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经典中的经典之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快不起来的冰雪列车

经典中的经典之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快不起来的冰雪列车

尚未观影之前,先盲听了电影原声带。本来以为第一首那带有中东气息又轻快,仿佛不断前进的曲目代表了列车全速运转的画面。


没想到只是用来带出我们的名侦探主角赫尔克里·波洛,以简短又诙谐的开场建立起他绝对理性的平衡对称癖、洞察世事的锐利目光。

但也不是全然的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天才一般难以亲近相处,即便这个开场案件其实安排的不怎么高明。



原著的有名程度自然不用多说,有名到不需要看过原著小说,就已经被大量致敬或引用之的其他作品给雷光了那可能是空前绝后的结局,后人能做的只剩下致敬。

不过探案的过程编排、悬疑的气氛转换、剧情的张力营造,如果拍得好,

还是可以让可能知道结局却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享受一趟载着一车冰冷、车里车外皆是酷寒的列车旅程。



先来称赞制作面。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下,不管是开头的哭墙场景、伊斯坦堡场景还是大量列车奔驰在冰天雪地中的壮丽,

或者列车上各种考究的细节、制作布景时肯定就已经考量某些独特拍摄角度等等当然都不成问题。

而一票大明星或硬底子演员,老中青世代齐聚,也在几个镜头之间就把列车上这一伙形形色色的角色定位的还算清楚。

即便剧本所铺排的对戏不见得能把这些角色的不同形象彻底展现,但至少观众应该可以对这十几位嫌疑犯都能留下印象,就算名字记不起来,也可以认得脸蛋。



而说到这边,其实也隐约透露出本片的缺点了。


纵使有原著撑腰,但编导上其实并没有将张力发挥到淋漓尽致。不论是案发现场的密室疑团、尸体的古怪刀伤、理论上或常识上锁定一位真凶的方向处处碰壁的悬疑感。

每一位乘客都有嫌疑和古怪的不寻常感,到波洛想要主持正义到解开真相的一鼓作气,常常都是欲振乏力。

在前段一些气势磅礴的大景之后,真正的查案和对戏却有些死气沉沉。甚至波洛的某些看着照片自怨自艾的桥段,似乎想要矫情,却也炒不起那份一向自信的名侦探陷入瓶颈的情绪。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浪费了一票好演员,恰恰相反。要不是有这批好演员,让他们的演技或气场能够拯救一下疲软的节奏和气氛,或许这部片子的成绩会更加糟糕。

而这些各个都戴着假面具、有些人还不只戴着一个的乘客,也很需要这些好演员细微的演技展现。

比方说,虽然戏份都不多,但可以看到换了三种脸孔的威廉·达福 、从颐指气使机车老公主到默默打牌的朱迪·丹奇。


从妇人、受害者到心碎长辈的米歇尔·菲佛 ,也还真的需要他们才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不断“变脸”。

而观众缘越来越差的约翰尼·德普有些幽默地扮演了一位吸引仇恨值、惨遭乱刀捅死却是死有余辜的败类,或许可以当作是一种自嘲吧。



整体来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当然一点都不难看,演员够好、制作精良,可惜的就是编导没办法将这些素材炒出一盘更加香辣可口的菜肴,略显平淡。

不过据说本片以五千五百万美金的中低预算已经在全球收回了超过两亿美金的票房,所以真的要筹备下一集《尼罗河谋杀案》了,

也算是好事一件啦,只要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编古典推理小说或许还算是一门可以做的生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