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情怀、票房两手抓的徐峥说:不喜欢“囧”,它也不是爆米花电影

情怀、票房两手抓的徐峥说:不喜欢“囧”,它也不是爆米花电影

"贺岁电影"并不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结果,其实它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大约从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每到年尾就会有一批香港明星自发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闹喜庆讨彩头的电影给观众看。

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是可考的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内地的电影。

而且这部电影最后的票房仅次于当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施瓦辛格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

时过三年,也就是1998年,著名第五代导演冯小刚用一部《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次年冯小刚远赴美国拍摄的《不见不散》也颇具影响力最大,且当年的票房收入也十分可观。

随着群众的观影阈值和娱乐消费越来越高,也随着电影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贺岁档"俨然成了一个"神仙打架"的时间节点,而且每年的最终结果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近几年的贺岁档却杀出一位"常胜将军"——徐峥。

  • 《人在囧途》:3763.5万
  • 《泰囧》:12.67亿
  • 《港囧》:16.13亿

可奇怪的是,伴随着票房的节节攀高,"囧"系列的口碑却逐渐下滑。

  • 《人在囧途》牵扯到官司;
  • 《泰囧》被指"太吵闹""没营养";
  • 到了《港囧》,干脆收到一堆"不知所云"的犀利评语。

可这并没有影响"囧"系列的票房成绩。2020年的春节,徐峥也携该系列的最新作品《囧妈》强势登陆各大院线,并拿下了不俗的预售成绩。

但是,如果你关注到电影以外的一些东西就会发现,这次的徐峥,明显是带着"野心"来的。所谓"野心",就是这个曾赚得盆满钵满的导演,居然在一档一对一采访节目中直言不讳:

"我很不喜欢'囧'这个字。"


而且,26岁就曾凭话剧表演拿过白玉兰奖的徐峥,这次既想改变大众对"囧"系列的看法,也要在最新这部《囧妈》中体现自己的情怀。

他能成功吗?或者说,他能改变观众的固有认知吗?再说得直白点,"囧"系列会就此摘下"爆米花电影"的帽子吗?

接下来的文章就从三个部分来分析,为什么我说徐峥这口螃蟹吃得,或许不是很明智


春节电影历来有三种颜色


如果将中国人的春节放置在一整年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中来看的话,那么除却"喜庆"以外,或许大手笔、"窝里横"、颜色暧昧等特质会让整个春节显得愈发与众不同。

和西方的圣诞不一样,对方是绿色的圣诞树、咖啡色的姜饼人、红色的长袜子以及五颜六色的礼物包装和树的装饰品,而到了中国的春节,似乎满大街和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被换上同一种颜色——红。

而悉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红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并不是很高,只有到了春节,这个颜色才摇身一变成为整个视野的霸主。


但除却肉眼可见的红色,其实从情感层面和电影表达层面来说,春节的颜色一共有三种。分别是:红、蓝、紫。都代表什么呢?


  • 忧伤的蓝色:

冯小刚当年拍摄的那部红极一时的《甲方乙方》其实就被影评家指责过:

"损害传统节日的喜庆。"

但观众依旧买账,哪怕杨立新在除夕之夜将钥匙还给葛优,还告诉他自己妻子去世的消息,观众还是觉得这是一部提到贺岁电影就注定绕不过去的作品。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春节再热闹,也不能改变已经定型的东西:比如内心,比如现实

可为了这个传统,也为了对美好生活开诚布公地心驰神往,很多事在春节这个时间节点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就像古龙曾说过的那句话一样:

"忧伤是为了快乐,只要能快乐,在痛苦的忧伤都可以忍受。"

一年365天,不能360天的奋斗(忧伤)为了5天的清闲(快乐),人们更希望的是反过来。

这就造就了春节的这个隐藏色调——蓝色。


  • 愤怒的紫色:


从前的春节没电影吗?有的。但因为从前的年对于老百姓来说,太难过了,所以过年也都放一些《白毛女》之类的电影。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我钱少不能买。"

这样的电影放出来,太能引起共鸣了。因为直到现在,"清账"也是除夕前要做的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所以那时候的过年,也被称作是"年关"。

可过了关就好过了吗?看看《白毛女》在大年初一的结局就会知道:其实不然。放到现在,过完年也是升级后的战场和扩大化的矛盾,周而复始,不死不休。



  • 喜庆的红色:


衣服从里到外、窗花对联从门到窗、头绳手链脚链从上到下都是红色,更不必说红色的鞭炮和烟花以及红色的饭菜水酒了。

即使一部反映旧有商业资本破产悲剧的《林家铺子》,在演绎春节这个场景是,也是喜气洋洋的红色之中满耳的客套吉利话。

中国人对"好彩头"这个事很是看重,"辞旧迎新"也变成了这场仪式最大的内容核心。连千古奇书《红楼梦》在描写到古代贵族的春节礼仪和讲究时,读来都让人目不暇接。

可奇怪的是,热闹总是暂时的,人们记住的似乎只有那句: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红楼梦》除夕接神


红色中暗藏的悲凉,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徐峥对于《囧妈》或者说"囧"系列的愿景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符合现实。连他自己也清楚:

"中国的合家欢背后,充满了厮杀和玄机。"


而且随着人们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解剖的逐日接纳甚至趋之若鹜,那么在春节档口演一些现实的、普世的、甚至是扎心的,也未尝不可——毕竟春节再热闹,前后也皆是鸡零狗碎的现实种种。

但私以为,这件事谁都可以做,唯独徐峥不可以,或者说,像徐峥这样一边挣了"爆米花"的钱,一边妄图贩卖情怀和深刻的人不可以。


《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同时期去拍了个《东成西就》成功了,但要换成是王家卫拍的结果会如何?观众会跌破眼镜,而且是跌破王家卫的那副眼镜你信吗?

"基调"这个东西,不是说改就改的。不然那些买了歌剧票的人进门却看到马戏团上台演出,观众席上还会剩下几个?


现实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不应该由徐峥在这个档口说,因为在大多数人心中,对徐峥的初始印象不是《阳光灿烂猪八戒》就是《李卫当官》——徐峥从来都不深刻


早熟晚成的徐峥&左右为难的"囧"



徐峥真的不深刻吗?仔细查阅他的历史后,我发现整个演艺圈比他深刻的人也不会很多。

1972年出生的他在1998年就凭借在话剧《股票的颜色》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要知道,白玉兰奖在国内的权威性就相当于奥斯卡在美国一样,不同的是领域和缺少"全球发行"的直通车。

《股票的颜色》


可他在凭借《春光灿烂猪八戒》一炮而红后,拍过的电影基本都是这样的:

  • 《爱情呼叫转移》
  • 《夜店》
  • 《人在囧途》


《爱情呼叫转移》剧照

哪怕他凭借西部剧情片《无人区》入围2013年第64届柏林主竞赛单元,也因在《我不是药神》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可这些都在"囧"系列取得的巨大市场成绩和群众讨论中被迅速淹没。


回看"囧"系列的作品,固然有徐峥所说的自我探寻和现实冲击等社会元素以及人物内心戏在其中,但之前的这些作品无论是获得巨大争议的《泰囧》还是聚焦现实却也取得不俗成绩的《港囧》,都和那些现实题材的喜剧不同。


比如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当人们提到这部电影时,会细细品味其中的台词精髓以及暴露出的教育体制问题;


还有周星驰早些年的电影,有多少是在他功成身就之后被人重新挖出,再度解读?


所以徐峥选择在市场成绩辉煌的"囧"系列上大做文章,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既定印象已经形成,本已被认定为"爆米花电影"的系列作品突然将中国社会中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放进去,将笑点有余的电影突然变得无比深刻还想将其中所表达的问题说清,怎么看都略显仓促。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说再多也没用。与其说徐峥想借由电影阐述问题,不如说他想借着"囧"的这块招牌剖析自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同时,家家户户的经也完全不同,而且难不难念这回事也只有当事人说了算。

所以,在那期节目中,不出我所料的,徐峥说到了李安,以及在李安所有作品中表达最直白的"三部曲"。


连徐峥自己都清楚,李安的"三部曲"是隐晦的,但他仿佛没get到原因



在接受采访时,徐峥提到家庭问题总会加上一个名词——中国。但通过身边的朋友以及多数电影作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绝不是单纯的中国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比如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那部《天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天伦之旅》海报


在这部电影中,德尼罗的四个子女都有自己的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而德尼罗自己也在"不请自来"的旅途中将每个人维持的最后体面和谎言揭穿,甚至到最后还获悉小儿子去世的消息。而看过电影的人都清楚,他小儿子的死跟他早年对其的期望和定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伦之旅》剧照


那么显而易见,所谓的"家庭问题"从来都不是中国现象,只是只有中国人在发展道路中,在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原意将这个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说。

但又说不清。


就像李安的作品中,其实归根结底,除却"三部曲"之外,我们在李安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自我探寻和原生家庭的因素以及诱因,哪怕他接二连三实验新技术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以及最近的《双子杀手》,基调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这些东西已经刻在李安的骨子里,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那么回到徐峥身上来说,他想给"囧"系列增添"深刻"的色彩,更多是出于一种"撕毁标签"的初衷,而并非是用电影进行和自己的对话、和观众的对话。

那么显而易见,李安的"说不清",更多的一种自我怀疑和探寻真相的隐晦,而徐峥的"说不清"更多的是"如何让观众懂我,懂我的电影"。



这也是现在很多导演缺乏的东西,就像昆汀说的那样:

"我拍我的电影,你爱看懂看不懂,那不是我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话,姜文也说过。可大家还是对这二位很买账的不是吗?


写在最后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徐峥自己也觉得做导演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电影表达出来。

但大家之所以喜欢李安,是因为李安更多的是将大环境下的自我理解表达出来。而徐峥在采访中的表达无一不是在传递出这样的讯息:期待得到更多的共鸣


前文中说过,每家每户这本"难念的经"都各有苦衷,"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是强求不来的东西。

所以,《囧妈》的票房我是看好的,毕竟预售成绩就摆在那里。

但关于徐峥的愿景,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纵观影史不难发现,一味讨巧迎合观众的后果,都不尽人意。



"爆米花电影"又有何不妥?所谓"深刻"也着实强求不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