的意义,而对于舅公,则是依靠书籍带来的力量在世间站稳脚跟。

电影虽然讲述了一个阅读改变生活的故事,但是说教的成分极少,电影中没有一个画面或一句台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正如舅公从来没有告诉粟一柯应该怎么做,而是传达一种你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亦或是你这样做了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样积极的一种理念。

诚然,我们听够了别人的经验与建议,是时候听听自己的声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