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再刷《潜伏》,我看懂了普通女性成长背后的困境、挣扎与自省

再刷《潜伏》,我看懂了普通女性成长背后的困境、挣扎与自省

第一次看《潜伏》的时候,我大一,当时整天无所事事,看腻了国产偶像剧,看见很多人都推崇这部剧,便找来看看。上课也看,吃饭也看,花了三天终于看完了,脑子里就是:孙红雷原来也可以这么帅!余则成终于爱上翠萍啦!最后余则成有没有找到翠萍啊?

大学毕业之后当我再次看完这部剧,除了关心余则成和翠萍的情感走向以及间谍工作之外,我更容易被那些配角和小人物触动。

也许,那是因为我离开校园的象牙塔,才发现生活举步维艰。在校园里我可以是自己的主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在社会中打拼,发现自己也只是个配角,没有那么多主角光环,像很多人一样,为了生活苟且偷生。

看《潜伏》是个很爽的过程,主角总是会完成任务,坏人总是会得到惩罚,男女主总是会相爱,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本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片名《潜伏》却给这部片子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风雨之后见彩虹,黑暗总会带来黎明,不如意的开头总会有圆满的结果。

而在这些先苦后甜的故事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晚秋的故事

一样的城里人,一样的有文化有知识,晚秋甚至比左蓝还要漂亮,但是她没有得到左蓝那样倾心相待的爱情,没有左蓝的坚定洒脱。甚至她自己都说”我还不如一个乡下女子”。

可以说,晚秋的前半生是忧伤的、灰暗的,像是南方的绵绵细雨,灰灰朦朦,仿佛罩了一层阴影。但是她的后半生却是激昂的、彩色的,像是黑暗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满满的阳光照射下来。

同样都是女性,虽然我和她的年代遭遇完全不同了,但是我觉得“女性”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词语。所以,我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晚秋的人生转折?而她的转折又能给现代女性们一些什么启示?

今天我这篇文章,就将从“家庭环境、情感经历”这两个方面解读晚秋的曲折经历。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会从三个角度来谈谈晚秋最终实现自立自强的人生转向所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01、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不和,晚秋从小缺少亲情,由此形成了怯弱敏感的性格;

首先,母亲的过早离世,让晚秋失去了一位至亲;

晚秋寄居二叔家,她母亲因为父亲在外面有其他的女人而自杀。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才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而在一个可以纳妾的年代,丈夫在外面寻欢作乐,左拥右抱,妻子对此应是习以为常的,但是晚秋的母亲却因此自杀了。

一个怎样的母亲,会舍得抛下自己的孩子,通过自杀寻求解脱?必定是婚姻给予她的痛苦已经超出她所能承受的范围,就连对女儿的不舍都不能阻挡她想死的决心。

虽说在那个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女子很少得到父亲的关心,但是好歹还有母亲的照顾与爱护。但是最爱晚秋的母亲也不在了,只剩一个在外寻花问柳的父亲,最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去世了,她又在叔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父亲不爱母亲,在外面有其他女人,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哀怨幽婉,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晚秋怯弱性格的来源可见一斑。

其次,寄居的环境也是堪忧,根本无人疼爱她;

晚秋叔父穆连成是天津有名的大汉奸, 为了摆脱汉奸的帽子,愿意将侄女许给余则成做妾,让余则成在站长面前说说好话。

在穆连成的眼里,晚秋和他送给站长的古董和酒庄是一样的,是可以用来交换利益的物品。对于晚秋这个亲生侄女,他没有亲情,只有利用。

父母关系恶劣、缺乏亲人的关爱,晚秋从小就养成了一副怯弱的性格,多愁善感,自怨自艾,依附别人。

在我看来,内心的寂寞苦闷无法排解,她只能一味地朗诵一些忧伤的诗歌,将忧伤藏在钢琴曲中。多才多艺的晚秋实际上是非常孤单的,没有父母亲人的关心,又身处乱世,喜爱的男人也不爱她,她像浮萍一般,无人在乎。

02、情感经历:爱情遇挫、婚姻不顺,这些反倒成了她开始寻求自由与自我的动力

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求生存的普通女性的晚秋,她经历了童年的不幸,本想着能找到爱情的寄托,却又陷入了种种痛苦的情感纠葛。

  • 晚秋的爱情遇挫,爱恋的男人并不爱她;

因为余则成听出了自己钢琴曲中暗藏的忧伤,晚秋把他引为知己,期待余则成的到来。在和余则成的交往中,被余则成的绅士、才华所吸引,逐渐地爱上了他。和余则成一起弹钢琴、一起骑自行车,交出自己的初吻。

可是余则成当时爱的是左蓝,想要共度一生的也是左蓝,接近晚秋只是因为站长想要穆连成的财富。而且明面上他已经有个乡下老婆,且军官不能纳妾,这就堵死了晚秋所有的路,一点希望都没有留给她。

  • 婚姻不顺,遇人不淑;

叔父扔下晚秋逃往日本,晚秋为了生存嫁给学长谢若林。谢若林虽为党通局工作人员,实则为情报贩子。老奸巨猾、油腻市侩,为了金钱什么都可以干。整个人都是照着晚秋不喜欢的点长的。晚秋说每次和他进行夫妻生活,都是把他想象成余则成,不然就会吐出来,而且她真的吐过。

谢若林认为晚秋给他戴了绿帽子,整天和晚秋吵架,婚姻生活鸡飞狗跳,甚至还动手打了晚秋。后来发展到将外面的野女人带了回来,这让晚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就是因为丈夫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而自杀了。晚秋也走上了母亲的道路,选择服药自杀。

  • 余则成给了她一条崭新的道路,让她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晚秋觉得自己无路可走,但是余则成给她指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晚秋有才华,恨透了虚伪的国民党,可以为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她舍不得走,舍不得离开余则成,但是相比爱情,她更想要自由。于是她孤身一人,坐着牛车去了延安。

追求了自由的晚秋,靠着对诗歌的热爱,她在延安发光发热,不仅发表了诗歌,还在最后被派往台湾,协助余则成完成潜伏任务。从一个娇柔怯弱的小姐,成为一名革命战士,正是因为晚秋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03、不论童年的家庭环境如何,不论成年遭遇了哪些情感挫折,唯有靠自己,人生依旧充满了光和热

没有亲人的关心和疼爱,自己的爱情婚姻不顺,导致晚秋在怯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就是这样脆弱纤细的晚秋,却在最后成为了像左蓝、翠萍一样,可以独当一面、协助余则成完成任务的女强人。

晚秋的年代我们不能经历,但是她“重生”的路线,却可以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

  1. 为了理想与目标,什么都可以不在乎

晚秋一直想要得到余则成,不惜想给余则成做妾。再次见到余则成后,告诫余则成小心自己的丈夫谢若林。得知余则成和翠萍是假夫妻之后,不惜用计套路余则成,让他和自己在一起。

自杀被救回来之后,她明明可以不用离开,继续呆在余则成身边。但是听到余则成给她指明的那条路,那条通向自由的路,她立马选择了那条崭新的路,使得自己得到重生,成为一个勇敢独立坚强的女性。

在人生的路上,一路上我们会看到很多风景,有时候我们会停下来歇息,但是有自己追求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不会被沿路的风景干扰,向着自己的目标出发。

2.头脑清晰,审时度势,做出利于自己成长的抉择

晚秋第一次见到余则成,是余则成来敲打她叔父,让他给站长好处,穆家上下都要巴结余则成。晚秋让余则成在站长面前不要说不喜欢她,想让站长对穆家手下留情。

叔父逃亡日本,老家发大水,她无处可去,嫁给了当时对她来说是救命稻草的谢若林。后来再遇余则成,她无意中得知余则成是共产党,且与翠萍是假夫妻,她套话余则成达到和自己在一起的目的。

后来又得知自己有选择的余地,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她坚定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由此可见,晚秋虽然怯弱,但是极有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在面对利益纷争时,如何取舍,保持清醒地头脑,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才能将自己从怯弱的泥淖里拉出来。

3.有自己的特长,愿意学习进取

晚秋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会写诗,还能跟余则成一起谈论文学作品,站长都说余则成是知识分子,可见余则成的文化素养极高,而晚秋能跟上他的节奏,晚秋的文学功底可见一般。

晚秋将自己上了报纸的诗歌读给翠萍听,去了延安之后,很快就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在最后还成为了日本商业公司的秘书,可见是学习了日语。

晚秋回了老家,嫁了渣男,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即使生活再艰难,晚秋也没有放弃学习,用笔为自己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之后还学习日语,积极开展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并没有让自己止步于诗歌,努力扩展生命的宽度。不仅脱离了怯弱的深沟,还将自己领上了一条自信的道路。

晚秋一个弱质女子,在战争年代却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潜伏》这部剧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关于革命的故事,更多的是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如余则成择良木而栖,如翠萍不断进步,如晚秋脱胎换骨。

总结一下:

作为一部具有时代感的谍战片,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生死存亡,立场抉择的探讨一直是不变的话题。影片当中通过晚秋从一个资本主义的娇小姐,成长为革命意志坚定的战士,让观者感叹即使出身泥沼,人生境遇万般不顺,只要自己充满干劲,积极向上,总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影片的背后,就是让我们要面对困难,决不妥协。在困境面前,不能低头认输,而应该有突破自我,自立自强的勇气与底气。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