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明星 > 当爸妈,不要这么“黄晓明”: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

当爸妈,不要这么“黄晓明”: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

去年热播的《中餐厅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如果没有看过,也应该有所耳闻,黄晓明自创的“明学”学派,频频被网友吐槽上热搜。


作为旁观者,我们听到这些话也许会感觉好笑或者生气,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正是以这样的语气和孩子沟通的。


强行要求孩子听话,容易适得其反

他们刚到中餐厅时,杨紫、秦海璐两人在讨论分房间的问题,他直接就以一句“听我的”强行秀自己的安排。


杨紫手受伤了,她本人也表示涂点药膏就可以了,可黄晓明霸道的就以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让画面瞬间停滞。


起初,因为担心没有客源,黄晓明一个劲地拉客人,当林大厨表示“食材不够”时,黄晓明依然不容回绝的下达命令“我不管,全部做”。


当大家一块坐下来总结经验时,他一开口就批评林大厨做菜太慢,始终认为自己的决断没有瑕疵,通过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还时常亮出店长身份压人,从内心里所传递出来的理念就是:你们都得听我的!

于是,这个节目中最最经典的镜头来了。


自命不凡、傲慢、自负、爱面子、缺乏共情、特权感、剥削别人......让人有种想逃离的冲动。

心理学家曾奇峰讲过:“面子”太重的人,往往存在一种自恋型人格,他们的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

而黄晓明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就与这种人格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自认为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总习惯于兴奋的把孩子带进自我导演的剧本里,只想着自己按个一键启动,孩子就能随自己的思路翩翩起舞。

实际上如果孩子认同父母的观点,是会主动听话和照做的;孩子的不听话,恰恰反映出孩子和父母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了解他们“不听话”背后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并且试图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不仅会让孩子更信任我们,也会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反,如果我们只是武断的要求孩子听话,不去了解孩子想说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就算内心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会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发现孩子长大了,很多事情不愿意跟父母说了——当孩子需要被倾听的时候,我们拒绝了他;渐渐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隔膜就会越来越深。

更可怕的是,孩子虽然表面上听从了,却会在暗地里“偷偷不听话”。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听话所换来的粉饰太平,也许能顺利完成某一件事情,却并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性的内在动机。


别催,越催越慢

前一天,黄晓明刚说了:“从今天开始,后厨就交给小林哥来负责了,我不会再像昨天一样,催那么多东西了。”


次日,他来到后厨就开始催促:“快点!快点!11号桌的客人等了很久、很久、很久了。”


我们也经常催促自己的孩子。

“快出门了,不然要迟到了。”

“快放下东西,马上就要吃饭了,大家都等着你呢。”

“快点回家了,已经太晚了。”

不断催促,可能会让孩子直接切断与父母之间的联结,不再去听父母到底说了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让孩子更加的拖拉,散漫和不听话。


所谓沟通,一定是建立在双向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一直“叨叨”。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在团队共同讨论最低起送价时,主厨一直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到最低起送价对方就不送货,此时几番沟通后说不清的黄晓明,虽然带着微笑,却在直接给主厨贴上了标签——“你好倔强”。


我常常见到给孩子贴标签的父母,“你这个撒谎的孩子”,“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等等。

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往往是一种刻板印象,能迅速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上升到需要被批判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上纲上线。孩子回家告诉父母没有考过试,也许只是害怕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令父母失望甚至责罚自己。孩子的行为确实是说谎了,但如果我们就将此称为撒谎的坏孩子,可能会让他内心仅有的愧疚感也荡然无存,从而开始破罐子破摔。


当我们将孩子的行为贴上标签时,另一种情况是孩子总想努力的摆脱这一标签,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你太倔了”,也许孩子为了改善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由此变得软弱和顺从。

黄晓明的身上也许有很多槽点,但他面对的是已经,具备一定抗挫折能力,并且心理健全的成人。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父母,却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做过这样的事?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也许我们也曾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然后用了很多年疗愈自己内心的痛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那些被伤害的小孩子,并用同样的模式去给要求孩子听话,给孩子贴标签,取消他们的权利,不断催促,以及开一些并不好笑的玩笑……

在“明学语录”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不可怕,也许这恰好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从此开始改变,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