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把音乐评审的权杖交给大众,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音乐的悲哀?

把音乐评审的权杖交给大众,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音乐的悲哀?

大众评审是一项神奇的发明

曾几何时,我们都认为,音乐是一项专业的艺术,其评判也必须由专业领域的人士来进行;比如延续了30年的青歌赛,就是如此。但从近十多年歌唱选秀盛行以来,“大众评审”这一概念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主流。现行的绝大多数歌唱竞技或作品评比,包括各类盛大的音乐颁奖典礼,基本都是以大众评审为主,而往日的专业评审,要么完全被摒弃,要么也只是发表几句参考意见罢了。

还记得当年“超女”横空出世时,引发万人空巷的局面。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作为观众,不再只是观众,而是可以决定选手去留的大众评委。一部手机,一条短信,为喜欢的选手投票,就有可能送她登上冠军宝座。

后来这一方式被广为效仿。这一方式也划时代地改变了追星方式,从以前单纯的偶像崇拜,细分出一个“偶像养成”——自己捧出自己的偶像。即使这样的偶像往往伴随着争议出生,但对于追随者来说,却更狂热,毕竟是自己捧出来的偶像,ta成长起来了,自己脸上也格外有光,对吧?

几年后,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大众参与评审的渠道更为便捷,不用再发短信,通过网络投票、点赞、宣传,或去现场打call。现在你去看看,很多人还没出道前,甚至在参加比赛前,就已经拥有了可观的粉丝量,这可能是决定他能否出道的重要资本。

大众评审的发扬光大

渐渐地,几乎所有的音乐比赛,专业评审的作用被越来越淡化,几乎只有在海选时才有决定权,越到后面关键时刻,决定权都在大众手里。每次歌手唱完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请拿起你手中的投票器,如果你支持某某,请摁A键,如果你支持某某,请摁B键”。对于这些到场的观众,这是多么神圣的一刻呀!不管你多么大牌,不管我是多么普通,我这一摁,却直接影响你的胜负与去留。

比如《歌手》,比如《好声音》,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音乐舞台,不管是平民歌唱选秀,还是成名歌手竞技,都是这样,把生杀大权交给大众。作为大众评审,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与品位,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其实有限,当下的主观感受是唯一依据。所以,张学友在谈到为什么不上《歌手》时,就曾这样质疑“那些评判都不知懂不懂的”。

没错,他们确实不太懂,懂还叫什么大众评审?

但是,不懂还不会装懂啊,就像谢娜在音乐节目当评委一样,什么“音准”“气息”“颗粒感”张嘴就来,哈哈,谁身边还没个“杰哥”啊。

除了音乐比赛,各个音乐平台的排行榜,各个音乐奖项的评定,也基本少有专家评审参与,全部由粉丝打榜决定。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似乎就是流量操控一切。什么最受欢迎歌手,最有影响力歌手,年度十大金曲之类,基本都由顶流占据。

来自微博明星权力榜

上个月举办的TX娱乐盛典,评选出的一系列奖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官方在说明评选规则时就表示,所有奖项皆以几大平台数据为准,几乎没有主观因素介入

来自腾讯音乐娱乐盛典

所谓没有主观因素介入,实质就是完全摒弃专家评审机制,一切以网络数据为准。那么,这样就客观了么?很显然不是,只不过是把主观因素从专家身上,转移到了粉丝身上罢了。是专家评审更客观,还是粉丝投票更客观?这个问题,应该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大众评审机制会如此盛行,咱再来总结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1、激发大众在造星、追星过程的参与感

享受一顿现成的美食,往往不如亲手做出一顿美食更有成就感,哪怕做出来的不那么美味。别人的孩子再可爱,也不如自己的孩子好,哪怕ta让自己操碎了心。这就是参与感!有参与感才有积极性,才会更包容,才会更无私地去付出。因为这个明星是“咱家的”,所以ta是世界上最好的,为他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2、体现大众意愿,让流行音乐更接地气

让大众成为评审,这是音乐上的民主,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以前什么音乐标准都是专家在定,谁输谁赢也是专家说了算,但老百姓始终是个旁观者;现在把决定权交给大众,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果真如此吗?

这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流行音乐更接地气,让老百姓更喜闻乐见,固然是好的;但另一方面,毕竟大众音乐鉴赏水平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会不会让流行音乐越来越走向庸俗呢?

3、主办方甩锅,把棘手的事交给大众

音乐评审本就是一件很主观且费力不讨好的事,交给谁来做都棘手。比如《歌手》,请谁来当评委合适?就算普通歌唱选秀,谁当评委不会有争议?与其这样,花大价钱去请专业评审,不如把投票器交到观众手上。就算选出的结果有多不公平,那也是你们自己选的,别说有黑幕!主办方省钱省力,又成功甩锅,两全其美的好事嘛。

4、流量筛选,找出最有商业价值的对象

当主办方把投票器交到大众手上,他们就没指望你评选出真正最优秀的人才出来,你只需选择你最喜欢的就行了。获得更多人喜欢的对象,自然具有更大的流量潜能,这本身也是主办方的评选意图。因为在以后的包装运作过程中,ta能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只要是“众望所归”的流量焦点,哪怕惨遭淘汰,节目组也会告诉大家,别放弃,去网上投票吧,得票多的可以复活呢。

也就是说,一切以音乐为名的评选活动,实质上都是娱乐做秀而已,收视率与商业利益才是他们的真正目标。那又何必去计较音乐上谁上谁下呢,大家选出的,那就是最好的。

通过分析以上几方面的原因,那么,大众评审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了。

伴随着选秀而生的大众评审,是乐坛衰落的祸根

我们知道,音乐选秀(我说的就是以音乐为名的娱乐选秀)大概是从2005年左右开始火起来的,延续至今已经15年了。而华语流行乐坛的衰落,大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十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时间是基本吻合,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有人说,主要因为网络的普及而导致实体唱片市场进入寒冬,才让华语乐坛走向衰落的。但「华语乐谈」认为,音乐选秀也是祸根之一。为什么呢?选秀本身无罪,但伴随着选秀而生的“大众评审”,却难逃其责。

是的,正是因为所谓的大众评审,让音乐失去了本该客观的评审标准。什么是好音乐,什么是不好的音乐,什么是好歌手,什么是不好的歌手,交给这群似懂非懂的“大众评审”,凭一时的喜好与情绪去投票,这样的结果真的公正吗?客观吗?所以我们时常看到,擅长飙高音的歌手,现场炸的歌手,出场顺序靠后的歌手,总是在比分上更占优势。因为他们脑海里没有客观标准,只有主观印象,甚至自带粉丝滤镜。

就在目前,《歌手·当打之年》即将开播之际,也许有人已经发现了,有首发歌手的不少粉丝自曝已经成功潜入大众听审团,为爱豆能在竞演中获得更好成绩而努力。

大众评审机制渗透整个娱乐圈,得流量者得天下

大众评审机制从选秀渗透到打榜、奖项评比等各个方面后,引发的就是一场追星大革命。没有大众评审,就没有如今的流量疯狂。主办方把这些权利释放给粉丝,要的就是粉丝的参与,投票、刷赞、刷转发、刷销量,“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用在如今的粉丝追星这件事上,真是太恰当了。只要流量够,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这样的结果,是把许多才不配位的艺人在短时间内推上了极高的位置,自然就容易招来非议。各种排行榜与奖项的不公正,让好的音乐作品被埋没,让很多真正用心做音乐的人灰心失望。因为这个时代,大多人听歌都是被动收听,没几个人去关注榜单位置靠后的那些作品。

真正公正的音乐比赛,其实是许多歌手成名的重要渠道。如齐豫、蔡琴、苏芮、徐小凤、梅艳芳、毛阿敏、韦唯等许多传奇歌手和歌唱家,都是通过歌唱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而入行,但没有一个是通过大众投票被评选出来的。而在大众评审盛行的这十多年来,音乐选秀无数,但通过这些舞台选出的真正的好歌手,你又能数出几个?

大众评审于音乐而言,是原罪吗?

原罪倒也不算,其实这东西可以有,但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专业为主,大众为辅,最多哪怕各取一半,也不至于让音乐评审完全失去严肃性与公正性。而如今沦落到一切是非优劣,皆以大众评审为唯一方式,就暴露了对音乐的极度随意,不管谁第一谁最后,大家高兴就好。不管这个音乐奖项颁给谁,都不重要,大众的选择就是它的最终归属。

大众评审,其鉴赏范围还是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是一种平面性的、无深度感的东西,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游戏和消遣方式,缺乏文化本该有的思考性、启迪性和教育性。也许有人说,音乐也是一种娱乐,何必那么较真呢?当下听乐了不就行了吗?但是,音乐是娱乐更是艺术,如果丧失了客观标准,令它放任自流,那最终它还是音乐吗?如果音乐已经演变成了一堆不伦不类的声音,它还能像以前那样愉悦你我的身心吗?

著名音乐人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录制期间,曾语重心长地说“音乐它是有门槛的,它是有标准的,音乐有其自身之美,请大家尊重音乐!

正是因为有艺术标准的存在,正是因为一代代音乐人的坚持,音乐才能传承其自身之美,才能诞生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试想,如果当初青歌赛也是全部采用大众评审机制,能从这个舞台走出数十位顶尖的中国歌唱家吗?

架空权威,取悦大众,大众评审原来只是商业手段

归根到底,大众评审成为主流,就是权威在商业之下的屈服,或者说商业将曾经的权威架空了。因为商业行为最终需要大众来买单,只有讨好了大众,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这种方式短期看可能确实好使,享受了一时的音乐狂欢后,大伙乐了,商人也咧着嘴偷笑。但长期来看,说得严重一点,其实等于饮鸩止渴,劣币驱逐良币,让音乐市场持续低迷直至没落,这并非耸人听闻。

大众评审这个东西,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它的过度滥用,用以取代一切音乐评审手段,就势必带来弊端。大众评审的本质是少数服从多数,带来的终极弊端是流量绑架一切。这真的是我们乐意看到的结果吗?「华语乐谈」认为,无论多么跟大众贴近,无论多么向商业妥协,音乐它始终应该有个标杆立在那儿,对好的审美的始终是需要坚持与传承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81801.html